博弈论视角下地方高校联盟建设体系研究

2016-05-30 20:13毛腊梅周建龙赵春艳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资源研究

毛腊梅 周建龙 赵春艳

摘 要:高校联盟资源共享是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地方高校发展环境为背景,分析发展高校联盟的动因,继而提出高校联盟的可行性与障碍性,并选取博弈论视角分析高校联盟资源共享的可行点,据此构建高校联盟资源共享的地方特色高水平高校建设体系;基于不同视角分析,认为发展高校联盟有利于整合高校资源,有效转移高校的过剩资源投入,缓解投入不足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依据已有研究文献和逻辑推理,探讨了发展高校联盟所需的外在条件,以及实现高校联盟的基础路径。

关键词:高校联盟;资源共享;地方特色;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G 64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6)03-0332-05

0 引 言

现阶段高校发展出现了教师资源短缺,专业发展缺乏特色,教学改革肤浅等问题。因此,构建区域化高等学校教学联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整合是地方高校改革的战略要求,更是减少教学资源重复建设并加强高校差异化发展的时代要求。高校联盟是指具有共同战略目标的两个及其以上高校,通过特殊方式建立起优势互补且共担风险的合作主体。近年来,高校联盟日益得到我国学者的研究关注。胡丽梅、朱永和黄亚男(2008)从企业知识联盟的视角,研究了高校学科知识联盟存在的形式和意义,并提出具体构建方法[1];曾洪波(2010)从高校图书馆联盟视角,利用信息资源共享理论阐释了当前中国高校图书馆在知识联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构建联盟信息共享提出对策[2];王双年(2010)研究认为高校联盟建设有利于区域高校资源共享,合作开展科研以及新技能互补,从而提升高校联盟的竞争力[3];于洪良(2013)认为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促进了高校联盟化进程,高校联盟为协同创新创造了新的路径,充实了高校的优质资源,提升了高校的办学效益[4];郝一双和赵洁玮(2012)研究认为中国高校聯盟呈现出合作项目以及合作形式的多元化,高校在选择联盟时倾向于考虑区域和高校类型两大因素[5];苏一凡、谢卫红和王永健(2014)以澳大利亚八校联盟和克莱蒙特大学联盟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校联盟健康发展,需健全以下4个方面机制:动力机制、外部运行环境、内部运作体系和对外合作机制[6];吴越(2014)将高校联盟分为4种类型:区域同质型、全国同质型、全国异质型以及区域异质型,阐释了高校在不同的情境中如何选择高校联盟[7];何应根(2011)研究了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联盟问题,研究认为高校联盟推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改革,为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出路[8]。

从已有高校联盟的相关研究来看,其基础研究已较为丰富和成熟,有关高校联盟研究从当初的微观研究,延伸至知识联盟研究、产学研知识联盟等研究,实际案例定量分析也愈来愈深入,但是研究视角单一、综合研究及系统研究程度较少等问题仍然存在。

1 地方高校联盟动因分析

1.1 外部动因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发展缓慢,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面临的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主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国际高等教育机构迅速抢占中国高等教育市场,成为地方高校强劲的竞争对手。此外,目前宏观政策倾向于对强校实施扶持策略,科研经费以及特殊政策等更多地倾向于“211”和“985”高校,尤其是“985”高校,而地方性高校却不能享有相同的待遇。这一政策因素导致的“马太效应”越来越引起地方高校重视,仅依靠地方高校自身难以实现突破;构筑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正在成为地方高校保特色、谋发展的前瞻性选择。

1.2 内部动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的地方高校承担了教学主体任务,这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高校来说矛盾更加突出。教育目标规划、办学层次定位以及学科设置同质化现象问题突出。同质化教育导致教育资源的重复投入,且区域内高校间的无序化竞争,不断推高高校办学的运营成本,这将导致区域内高校的两败俱伤。为了实现区域高校的健康良性发展,区域高校势必由独立发展走向横向联合,以战略互惠资源共享的精神,对各自独立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共享,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

双赢格局[9]。

2 高校联盟资源共享的可行性与障碍性分析

2.1 高校联盟资源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2.1.1 政策鼓励

第一,政府在高校教育资源要素的管理与运行的具体规范中鼓励资源共享,例如师资队伍规划与管理、开放并共享远程教育、整合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水平等,提出了专门的要求。第二,政府出台高校联盟的专门规章制度并进行专项建设,如开展合作办学、国家精品课程系统建设等,来推进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这些政策规章和专项建设为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规范和引导,在政策层面为区域高校资源共享提供了支持。第三,政府提供经费支持。高校资源共享已获得国家政策支持,中央为此提供了专项财政支持,做到专款专用,且专项经费的日常使用及监督已纳入国家财务管理体系,这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

