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30 16:47何颜丽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何颜丽

【摘    要】语文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14

众所周知,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与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这门课程就是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综合,因此,语文在我国的各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语文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性学习汉字与文化的开端,所谓“万事开头难”,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思想,创新教学模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小学生学好语文,为将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和探索欲旺盛的阶段,容易对感兴趣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首先,良好的课堂“开场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小学生由于生理心理方面发展的不成熟导致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比较弱,上课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从而导致课堂听课效率低下,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问题等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然后通过语言引导逐渐让学生的思维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最终将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的学习上。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有趣的例子、故事让教学内容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字词的教学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就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调节,在基础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进行课外知识拓展,如在讲解成语时可以将其中的寓言故事进行讲解,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结合,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学校教学工作的都是围绕学生展开,因此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所在,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正教与学的正确位置,从课堂的主导者、掌控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监督者。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中,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本身对教师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这就容易导致教师产生一种错误的教学认知:学生都是无知的。教师在课堂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说一不二”,压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导致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的丧失,思维的僵化,从而拉低整個课堂教学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天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培养,注重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想象,以此为契机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因此在各方面都具有可塑性,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的自学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课前预习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大体的了解,明白重难点所在做好上课准备,这样在听课过程中就会有所侧重,学习效率加倍。

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放任自流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最终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避免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合作探究式学习。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进行分组,一个小组中掺杂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来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还可以让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引导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对学生来说,学习既是一种任务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因此学生之间在学习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竞争的情况,而良性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内在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实现更高效的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之间的竞争心理,在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模式。

首先,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学习委员给其他学生在学习树立一个榜样标准,采取轮流担任的机制,由一定时间段内学习进步最显著的学生进行担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学习委员看似只是一个职位,但实质上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肯定和表扬,而学生在内心最想得到的就是教师的肯定,因此利用这种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取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学手段,赞扬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在其心中代表的就是权威,因此,教师的一句肯定会让学生得到巨大的心理满足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推动学生在学习方面更加努力以期待获得更多的表扬,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当然表扬为主,并不意味着不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也要及时的进行批评与指正,但是要注意“度”的掌握,过度严厉的批评容易让小学生产生误解,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甚至导致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的出现,对教师和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影响今后的学习。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系着整个教学工作的生命,要想这生命得以延续,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管齐下,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高效完成。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