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探究

2016-05-30 01:46李金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科学评价习惯培养自主学习

李金艳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不单单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教授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在掌握相关方法的前提下自主学习,共同进步。主要围绕小学生的预习习惯展开叙述,对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预习习惯提出几点合理性建议,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进程。

关键词:语文预习 习惯培养 自主学习 科学评价

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可以使小学生提前了解文章内容,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预习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小学生综合 能力的高低,进行充分、合理的预习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课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渗透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自主掌握预习技巧,提升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

一、明确自主预习的具体目标

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指导学生明确自主预习的要求。小学生的年级较小,认识事物和接受事物的能力较弱,但是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教师在明确自主预习目标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情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结合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明确自主预习的目标,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自主预习是为了提前掌握文章内容,在课上学习时能跟上教师的思路。所以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自主预习是学好习的前提,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不同的预习目标。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并不高。所以教师需要把预习当作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途径,以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制定预习目标的出发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预习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例如,《渔夫的故事》《父亲的菜园》《小木偶的故事》等。这些文章的故事性较强,容易带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在读故事的同时预习文章内容,提前了解教师所要讲的课文。而小学中国年级的学生早已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较强,所以教师在针对这部分学生制定他们的预习目标时需要考虑中高年级学生的特殊性,需要让他们在预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预习目标的难度,让他们通过完成目标增加信心,增加学习的动力。

二、合理选择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预习习惯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角度出发,合理选择培养方式,借助合适的方法激发小学生主动预习的兴趣,帮助小学生适应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应该要求小学生在上课之前熟读课文,把生字词用笔勾画出来,再从书中找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再一次的浏览课文。小学生可以选用朗读的方式熟读课文,借此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当然,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要从学生小时候抓起,所以当学生刚步入小学校门时就需要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在日常教學过程中渗透预习的重要性,并以身示范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学会预习课文。同时,教师还需要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长此以往,学生会主动探究,主动预习,主动思考。

其次,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养成勤动脑和勤动手的习惯,当遇到生词时需要勤翻阅词典和字典,既掌握字的结构又了解字词的意思。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时多讲解一些查阅词典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查询重点字、词,并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使其成为学生预习的一项工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查阅字典以及词典的技能,并挖掘这项工作的乐趣,为今后自己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查阅字典,词典之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对学习信息进行收集,信息的收集工作在预习环节中是尤为重要的,它是学习的支撑也是学习的动力。大部分小学生还不具备信息收集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信息收集过程中。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主要侧重讲父子之间的感情,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先搜集资料,查阅作者写作的背景和时代,并搜集与地震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地震自救小妙招、地震的征兆以及地震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学生在搜集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理解,有利于更好地学习。

三、科学评价学生的预习工作

习惯是主动形成的,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还需要科学评价学生的预习工作。学生预习成果会在课堂上直接展示给教师,而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预习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小学生在预习之后如果掌握知识比较牢固,会乐于表现自己,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支持。所以,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肯定学生的努力,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教师的检查和评价工作需要贯穿到学生预习的方方面面,并仔细观察学生预习的方式、预习的过程以及最终形成的成果,给予学生全方面的评价。在检查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书写情况和课后反思情况,把科学评价和学生的预习活动以及课堂授课融合在一起,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认字、读字情况时不应该单单局限在学生认字多少,书写正确率上还应该涉及到学生在认字识字之后收获的经验。为了巩固识字成果,教师可以定期让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实现经验共享、共同进步。当学生在课堂提出自己独到见解时,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表扬,而是需要表达对学生的肯定,肯定他“预习的充分、看书仔细、见解独到”。

总而言之,教师应加大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关注度,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预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与水平,让小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曾益存.小学语文预习习惯培养初探[J].读与写,2015,(08).

[2]雷芝兰.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让语文课堂更高效[J].语文学刊,2015,(18).

猜你喜欢
科学评价习惯培养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互动教学初探
论文层面指标ALMs)计量理论发展及实践探索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寓教于乐,打造快乐而有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践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