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馆藏文物探究渡江战役

2016-05-30 10:18王高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馆藏文物渡江战役宣传

王高

【摘    要】在革命纪念馆的馆藏文物中,普遍存在历史沉淀欠缺的缺点,但如何扬长避短,使文物更好的展现我党我军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历史意义,是红色纪念馆研究的重点思路。渡江战役纪念馆在研究上结合自身馆藏文物,针对渡江时期的宣教工作做了深入研究,希望对其他纪念馆在的研究上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馆藏文物  渡江战役  宣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70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渡江战役纪念馆作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红色旅游的新典范,宣传我党、我军的光辉事迹,发掘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好为社会服务是我们神圣的职责。

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开放也好,都离不开宣传思想工作。从毛泽东同志讲“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把握。特别是在战争时期,我党积极利用报刊、杂志、电影等多种宣传机构,宣传自身的政策和主张,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也为渡江战役的胜利起到了保障作用。在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渡江战役纪念馆的馆藏文物,发掘当时特殊阶段下宣传工作的特点。希望这一步对于以后研究是一个新的开拓。

一、针对性

渡江战役前,是将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向长江以南继续进军?还是半途而废,造成事实上划江而治的“南北朝”?成为摆在我党面前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蒋介石发出了和平攻势,于1949年元旦发表新年文告,声称愿同中国共产党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这时国民党企图利用和平谈判的手段,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以便争取时间,卷土重来。针对国民党“假合谈、真内战”的阴谋,我党有针对性的展开了一场政治舆论上的较量,借以揭露“和谈”阴谋,澄清思想认识。

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发表新年文告,他形象地用农夫和蛇的故事,指出共产党人不当农夫,而是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党中央审时度势,一方面坦诚地和国民党谈判,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江南;另一方面则反复教育人民和军队,不要为国民党高喊“和谈”所迷惑,要认识到,只有打过长江去,才能彻底摧毁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只有迅速彻底消灭国民党军队,坚决回击一切外来挑衅,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1949年4月,为了避免“和谈”无限期托延,影响革命进程,针对蒋介石提出的五项“假和谈”条件,我党还提出了“八项”和平条件。“八项”与“五条”在内容上针锋相对,蒋介石无言匹敵,穷途末路之下,国民党的“和谈”只能草草收场,我党获得了全面的胜利,正如国民党将领张治中所说:“政治上的大大的成功者。”

二、务实性

战争最重要的是战士和后勤保障。为了鼓舞士气,做好后勤物质的供应,我党进行了积极务实的宣传。

渡江战役前夕,有的战士表现出畏缩的思想,怕革命胜利了,自己反而牺牲了。有一些指战员在胜利的大好形势面前,麻痹轻敌,贪生怕死,以功臣自居和不求进步的情绪有所滋长。假如这些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解决,必将给渡江战役的顺利进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障碍。针对于此,我党号召在部队展开学习反对假和平,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政治教育。采取作报告、组织座谈讨论、思想互助等方式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明确树立必须渡江、敢于渡江、能够渡江的思想。经过宣传教育,广大官兵进军江南的思想坚定,渡江作战的情绪高涨不少官兵还咬破手指写血书言志:“誓与江南人民共胜利”、“死也要死到江南,面向江南!”将革命进行到底,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成了全军将士的共同心声。

为了保障渡江战役期间物资的充足,我党还在群众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阶级教育和形势教育,说明“支前是伟大光荣的历史任务,使群众认识到只有解放江南、解放全国,我们的解放才能巩固,我们的翻身才有保障”。广泛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了广大群众支前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支前运动的发展。邓小平在介绍沿江人民支前情况时说:“在渡江准备的过程里,我们集结主要兵力在芜湖至安庆这个地方,所需粮食一亿五千万斤,80%是沿江人民拿出来的。他们把家里的粮食尽量拿出来,并且表示只要渡江,饿着肚子也不要紧。”这种精神动力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渡江准备阶段,而且贯穿于整个战役支前过程中。

