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与研究

2016-05-30 11:27刘爽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学中职

刘爽

【摘    要】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其初衷有利于教材整合,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综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但现阶段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种种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结合具体的实践课例,探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中职 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87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中职语文在改革中,也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以现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高一语文教材为例,共两册,要求开展十二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即每单元后都配备了和单元内容相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中职语文课时偏少,教学地位尴尬。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人才,课程安排上以专业课为主,文化课为辅。北京市中职语文高一周课时5节,高二每周只有2课时。每学期还要去掉专业实习、德育活动的影响,所剩课时往往不足以开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材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形同虚设。

2.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较差,相比于普高学生,他们的文化课非常薄弱,学习能力和意愿不强。就语文学科而言,往往语言表述能力弱,言不成文、错字连篇,对古诗词、文言文缺乏学习兴趣,缺乏比较分析与鉴赏能力,并且不愿阅读而使知识面狭窄。所以,学生對语文课兴趣不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受到冷遇。

3.教师观念不强,活动设计偏德育化。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和目标很模糊,加上缺乏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方法,故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避而不谈、敬而远之,或以德育课班会的形式开展。内容的设计也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没有真正参与,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例呈现

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笔者结合自己参加第二届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教学设计二等奖的“中华古诗诵读比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例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教社中职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第六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学习重点是古诗文诵读。通过本单元选取的多篇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古诗文进行诵读方法学习。“表达与交流”部分是通过介绍事物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古代诗文的韵味,运用初步掌握的诵读方法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水平。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受,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作者情感,陶冶情操,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对象是软件专业一年级的学生。

心理特征:个性鲜明,敢于求新,不爱阅读,重专业课轻文化课,对古诗学习有排斥感。

已有知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对古诗诵读的节奏、语音语调、朗诵者的仪表形象要求等注意事项有所了解和掌握。

不足:认识古诗比较表面化,诵读还停留在泛读上。学生或不能读诵,或不敢当众诵读,或不爱诵读。诵读中对作者情感和作品内涵缺乏掌握,不能从整体上梳理诗歌的诵读方法,对古诗学习和诵读缺乏激情与热爱。

(三)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教学活动内容和学生实际,制订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古典诗词诵读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诵读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四)活动过程设计:本次活动计划为2课时。

1.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从大量的古诗中筛选出适合本节课的相关内容,选定唐宋诗词诵读为活动载体。按照活动设计的思路予以整合,完成活动课件。教师预测学生情况,制作“预习作业评分表”及标准,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有效课堂。

2.活动准备。

请结合学生专业课平面设计选择自己喜欢的唐诗制作插画,共分四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每人一个作品,并组内交流推荐展示2首最佳作品。小组分工过程中,遵从学生自愿和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要求为诵读展示环节制作的图片背景插图、文字的选择符合诗歌意境。每组在语文综合实践课上结合作品配乐朗诵,解说诗人、诗歌意境和创作意图等,每组限时5-7分钟。

(1)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讨论。(5分钟)

a.情境导入。

教师深情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灿若星辰的诗歌把中国文坛照耀得分外明亮。诗人们用诗歌诉说的一个个故事,至今为人们传唱;他们抒写的缕缕情怀,感动了代代的中国人;他们创设的种种意境,迷醉了古今多少读者。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这个风光旖旎的唐宋诗词苑,去吟唱,去感动,去陶醉吧!

b.激趣讨论。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需要创设迷人的氛围,为此,活动开始播放歌曲《读唐诗》,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把学生带入一定的审美情境。

设计意图:教师的深情导入与听音乐讨论的效果相互弥补,更能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调动学生活动的热情。

(2)环节(二)唐诗诵读赛(自选项目展示)。

活动前,教师简要交待活动步骤、要求及评分办法。每组派学生代表进行现场讲解和诵读展示。

a.活动一、唐诗诵读赛

b.自选唐诗展示(20分钟)

比赛要求:活动组同学代表到讲台上展示并讲解本组的作品,并说明作品作者、作品情感、制作思路、分工情况,再进行诵读展示。

评比结果:评审团派代表汇报评审意见和结果,公布比赛结果。

设计意图:把诗歌诵读活动与平面设计课有机结合,发挥职校语文课的作用。通过解说既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考察了学生对所选诗歌的掌握程度。

d.大眾超级评判团(10分钟)

评判标准:大众评审结合记录的评价意见表,组间交流互评。

预设问题:结合评价标准诵读表演者的诵读如何,请点评并提出建议?

