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应用

2016-05-30 09:25张志贤何燕如
亚太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信息技术

张志贤 何燕如

摘 要:在生物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使教学灵活生动,直观形象,易化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一、直观形象,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历来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主动、精心设计各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好好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的课件,就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也就能够自发形成知识的建构。例如,在“生态系统”一节课的教学中,如果仅用语言描述各种生态系统类型,将显得枯燥无味,学生表现出兴趣不高,缺乏热情。在授课过程中穿插播放介绍各种生态系统的视频素材,让学生亲眼看到各种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学生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切身体会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也较好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

二、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难点

在讲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动的生理作用时,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录像片演示这一生理过程中,由于学生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特别是对于一些微观世界的变化,过去总是听老师口头表述,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这样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将食物在消化道中消化设计成: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出来的镜头,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消化道蠕动的动态过程,使其形象、具体,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将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演示播放过程中,应注意通过暂停放映,边放边解释的方法,把教师传授和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这样,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能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抽象的理论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明了,也使得学生的记忆加深,如果再与教师的讲解结合,就能达到、形象化、趣味化的效果,也就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是靠单纯的教师讲述所无法达到的,课堂的教学效率也相应的提高了。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有限的45分钟内,常规教学中,教师用大量时间用于板书,而学生也要用大量的时间来记录,留给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反刍的时间很少,这既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又使得课堂始终停留在课本知识本位的讲解上,根本无法补充更多能够让学生扩展知识面的信息。然而,应用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缩短课堂授课时间,拓展知识视野,更有利于学生们拓宽思路,合理运用各种手段来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特别是在运用概念图教学、图表复习课,更能显其优势。

例如“流动的组织——血液”这节课的知识点较多,概念之间相对独立又有联系,利用课件演示概念图教学,不仅省去了大量板书,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还可以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进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列举一些与当节课有联系的健康例子,这样就能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图表形式在多媒体屏幕展示,让学生对三种血细胞进行比较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从容地解决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矛盾,学生有了自主获取知识的欲望和实践,从而更加高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实验教学模拟,有效地优化生物教学模式

教学模拟作为虚拟现实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现代教学、教学策略与生物学教学内容结合的产物。在生物教学中,它主要是通过虚拟现实提供的仿真的学习情景(或问题情景)使学生参与学习或模拟实验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的教学内容需要用实验来探索、验证,所以生物的课堂教学是离不开实验或实践活动。平时教学过程中,如果条件满足应该尽量让学生去设计实验、体验实验,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实验受到实验材料、设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实施或实验效果不好,这就必须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弥补现实条件的不足。

例如,“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的实际教学比较困难,首先要把天竺葵进行暗处理1~2天,用黑纸片对叶片设置对照以后再放在光下照射3~4小时,然后通过水浴加热去除叶绿素,最后检验是否形成淀粉。像这样的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整个过程很难在课堂上完成,而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过程,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让学生获得了“操作”的技能和“实践”的经验。又如,在学习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中,观察蚯蚓学习行为的这个实验,由于班级大,实验时间长,演示效果差,往往很难操作。但是如果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把蚯蚓的学习过程展示出来,不仅缩短了时间,而且效果很明显。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给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有效地优化了教学模式。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信息技术毕竟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老师。因此,站在学生角度去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体现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课件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要尽量储备一些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背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翁巧青.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6).

(作者单位:张志贤:福建省云霄元光中学;何燕如:福建省云霄五中)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信息技术
瞄准目标,精细练习,提高效率
瞄准目标,精细复习,提高效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剖析错因 提高效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提高效率
新课标下如何构建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
多元化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物课堂教学
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