三、多样性

多样的宣传形式,以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政治倾向和强烈的战斗性,激励了亿万人民前赴后继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热潮中,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战鼓和号角的作用。

馆藏文物“苏北第五分区政治部编印《活页歌选》”,其中就收录了渡江时期战士们传唱,练习的100多首歌曲。如书中编者云:“歌曲在组织士兵民众的情绪上有绝大作用,已得古今中外军事家政治家普遍的认识”。这种搜集各部队战斗歌曲并汇编成册,再发到部队进行宣传教育,以进行战前动员的方式在当时使用较多,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

除了歌曲以外,还有诗文、话剧、歌剧、战地新闻多种形式。馆藏文物“渡江战役时任华野32军文工团分队的《手抄歌本》”中还记载了多种形式的节目形式。话剧《刘胡兰》、歌剧《白毛女》、歌曲等多种形式。话剧、歌剧《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密云笼罩着海洋》,演出话剧《血泪仇》。

四、全面性

在宣传对象上,既包含了人民,有针对了敌人,成功鼓舞了人民斗志,瓦解了敌人的抵抗意志;在时间上也具有了持续性,很好做到了战前动员,战后总结。

渡江战役前的1949年4月18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了一条消息:“人民解放军要在20日或以后几天横渡长江”,这等于向国民党当局发出最后通谍。这一舆论上的宣传,成功瓦解了敌人的抵抗意志,在国民党军内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当他们听说“和谈”破裂后,战斗意志锐减。“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渡江一日》”就源自于战前的动员宣传,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在渡江作战之前,发出号召,动员全(下转第22页)(上接第172页)军同志在渡江作战中动笔为文。全书共20余万字,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三野渡江前后和渡江作战时的情况。书中附有48幅照片,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画面。如向长江进军、医务人员蒙眼练习包扎、战士们制作芦苇救生圈、江北民众开河道、向江边进军、千船齐放大军渡江、骑兵经过白渡桥、追击敌人、国民党军举手投降等。其中解放军战士飞身登岸、解放军严格执行城市政策,进城之后在马路上露宿的两张照片更是流传已久的经典作品。及时的新闻报道,鼓舞了广大人民解放军的斗志意志。出自时任苏北军区政治部记者,署名“舒翼”的《一份战地新闻手稿》,详细记录了渡江之前的一次战役歼敌的全过程。

五、前瞻性

我党在渡江战役期间已经充分考虑到渡江胜利后人民军队的入城问题了,主要涉及到一些纪律和生活常识。

在《渡江战役前后日记选辑》中记载了“4月6日:晚上,开党的小组会,主要是学习城市纪律。5月24日:入城纪律的学习今天结束,现在进入订保证书阶段。”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部出版《城市生活常识读本》,记载了城市生活的一般规则,例如“在城市的街道上走路,要穿过街心从街这一边到街的那一边去時,一定要左右看清楚,趁没有汽车,电车来往的空隙,否则横过街心时就有被疾行之车辆撞到的危险”;这些具有前瞻性政策的制定,即有力的保障了我军的形象,也为城市的接管做了充分的准备。

战后,我党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总结。如馆藏文物中就有一张“1950年5月中共皖南区党委文工团在解放剧场三幕八场话剧胜利渡长江的演出票”,向我们说明了安徽人民庆祝的真实写照。上海解放画集;上海解放一周年画集,则为另外的总结形式了。

渡江战役的胜利已经过去69年,然而党在宣教领域的积极的经验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学习。积极吸取经验,对于新时期党的宣传工作仍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也是我们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玉.《渡江战役大写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第93页。

[2]江淮五支司政治部.《政治工作计划》,1949年3月14日.

[3]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1948年8月4日.

[4]《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52页.

[5]《渡江一日》:由刘飞将军的儿子、南京军区军事检察院原检察长刘晨华同志捐赠。刘飞在渡江时期任三野第20军军长,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6]《一份战地新闻手稿》:时任苏北军区政治部记者,现任职于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第一干休所(正师职).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渡江战役宣传
关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建议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忆渡江战役第一仗
渡江战役中南京何以迅速获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