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创新作文“四招鲜”

2016-05-30 16:47王劲松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拓展创新作文

王劲松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在作文训练时如何从变换写作角度、立意、构思及材料发掘表述等方面指导学生开拓创新空间,从而创作出具有鲜味的作文。

【关键词】拓展  创新  作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08

“创新”是我们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同时,也是学生高考作文赢得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然而,面对“创新”,学生们有许多困惑,教师指导时也觉得困难重重;其实,作文创新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我们在引导学生作文时,不妨让他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切角度,不落窠臼

作文训练时,作文角度的切入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教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索,借助于想象和联想,这样就会有很多新发现,然后再选择入题,就不会落于窠臼。比如,一个故事可以设几个主人公,让每个人都站出来表述故事。这样可以使文章达到新奇的效果,从而使写作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如2009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见证》,作者抛弃人的视角,选择牛的视角,通过一头牛的自述,写出了改革开放后,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给农村的新变化,这样顿生一种新鲜感,便是全新视角入题使然。

再如,曾有一位文化名人写了篇闲话“轻松”的文章。文中提倡大家都来“以轻松的姿态”开始新的一年、新的生活。他写道:“最可怕的是人为的虚妄的紧张……吓人吓己,气急败坏,一惊一乍,被自己的影子追着猛跑。”这篇文章一发表,便被评论家誉为“启人心智,耐人寻味”的上乘杂文,这也是与全新入题角度不无关系的。

二、打破常规,出奇立意

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立意,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作文训练时,可以指导学生用揣摩法来审察题目的文字及感情倾向,用关联法来联系社会生活,用追问法来敲定我们初始立意是否切题,这样“定点定位”,就可快速切中题旨。然后在深挖生活内涵的基础上,摆脱常规思维,从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四川地震的抗震救灾活动中,家人积极捐钱捐物,你被感动,想以此为题的作文。如果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角度,直接立意,就很易成为俗材。我们可以打破常规思维从反面立意,这样就可以拟题为《我们家的‘葛朗台》,先写父亲平时如何吝啬,然后再写父亲在救灾中的慷慨解囊,对比之下使这一看似平淡的事件变换立意方式也会焕发出了耀眼光彩,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三、构思新巧,独运匠心

构思是在孕育作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构思的过程是艰辛而复杂的,既有题材的选择,又有主题的酝酿,还有表现形式的确定。将构思外化为文章,有两个方面最重要:一是主题的提炼;二是文章结构安排,主题提炼得独到,能让人回味无穷;结构安排得恰到好处,就能增强艺术趣味。去年,我进行了一次作文续写训练,以“两位好朋友的交往开头……”续写。其中有位同学改变了多数同学采用的“老三段”陈旧结构形式,在续写两位同学的故事时,采用了三个独立的小标题:“活了、绝了、神了”统率着三个独立的故事,但和文章要表现的主题又紧紧相扣。顿时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可見,无论任何题材创新空间都是极为广阔的。所以,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教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章法,懂得布局的规范,把这些规矩内化为自己的风格;还要打破传统作文的固有模式、自由、灵活地安排文章结构,从而做到挥洒自如又新颖独特,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

四、巧掘材料,鲜活表达

如果说题旨是文章的主脑,结构是骨架,那么材料便是血肉,表达则是藻饰。新鲜的材料可为文章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文章既丰满又充满活力,而指导学生学会从我们所学的课文这个无穷的宝库中去发掘,让经典散发出无穷鲜味的方法是具实效的。如以《幸福是什么》为题作文,就可以从课文的诗词中挖掘出鲜活的内容: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与感悟。这些从课文的诗词中挖掘出来的句子不仅诠释了幸福的含义,还可展示阅读广度,使文章充满了诗意和文采。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用古诗文名句时,不仅可以“明引”,还可以“暗引”,即化用,如《中国青年报》上的许多文章,标题及内容都用到了这样的方法,特别值得我们借鉴。

鲜活的表达则可为文章润饰华彩,使文章更生动活泼,这样就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新颖的表述技巧,在表述材料时使用“浓缩换言”的方法,一则较长的材料可以浓缩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给予表述,堆叠铺排。如满分作文《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选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为材料时,就用了这样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几位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公众视野,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却在过去的一年中,成为闪光的人物,一起感动着中国。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困和孤独的徐本禹;危险中保全试飞样机,惊天一落,创造了奇迹的梁万俊;传递温暖汇聚爱心,揭开艾滋泛滥真相盖子的桂希恩……当这些原本平凡的人物的名字出现在‘感动中国的揭晓榜上时,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试问,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没有坚守困境的顽强,没有非凡的举动和业绩,他们何以感到中国?由此可见,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

总之,要让学生明白只要做个“有心人”,用积极创新的意识,努力去开拓、发掘,作文的创新空间是十分广阔的,一定会有一片不一样的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猜你喜欢
拓展创新作文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