2.1.2 高校间联盟意愿

高校联盟在西方发达的教育体系中已经较为普遍,建立开放合作的教育体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内高校的封闭式办学模式,导致优质教学资源无法合作共享,区域内不同高校间专业的重复设置、基础设施的重复投入,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内高校资源的低效率配置,重要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足等,牵制了区域内高校发展。因此,区域内高校存在合作办学、降低资源的重复投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动机。

2.1.3 技术便捷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导致信息交互、开放交流、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为高校联盟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高校内部的不同部门、不同高校之间、外部监管机构或服务性机构与高校之间、跨区域之间有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性。各高校间的各种网络平台、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为网络选课系统、网络精品课程共享系统等合作,提供了可行性。

2.2 高校联盟资源共享的障碍性分析

2.2.1 主体障碍

资源共享主体方面的障碍性因素,主要表现在:

1)资源私有化观念。很多高校将本校资源视为私人物品,私人物品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属性,导致各高校对资源共享的抵触,担心资源共享导致本校优势地位的丧失,进而影响到各高校自身利益。

2)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资源共享可能会同时给资源输出方和资源接受方带来心理不安全感,资源输出方会担心其见解和观点可能不被别人承认而产生不安全感,从而阻碍了资源输出方的输出意愿;而资源接受方对出于已有资源的固有认识和偏爱,或者惧怕被认为无知等原因,可能会产生排他情绪,也会妨碍着资源共享的顺利进行。

3)成本收益不对称。从供方看,资源的获取与创新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这些成本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从需方看,复制和利用这些资源即可得益,而无须支付相应的对价。

2.2.2 技术障碍

资源共享技术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在:

1)技术准备不足。缺少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和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使资源交流难以进行,比如有些高校建立了教育资源数据库,未能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使得优质资源被埋藏在数据库中,不利于资源需求者使用。

2)交流手段不足。资源共享需要配置必要的交流手段或交流平台,然而,我国高校传统上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对个人和组织机构都形成交流上的制约,经验交流会之类的交流手段不敷需求。

2.2.3 环境障碍

资源共享环境方面的障碍,主要有:

1)激励机制不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时也是促使资源共享成为高校间自觉行为的先决条件。资源要分享,激励须先行。

2)人际间信任缺失。相互信任是资源共享的前提和灵魂,在实际操作中,各地方高校在地位和利益上的竞争关系,会给资源共享所依托的信任气氛投下阴影[10]。

3 高校联盟资源共享理论博弈分析

蛙鸣博弈的核心思想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以此构成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在构建高校联盟资源共享博弈模型前,假设:同一联盟内仅存在两家协作高校,倘若彼此均不共享资源,则各自获得发展的空间将大大降低,假设均为0;如果联盟内的一家高校愿意资源共享,则整个联盟将获得M(0.5由图1可知,该博弈的纳什均衡取决于其中P,M,Z的具体水平。根据前文可知:P-Z>M-Z.在博弈中,组织中有比例为X的成员进行资源共享,按照蛙鸣博弈的复制动态,有:dX/dT=X(1-X)[X(P-Z-1+M)+(1-X)(M-Z)],根据该复制动态方程可以得到3个稳定状态点,分别为X*= 0,X*=1,X*= (M-Z)/(1-P)。

根据图2稳定状态解可知,有以下情况需要讨论:

1)当0<(M-X)/(1-P)<1时,此时X*=(M-Z)/(1-P)是进化稳定策略。这意味着一旦联盟中少数高校开始资源共享,随着获得发展的机会增多,会有更多的成员进行效仿,直到组织中成员资源共享的数量比重为X*=(M-Z)/(1-P),若大于这个比重,甚至所有的成员都进行资源共享,就会出现有些成员不去资源共享,利用其他成员创造环境氛围,坐收渔翁之利,最终整个系统仍然回到X*=(M-Z)/(1-P)的均衡比例。

2)当(M-Z)/(1-P)<0,即Z>M时,复制动态的唯一稳定的均衡点为X*= 0,此时,组织的所有成员都不共享资源。即使所有成员都共享资源,只要在组织内部有不共享资源的人出现,就会破坏整个组织的现状,组织管理只会增加成本,进而放弃,最终趋向所有成员都不共享资源的均衡。

