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2016-05-30 06:32黄娟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丰富个性阅读兴趣

黄娟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比较有限,而课堂外的各种书籍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所以,小学阶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适合小学生的书籍,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初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丰富  个性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52

学习知识有很多途径,学校的学习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更多的知识需要学生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阅读各种书籍,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个人的眼界,还能和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从而提高个人的思想境界,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逐步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对学习成绩有帮助,更有助于我们接受人文素养的感染和熏陶,构建健康的精神家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但是,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比较小,获取的知识比较单一,不可能取得这么多效果,因此小学生阅读的目的主要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一些字和词语,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课堂阅读

学生学习语文课程免不了要参加考试,所以学好教材中的知识很重要。虽然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还是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先预习一下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且用笔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这样学生在听讲的时候才有头绪,才能抓住课堂上的重点。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预习的同时借助工具书学习文中新的字、词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尽管学生通过工具书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是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所以教学过程仍然要比较详尽,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介绍作者的情况、文章的时代背景,因为这些知识都能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2.讲解文章中涉及到的字、词语方面的知识,既要求准确识读字音,还要注意区别相似的字、词语的意思,使学生有比较坚实的语文基础。3.讲解难理解的语句和段落,语言描述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用简单词语解释课文中的语句,力求每一个学生准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4.综合全文的内容,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意思,分析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老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要掌握教学的速度,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而不是一直被动听讲。除此之外,小学老师要注重板书的格式,合理提取教学中主演内容,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做笔记。

二、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材料,所选的文章要引入一些生字新词,所以在内容上就显得比较单一,这既限制了学生的知識面,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老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点给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资源,一般以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为主。同时要求文章要比较短小,最好能配有插图,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让学生从简单的故事开始,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三、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不能完全落实老师布置的任务,因此,老师既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考查学生课后阅读的情况,还要开展一些课堂活动提高阅读的效果。

(一)评比学生的读书笔记

小学生比较贪玩,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硬性的考核,就不会认真对待,所以老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一些要求。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一定要求学得多深入全面,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老师则定期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了解学生阅读的效果,并选出几篇优秀的读书笔记,既可以供其他学生学习和参考,还能让同学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你追我赶,共同进步。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注意摘抄一些描写细腻,语言优美的语句,作为自己写作时的模板。

(二)分组讨论,深化认识

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会因生活经历、思想境界的差异,对文章有不同的解读。尽管小学生阅读的文章比较简单,但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即使是简单的文章也会有很多种解读,所以老师可以每周拿出一节课来开展阅读讨论活动。老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阅读要讨论的文章,在讨论课上先让学生提出几个想讨论的话题,老师再综合学生的意见列出三到五个供学生选择的讨论话题,然后让选择相同讨论话题的同学组成一个讨论小组,而且还要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而且老师要借这个机会进行适当的补充,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

(三)根据文章内容编排节目

学生在学校期间除了要学习文化课知识,还要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如果只是一味的读书,学生迟早会厌烦,所以应该创新语文学科的教学形式,将学习和娱乐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章编排成文艺作品,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主旨。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编排一个节目,然后再让各小组分别表演,让学生、其他学科的老师的担任评委。通过这类活动将书面知识转化成丰富的文艺节目,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增添学习乐趣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鼓励朗读

文学作品是艺术的一种形式,语言文字既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还是一个个音符。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发挥个人的想象力,脑海中就会呈现出一幅幅画面,如果再配上富有情感的朗读,就可以将一个个音符变成优美的乐章,使阅读成为一种艺术享受。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还能锻炼自己的普通话,所以小学老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多使用朗读的方法,课堂教学中老师先通读一遍课文,然后再逐句教学生朗读,最后要求学生朗读课文。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朗读比赛,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当今社会充斥着海量的信息,高雅的、低俗的杂糅在一起,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网络语言,歪曲了一些字、词语本来的意义,严重影响了生活中的语言环境。小学生还处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起步阶段,极易受各方面的影响而错误地理解一些字和词语的意思,给语文学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语言表达要规范,给学生树立标准;其次,善于发现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存在的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再次,向学生推荐一些语言文字规范的书籍,并建议家长少让小学生上网,避免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多的语言文字,丰富其课外知识,更能使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去伪存真,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丰富个性阅读兴趣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