某组选的诗歌中诗人蕴含了怎样的情感?某组制作的诗歌背景插画能否表现诗歌的意境及情感,你的建议是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评判标准参赛小组自评,组间互评,获得朗诵方法与技巧的的提升。

e.师生总结归纳(5分钟)。

预设问题:小组交流活动准备及作品制作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诵读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呢?

明确:从诵读要求、诵读技巧等多方面归纳。

设计意图:了解并掌握诵读的技巧与要求,鼓励学生们在交流与互评中扩充思维,互相学习,促进提高。

f.诵读《声声慢》(5分钟)。

学生初读基础上在,初步感知情感。教师范读《声声慢》。

【设计意图】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更好的诠释如何在诵读中表达诗人的情感。

(3)环节三“宋词擂台赛”。

a.合作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5分钟)

小组可以浏览学习资源库教师准备的学习资源,也可以运用电脑、手机等移动中端在线学习,

“我是辛弃疾”为吟诵主题,诵读词人心声。

设计意图:对陌生的宋词如何通过对字面的第一印象,抓住关键词把握情感,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尝试。

2.组内pk推优(10分钟)。

通过组内个人展示交流pk,选出1名代表本组最高水平者参加“宋词擂台赛”。

设计意图:为了集体荣誉活动中人人得以展示,组内交流互促提高,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活动积极性。

b.宋词擂台赛(15分钟)。

展开组间擂台赛,再度分组展示。含情诵读《破阵子》。全班投票选出谁读出了词中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成为最终擂主。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通过竞赛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注重朗诵技巧与要求,把握词中蕴含的情感,走近宋词,走近词人。

c.师生共同吟唱《破阵子》(5分钟)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悟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诗词的情感。

(4)环节四、活动总结,提炼收获:(8分钟)。

a.通过本次活动你有何收获?教师引领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本次活动的收获,推选一名学生代表,用三句话进行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本节活动课,我们理解了,我们明白了,我们收获了。

各组讨论并由代表发言。

b.师生共同回顾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对学生提出期望。

c.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在落实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梳理诵读方法和技巧的过程。通过谈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环节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2分钟)

(a)基础作业:根据师生的评点,通过书写周记形式从个人角度总结活动的收获与体会。

(b)拓展作业:完善平面设计作品,以班级为单位制作唐宋诗词鉴赏电子诗集,在校电子阅览图书馆展示。

d.设计意图:通过周记从个人角度谈收获,说体会或反思不足,使学生巩固提高课上所学,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总结提升的过程。

三、如何有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重视综合学科,体现职业性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语文课要服务于学生所学专业。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上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和学生的专业情景相融通,结合学生专业课程,模拟学生未来职业情境。这样不仅可以服务学生的专业学习,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技能。。可以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适当添加专业课知识,从而实现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的目标。同时,通过活动实现由课堂到社会的有效对接与整合,为学生将来顺利进入企业就业做准备。

(二)重视学生活动,体现主体性

中职语文课堂的主体是老师,久而久之,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给学生提供了“用武之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参与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学生整体参与,使全体学生在全程参与中获得体验与提升。而教师在活动中主要采取引导式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每位学生通过全程参与此项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的基本能力,如筛选信息、交流表达等,更可以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三)培养探究精神,增强实践性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充足的学科资源和丰富的活动形式,学生也有参与活动的时间。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开展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应力戒重形式轻内容,重表面轻实质的现象,始终把握住活动的本质特征——语文特色。可以开展课前课后分组探究、课上展示梳理探究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精神。

(四)堅持多元评价,强调有效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考察三个方面。一是考察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基本应用能力;二是考察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意志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三是考察学生设计活动、组织活动、独立思考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在活动中进行多元评价,在激励中追求师生的共同进步。坚持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使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探究体验。及时的过程性评价和有效的终结性评价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有效动力。

(五)信息化手段,辅助语文教学

当今语文教学中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兴趣。可以利用音乐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在活动课上展示学生作品,这样既能锻炼学生技能又可以使学习在过程中获得知识。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设师生交互平台如微信群、微博、qq群、信息化交互平台等多种手段,拓展交流展示的渠道,更能共享资源,获得深度学习的机会。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会为学生打开学习语文的另一扇窗。教师要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精心设计语文活动,开辟多种成果呈现方式让学生展现自我,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深刻体验,从而深入语文; 使学生在搭设的各种舞台上唱语言的戏,从而更加重视语文; 倡导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学生会更加热爱语文。

参考文献

[1] 张莉.谈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J].职教通讯, 2015年(第12期).

[2] 杨晓燕.“学习材料”是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效的关键[J].江苏教育, 2012年(第10期).

[3] 许敬惜.对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第11期).

[4] 牛爱苹.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4年.

[5] 朱春良.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宁波大学, 2014年.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学中职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