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茶多酚检测方法的改进

2016-05-30 08:54雷蕾
关键词:甲醇溶液茶样定容

雷蕾

摘 要:本研究对GB/T 8313-2008检测茶叶中茶多酚的方法进行改进,增加了一次提取步骤,结果表明检测结果更准确、可靠。

关键词:茶叶;茶多酚;GB/T8313-2008;改进

茶多酚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无毒抗氧化剂,可广泛用于生物医学、卫生保健、食品工业、日用化工等领域,其经济价值十分乐观。目前我国检测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方法主要为福林酚显色法GB/T 8313-200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提取次数少(仅2次),提取液少(仅10ml),可能存在提取不完全,检测结果偏低的问题。为此通过实测茶叶样品,比较不同提取次数下的检测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茶样

生产茶味饮料的原料:碎茶叶。

1.2 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恒温水浴锅、离心机、分光光度计。

1.3 试剂

甲醇(AR)、碳酸钠(AR)、福林酚(AR)、没食子酸(AR),水为去离子水,70℃的70%甲醇溶液(以下简称甲醇溶液)。

1.4 检测方法

1.4.1 方法1:按GB/T 8313-2008操作,每次用5ml甲醇溶液提取茶样,共提取2次,定容至10ml,测该样液含量。剩余的茶渣,再用5ml甲醇溶液提取,玻璃棒搅拌均匀后不用水浴浸取,直接离心,定容至5ml,测第三次提取液含量。重复提取一次,定容至5ml,测第四次提取液含量。

1.4.2 方法2:用5ml甲醇溶液提取茶样,提取2次后,再用5ml甲醇溶液提取茶样一次,合并3次提取液,定容至25ml,测该样液含量。

1.4.3 方法3:用5ml甲醇溶液提取茶样,提取2次后,再每次用5ml甲醇溶液提取茶样共两次,合并4次提取液,定容至25ml,测该样液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的建立

参照GB/T 8313-2008建立相应的标准曲线,实验重复三次,其标准曲线见图1:

根据实验可知,三次重复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1、0.9994和0.9992,达到分光光度法实验要求。

2.2 不同提取次数下的检测结果

以六个不同的茶叶为试验原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次数进行试验,检测结果为两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见表1。

从表1可知,提取次数越多,茶多酚检测结果越高;同时提取次数越多,单次提取液中茶多酚含量越低,但第3次提取液还含有0.4%的茶多酚。

3 讨论

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次数下的检测结果、测定单次提取液的含量,得出结论:按标准GB/T 8313-2008要求只提取2次时,提取不够完全,茶多酚检测结果偏低。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第3次提取液约含0.4%的茶多酚,并且提取3次的检测结果平均比提取2次的高0.4%,说明第3次提取还能从茶叶中提取0.4%的茶多酚。而第4次提取液约含0.1%的茶多酚,但提取4次的检测结果平均比提取3次的高0.4%,说明第4次提取出的茶多酚含量低,且增加量不一致,提取4次的检测结果不够可靠。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在GB/T 8313-2008基础上,增加1次提取步骤,其检测结果更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GB/T 8313-200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S].

猜你喜欢
甲醇溶液茶样定容
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试制不同茶类的品质分析
喷灌、遮阴对夏季绿茶干茶色泽、汤色的影响研究
羟基/乙基/羧基螺吡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能研究
宜昌绿茶和宜昌宜红感官品质研究
甲醇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研究
几种信阳毛尖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基于改进粒子群的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优化
基于LD-SAPSO的分布式电源选址和定容
甲酯化方法对番茄、哈密瓜、葡萄和石榴四种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的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仪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校准用标准物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