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2016-05-30 06:07孙小林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学体育模式内容

孙小林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中学体育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改下,如何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笔者即将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体育  教学  学生  内容  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36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担负着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教育应该遵循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学习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我国,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在体育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体育教育往往被忽视,但是在新课改后,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认可。新课标明确地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何适应新课改,开展更高效的体育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一、充分认识中学体育的教学目标

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效。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体系中,普遍存在体质教育、竞技体育的局限性观念,只强调体质的结果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体育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所以,深化对教学目标的认识,非常必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很重要的。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的技能与方法,是必要也是基础,但还需要学会学习和锻炼,养成锻炼的习惯,发展体育实践和创新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也是体育教学应该做到的。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学生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群体规范意识、自我认知及社会适应能力,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其独立的人格也非常重要。

同时,除了层次上的全面,还要确保教学上的全覆盖,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受益于体育,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所以,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和基础上,也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才能因材施教,吸引各个层次和基础的学生参与,继而引导学生向自身及社会需求方向发展,发挥出学生的最大潜能。

二、不断丰富中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学目标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实现,要想达到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体魄和全面人格的目标,必须相应的丰富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多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和完成我们的目标,以不同的内容达到同样的目标,是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考验。在新课标的统一要求下,还有多样性的要求,在教材和大綱的指导下,教师还能充分发挥自己和学生的才能,这些都为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形式提供了好的基础。目前,已经有些学校因地制宜,发展了很多具有地方色彩的项目,很有借鉴意义,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更多的考虑因人而异。比如男女生的项目、高年级与低年级的项目、耐力好的学生适合的项目、爆发力好的学生适合的项目、灵活性好的学生适合的项目等等,教师更多的要在认识和发现学生的需求和实际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制定教学的内容,设计教学的方式,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

同时,应该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可以将原来单一的竞技体育运动模式转变为把运动和游戏结合起来,也可以将原来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转变为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的异同进行分组,把兴趣相近的分为一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小组之间进行竞争,让学生既能体会竞争的乐趣也能享受合作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学生喜欢的内容,从而丰富我们的体育教学实践。

三、积极转变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

转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由老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教师设置教学目标,教师讲解演示,教师评价,学生只是被动听,被动做,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缺乏自主性,处在被动地位,所以,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不高,不能很好的发挥出体育课通过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要想更好的发挥出体育课的效果,由“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够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得教学成为师生共同的活动,成为一个可循环、可持续的过程,才能确保教学的实效。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学生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需求,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优化教学设计,很好的把学生需要做的和想要做的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最终也能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地区之间的情况不同,学校之间的情况不同,班级之间的情况不同,同一个班级不同的学生之间的情况还有不同,所以,以往教学中单调、乏味、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现有的条件和设施,充分利用资源,设计多种模式的教学活动,创造出宽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更多的学生发挥出其个性色彩,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发挥出其创造性。

不管是传统项目还是学生的自创项目,教师都要想办法让这些活动变成学生自己的活动。这就需要营造很好的交流氛围,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媒介和工具,向学生传导更多的内容,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体育;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与学生交流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疏导学生的心理;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登山等,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出体育不仅注重体质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的特色。

总之,新课改后的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认识、思维和做法,采取一些与新课改相适应的做法。比如,充分认识新课改的目标要求与体育的全面性,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教学的模式,最终通过引导学生发挥其作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中学体育模式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