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6-05-30 09:46陈晓琴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高中生物自主学习

陈晓琴

【摘    要】自主性学习在人的终身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生物课堂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有效性。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82

自学能力是由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等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广义而言,指的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自觉地、独立地、正确地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发現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高中生在已有的生活常识和生物知识的基础上,能自觉地、独立地、正确地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获得新的生物知识。同时,我觉得自学能力也是一种心智能力,而并非一种单纯的学习技能,学生可以把这种自学能力运用于各个学科甚至是平时的生活中,而不仅仅局限于生物课程学习中。所以说,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重视培养与发展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生物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学校生物教学课程的改革。 一般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有一个明显的弊端,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太多的包办,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更多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变革教学过程的意义。而当学生养成了自学能力并能实行有效的自学时,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改革。

第二,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培养。在培养生物自学能力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发现,自己不仅是新知识的接受者,更是新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每每通过自学获得一项新知识,便是一份成功。不断地成功,既能引起学生新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也能提高对自己的潜在力量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形成更高的学习志向。在不断地发展自学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辨水平也在提高,他们会抱着质疑和求异的眼光去审视书本,学习活动会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创造性成分,这也是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增强的表现。

第三,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手段的掌握。高科技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向人类提出了一个“终身教育”的问题。每一个文明人都面临着一个“终身学习”的问题。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养成自学能力实际上便是“学会学习”。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的占绝大多数,所以,高中时培养自学能力尤其重要。并且,生物作为最贴近我们人类生活的一门课程,对它的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自主学习阶段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拓展知识面。

二、生物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

第一,确定生物学习的目标。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因为人的行动是在目标支配下进行的,只有事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坚持到底,不至于半途而废。好的学习方法是为明确的学习目标服务的,不同的学习阶段会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当然,相应的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但不论是什么层次的目标,都必须先有一个大的目标来掌舵,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这个大目标划分为一个个相互联系又主次分明,井然有序的小目标,由大化小,把理想变为现实可行,一步步的循序渐进。

第二,激发生物学习的热情。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一定的热情,高中阶段的学生由很强的求知欲,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强的热情,当学生对生物充满热情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生物学习教程的开展也会变得简单易行,提高教学质量。自学热情能使学生的自学变成一种自觉地、能动的行为。虽然说高中阶段的学生有很浓的学习热情,但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自学热情虽然来自学生自身,却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它需要不断的培养和激发,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努力来引导他们,培养他们,激发他们这种自学热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实施。

首先,提高学生的自学认识。唤醒学生对生物课程自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意识,引导和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之所以在生物这门课程中强调重要性,是因为生物离我们的生活很近,简单易懂,同时又让我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到更多的奥秘,所以,在这门课程中实施自主学习可行性极高。

其次,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自觉性是为了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自学的需要,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则主要是让学生在个性意识上产生自学的行为倾向。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我们的备课过程中引进一些教材外的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知识,用这些来激发学生自学生物课程。

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从提高认识到培养兴趣,再到养成习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有了自学的认识,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加以引导,让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更浓厚,便会慢慢地培养成一种自学的习惯。一旦学生养成这种习惯,他们便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且实施计划,在学习中去巩固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第三,优化生物课程教学课堂。教师应该对生物课程课堂教学进行相应地优化和改革,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具体应该从这两点着手。首先,总体教学过程的优化。在高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从教师主动督促,学生被动接受的自学培养到学生自觉能动的去形成自学习惯,都有不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所以,这种生物自学能力的培养要着眼于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切记急于求成,最终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其次,优化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师为主体慢慢转化为学生占据主动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总之,鼓励学生参与到生物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从而让教于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高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多动脑筋,多想方法,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喜欢生物课,体验到生物学习的乐趣,乐于钻研生物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生物教学要求,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提高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高中生物自主学习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