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意义

2016-05-30 11:27郑毅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郑毅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和发展,学校对各类学科教学的改革正处于创新稳变的阶段,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需要积极配合,才会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最优化。高中历史学科作为学生了解历史、树立正确历史观的重要基础学科,在整个高中教学改革中不可小觑。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高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继而总结出合适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84

与传统的高中教育不同,素质教育在提倡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引导,因此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一方面要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改变过去单一的记诵学习方式,在积极思考与串联学习中不断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客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视角综合评价国内外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事迹。因此,高中历史教师一方面要改变旧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以专业的视角和学习经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范围,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自主学习,是偏重学习者对学习状态、学习方法的自我监督与自我调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生对历史学科的自主学习往往有着重要的调整和提高作用。笔者认为,高中历史课堂自主学习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对高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深度延伸,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找到自己学习的步骤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历史成绩。因此,高中生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一方面需要进行自我审查,另一方面还需要进行自我预知,在自我学习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自我的学习效率。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在教授每一章节的历史知识之前,往往会鼓励学生提前进行章节或者重点内容的预习或资料的搜集。学生们在此过程中,主要呈现的就是自主学习的模式,他们通过各类学习途径或工具搜索多样的历史资料,进行课前预习与资料的选择和整理。这一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搜集选择历史材料的能力,提高辨认的技巧;另一方面高中生们还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与探寻,发现问题,进而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或讨论,集思广益,继而得到最佳和最广泛的历史见解,进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

其次,高中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还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纵向和横向的认识,继而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快速有效的理解和回顾,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历史教师在教授近代史的土地改革的知识点时,学生们往往需要从丰富的知识储备中寻找到各类土地改革或运动,提高对历史知识点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认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是推动历史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值得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促进。

二、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前文主要探讨的是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对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除此之外,高中生的自主性学习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自我学习的动力和乐趣,进而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这既是对前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延伸,也是保证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优质化。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历史事件等细节上。

首先,高中生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有针对的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极大丰富和拓展课堂上所要教授的历史内容。学生们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活动的学习互动方式,能够充分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和气氛。另外学生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历史记载和资料,得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客观的认知,因此,高中历史教師往往会在教授新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鼓励和督促学生们深入课堂讨论和课堂活动,从而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同时也在班级上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其次,高中生的自主性学习,一方面除了自身对自我学习的要求和监督的提高,还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自主性学习得到的相互借鉴与共同提高。在初中历史知识的储备基础之上,高中生对历史的学习已经基本上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为了最大效率地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性学习,历史教师往往还会通过布置小组任务的形式,锻炼和提高高中学生的相互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团队意识。所以,这样的小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极大调动历史课堂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们对历史问题的综合认知。

三、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一方面是教授学生们了解和记忆相关的历史史实,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另一方面还在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历史学科素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因此,学生对历史的自主性学习也能体现出学生对自己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

首先,根据历史知识学习的步骤来看,学生历史学科修养的提高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预习和准备阶段,该阶段是历史学科学习的基础阶段,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重要表现要素。第二个阶段历史教师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要求,在此阶段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习惯,进而延伸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或步骤中去。

其次,高中生的自主性学习,还表现在课后复习的阶段。历史教师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之后,往往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会以考试或实践的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检验自己对历史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检验中明确自己的历史水平,从而在今后的自主性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遇到比较复杂或者实在难以解决的历史问题时,往往可以在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及时请教历史教师,实现学与问的巧妙结合,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史学科知识的紧密结合,是体现整个国家综合素质和文明修养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能够意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体历史修养,提高历史见识;另一方面也能够以史为鉴,提高对自身的要求。而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的自主性学习,既是对传统历史学习方式的创新,也是学生对自我要求的提高。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