3)当(M-Z)/(1-P)>1,即1-P

4.1.4 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原则

每所高校都有各自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轨迹,联盟成员之间在组织文化方面的差异可能最终导致联盟的失败。文化与战略兼容原则意味着联盟不追求形式上的绝对一致。所谓文化兼容意味着联盟各方在基本价值观上趋于一致,而战略兼容则要求高校与合作伙伴间寻找并实现共同利益,没有共同利益,联盟就流于形式,失去其内在价值和动力。

4.2 高校联盟资源共享组织的模式选择

1)星型模式。如果高校联盟中存在由综合实力强的高校所组成的核心层,则称该模式为星型模式。该模式中综合实力强的高校为了满足教学及科研要求而选择合作高校组建高校战略联盟,核心高校为战略联盟设定目标并协调成员高校。由于星型模式存在核心层,科技创新复杂度低以及学科跨度小的高校较为适合采用该模式。星型模式高校联盟内部沟通较为便利,信息不对称程度低,但该模式也限制了复杂程度高以及学科跨度大的科研项目。

2)平行模式。如果高校联盟内的成员单位对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具有共同认识且自愿开展合作研究,则该类型的高校联盟适合建立平行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专业化以及组织化程度均较低,科研人员自主开展合作研究。其优点是存在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研究的深度化,但平行模式是以共同兴趣以及自愿性为基础,这就导致该模式的脆弱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交叉渗透,单一学科难以满足复杂科研的开展,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平行模式存在的可能性较低。

3)联邦式。联邦式是对星型模式和平行模式的有效结合,统一规划并配置高校联盟内资源,充分发挥联盟间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联邦式管理模式介于正式的行政组织和非正式的学术组织之间,组织形式相对较为灵活,该模式有利于跨组织、跨学科的战略合作,分权是该模式的主要特征,各团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联盟内成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集合了星型模式和平行模式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高校联盟组织形式。

4.3 构建高校联盟资源共享的地方特色高水平高校建设的支撑体系

4.3.1 政府支撑体系

中国的高校以公立性为主,政府对高校的行政干预能力相对较强,政府可以通过颁布政策来支持高校联盟的发展,政府颁布科学合理的政策可以推动高校联盟的建设,协调高校联盟的活动开展,提供服务性支持等,及时解决高校联盟内部存在的问题,调解矛盾,保证高校联盟的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高校联盟的政策及法规,确立高校联盟的法律地位。高校联盟的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健全高校联盟的政策法规,确认高校联盟的法律地位,使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长远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4.3.2 契约支撑体系

契约是维系高校联盟存续和发展的基础。高校联盟属于非正式组织,但联盟内高校间缔结的契约将稳固非正式组织、规范契约缔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约束联盟成员的行为。契约签订的前提是契约签订双方对契约的充分理解并认可,愿意自觉遵守和维护组织的准则和规范。一般来说,联盟契约的设计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激励相容约束,即联盟中盟员高校接受契约所获得效益不少于其不接受这些契约所获得效益;二是个体理性约束,根据博弈论的观点,可以认为所有参与战略联盟的高校都是理性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都会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5 结 语

本文以地方高校发展环境为背景,分析高校联盟的动因,着重探讨高校联盟的可行性与障碍性,同时从博弈论的特殊视角,分析高校联盟资源共享的着力点,并据此构建高校联盟资源共享环境下的地方特色高水平高校的体系建设。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高校联盟存在的4种博弈情境,并说明在每种情境下的利弊。研究结果为我国高校联盟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胡丽梅,朱 永,黄亚男.高等学校学科知识联盟[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6):186-188.

[2] 曾洪波.基于图书馆知识联盟的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情报探索,2010,17(5):68-70.

[3] 王双年.论中国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和创新型制度体系的建立[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14):280-290.

[4] 于洪良.对当前高校联盟化发展的审视与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3,34(18):34-36.

[5] 郝一双,赵洁玮.高校联盟的中美比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19(5):69-75.

[6] 苏一凡,谢卫红,王永健.国外高校联盟运行机制及其启示——以Go8和CUC为例[J].高教探索,2014,30(5):95-100.

[7] 吴 越.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高校联盟分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30(7):60-65.

[8] 何应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成效及问题研究——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为例[J].教学研究,2011,27(3):109-110.

[9] 湛俊三.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8.

[10]林 健,曾 钰.基于战略联盟的“2011 中心”协同機理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21(6):19-24.

[11]朱志成,巫剑伶.我国大学战略联盟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高教探索,2012,28(4):17-22.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资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资源回收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