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探析

2016-05-30 20:01梁珍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校企合作

梁珍

摘要: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校企合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技工院校的办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从分析影响技工院校构建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的因素出发,在互动、双赢、可持续原则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了构建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的一系列策略,探索建立一种科学的、利益相关的、共同参与的机制,统筹校企合作过程中各方面力量,切实提高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质量。

关键词:技工院校 校企合作 质量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技工教育的蓬勃发展充分证明了校企合作在提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受诸多因素影响,校企双方不能基于互惠互利的基础建立一种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影响了校企合作质量的提高。因此,探索如何完善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合作质量,是我们丞待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的背景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技工院校构建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提供保障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2010年人社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努力实现校企互利双赢是校企合作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政府要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技工院校构建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保障。

(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技工院校构建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的外部动力

近年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仅靠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是不行的,必须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因为技能人才的观念、行为、态度、技能的形成都必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加以培养和提升。因此,构建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提高校企合作质量,有利于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接轨,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三)提高办学质量是技工院校构建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的内在动力

校企合作是提高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全面保障提高校企合作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技工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二、影响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构建的因素分析

(一)政府因素

尽管目前我们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支持校企合作,但未对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的行为进行规范,在如何调动校企双方积极性,也没有出台具体的政策。政府对技工院校办学政策的引导、宣传力度不到位,指导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因素

学校缺乏明显的资源优势,难以调动企业的合作愿望。合作过程中,学校一头热的现象还是比较明显,难以形成稳定可持续的合作关系。技工院校的师资队伍难以适应校企合作发展的要求,技工院校的教师大部分缺少企业实践经验,对企业生产过程缺少了解,使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难以对接。

(三)企业因素

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认识不够,加之没有政策法律的约束,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企业除了从技工院校挑选优秀毕业生外,现实的受益并不多。部分企业把毕业生当成低成本的劳动力,很难对学生进行技能的培训和提升。现代企业技术往往更新速度比较快,学校的教学相对落后,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也是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技工院校构建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的原则

(一)互动原则

互动是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发生积极改变的过程。坚持互动原则,是指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要有助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双方找到共同的目标和获得彼此利益的契合点,从而深化双方的合作,提高合作质量。

(二)双赢原则

双赢原则即互惠互利原则。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校企互惠互利,也就是找到并实现校企双方利益—企业追求经济效率、学校追求就业率的契合点,这是校企合作长效发展的基础和内在驱动力。

(三)可持续原则

可持续原则,指的是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要有助于学校和企业建立一种持续长久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一种短期行为。在这种关系中,校企双方相互促进,互利双赢,校企的互动更加频繁,合作关系更加深入,合作形式更加多样,合作层次不断提升。

四、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

(一)宏观层面:社会保障机制

1.政府主导。政府要充分发挥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以促进校企双方合作为目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制定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机制,为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2.行业支持。各行业组织要牵头成立由政府部门、企业专家、技工院校代表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把技工院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利用。根据行业需求确定育人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指导校企合作各个环节,协调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企业投入。企业应提高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革新,把开展校企合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主动参与技工教育办学,积极接纳技工院校学生、教师、管理人员进行顶岗实习、实践锻炼和岗位体验,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以此推动自身的改革和发展。

(二)中观层面:校内运行机制

1.统筹管理。技工院校要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进行统筹管理。在机构设置上建立管理组织,优化层级。在政策上不断完善学生实习、教师企业实践等校企合作相关制度建设。在资金上加大投入,每年从支出中列出一定比例资金专门用于校企合作。另外,学校还要强化服务功能,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建立适应校企合作要求的服务体系。

2.专业负责。各专业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教师代表组成的的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为本专业与企业架起合作的桥梁。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开展讲座和专业师资培训,共同研发项目等,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要求与岗位能力、学生素养与现代知识工人要求的沟通与融合。

3.过程控制。学校要加强对校企合作的过程管理和控制。双方要按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標,实行工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学校校企合作管理部门要定期与不定期对校内外的教学进行监控,反馈质量信息,引导他们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完善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三)微观层面:能力评价机制

1.能力体系。制定一个科学的、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能力体系是实现校企合作培养目标的关键。校企双方应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职业要求,确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然后根据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形成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素质结构图。在教学和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锻炼。

2.全面培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实现教学与生产的对接,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在以能力和行动为导向的培养方式下,学生除了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形成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3.素质评价。邀请毕业生、企业、学生家长多方评价主体参与,了解各方对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以及对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过程、方式、效果等方面的意见,提高评价的全面、客观、准确性。学校通过对上述评价意见进行分析,总结校企合作的经验及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俊英.学校与企业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

[2]王洪龄.校企合作如何让企业热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9-1-22.

[3]颜楚华.政府主导 学校主体 企业主动-构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04).

[4]白君堂.关于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一些思考[J].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1-12-13.

[5]赵善庆.健全校企合作质量的保障措施[N].光明日报,2013-3-10.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
基于朋辈教学法的技工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探析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