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另一蹊径

2016-05-30 11:27蓝芬英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混龄教育幼儿发展

蓝芬英

【摘 要】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放在同一个环境生活和学习,让他们彼此合作和互相模仿学习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异龄伙伴间的学习与交往,两者能各自获得不同的益处:年幼者将会有更多的学习知识、经验与技能的机会;年长者能增强责任心、自信心,提升组织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幼儿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混龄教育,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社会性行为,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混龄教育 意义作用 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89

一、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一)能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1.培养了幼儿的爱心、责任心与自信,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混龄活动里,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年长的幼儿更愿意和他们分享,在产生冲突时更愿意谦让和承担责任,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增强了爱心与责任心,而年幼的幼儿由于得到帮助,更容易获得成功,也增强了自信心。

2.扩大了幼儿的接触面,为异龄幼儿的交往、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例如:玩混龄活动时,孩子们通过讨论,协商分配角色与任务,明确分工的内容等,树立规则和责任意识,交往与合作能力都得到很好提高,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二)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

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认知冲突的发展,有助于缺乏知识经验的幼儿模仿有知识经验的幼儿,并内化为新知识经验,促使他们智能的发展。如:在混龄表演游戏《白雪公主》中,由于幼儿创设了新情境,增加了新角色,表演时缺少合适的道具,年长幼儿会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用成品或半成品玩具代替,这不仅让年幼幼儿学到知识,年长幼儿也获得新经验,二者的认知能力都得到发展。

(三)能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和心理

在混龄活动中,不同年龄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心理也是不同的,如:年幼幼儿对年长幼儿的尊重、钦佩,年长幼儿对年幼幼儿的关爱、同情。有了混龄活动,独生子女的情感发展就不会单一,他们互相关心和帮助,从“爱自己”逐渐变成“爱同伴”甚至“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等,让幼儿体验到多种积极情感的同时,避免幼儿“自私、自卑、嫉妒”等不良心理与情感的产生。

二、开展混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混龄特色

混龄教育的对象是几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他们表现出不同的知识经验与技能,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幼儿,包括其性格、体质、动作发展等,循序渐进地制定出有混龄特色的目标,并体现目标的层次性、整合性。例如:开展混龄健康活动《扣钮扣》时,大班孩子扣钮扣的技能已经很好了,但小班孩子还不是很熟练,比赛时大班孩子埋怨小班孩子速度慢,而小班孩子则显得紧张,两者慢慢对活动失去了兴趣。于是,我们将活动目标细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要求年幼幼儿学会扣钮扣的方法;第二层次要求年长幼儿能熟练地扣钮扣;第三层次将前两个目标整合、提升:1.学会扣钮扣并能熟練地操作;2.乐意主动接近他人,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感受。

(二)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混龄要求

1.设置情境,让内容吸引混龄幼儿的兴趣。

有趣的情境能吸引幼儿自发参与混龄活动,这比教师空洞说教更生动有效。以音乐活动《摘果果》为例,由于教师在活动室四周创设了秋天“硕果累累”的情境,混龄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提高。

2.改变玩法,让内容适合混龄活动的开展。

并不是幼儿园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开展混龄活动,很多需要改变游戏的玩法才能进行。譬如:混龄体育游戏《夹球前进》是一种需两人配合的活动,由于年龄和动作发展差异,中大班幼儿不能很好合作完成,于是我们就改变玩法,要求幼儿按年龄区别以“大—小—大—小”的规律分成两组站好,由排头一个一个往后传,比比哪组的球传得快。这样,原本两人“夹球”玩的游戏就变成了分组“传球”玩的游戏,适合混龄活动的开展。

3.降低难度,让内容照顾到混龄幼儿的个体差异。

开展混龄美术活动《家乡真美》时,我们一致认为题目不够具体,内容比较抽象,不适合开展混龄活动,于是就把《家乡真美》改成《幼儿园真美》或《妈妈真美》,降低了难度,让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幼儿操作时能有较好的感性经验,并照顾到混龄幼儿的个体差异。

(三)开展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混龄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广义上,既有混龄教学活动、混龄主题活动、混龄区域活动、混龄早操活动,又有混龄生活活动、混龄户外活动、混龄节日园艺活动等,甚至还可将混龄教育向家庭、社区延伸;狭义上,主要有“连续性混龄”和“间断性混龄”,幼儿园应提倡以“间断性混龄”为主,即平时按年龄分班,只在某些活动需要时打破班级与年龄界限,并且要从易到难,打好基础,循序渐进,逐步从“间断性混龄”发展到“连续性混龄”。

(四)材料的投放要合理丰富

混龄教育材料的投放也是一大要点,混龄幼儿的个体差异较大,对材料的要求也更高。教师提供材料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幼儿的需求,注意材料投放的多样性、层次性、合理性:多样性能让幼儿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层次性指要有明显的难易差异,让幼儿根据自己能力水平选择适宜的材料;合理性即不能把所有材料一次投放进去,应分期分批地不断更新,以此不断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三、组织、实施混龄教育的几种做法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与环境

为配合混龄教育,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体现“安全、宽容、关爱”的特点,混龄教育所要求的弹性化环境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照顾幼儿在能力水平、知识经验技能、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别。例如:在活动场地方面,可将一个大的活动区分成若干个小的活动区,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在教玩具的提供上,既有小年龄幼儿喜爱的娃娃玩具与拼插玩具,也有大年龄幼儿喜爱的棋类、拼图玩具;在班级设施上,也要体现年龄差异,例如桌椅的尺寸有大小、高低的区别,使异龄幼儿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共同学习生活,从而真正促进他们和谐发展。

(二)善于观察,讲究方法,有效指导

1.善于观察。观察主要包括:活动内容幼儿是否感兴趣?幼儿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交往与合作的意识?能否协调与同伴的关系?能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

2.讲究方法,有效指导。教师应采用不同方法,适时介入,有效指导混龄活动。比如在玩“老鹰抓小鸡”游戏时,指导中、小班幼儿采用平行介入的方式,教师扮演角色参与其中;而对大班幼儿则放手让他们自己协商分配角色,遇到困难尝试自己解决。但很多混龄活动是不分组的,我们较多采取参与式的指导,带动混龄幼儿一起游戏,并让幼儿互相观察、互相学习,培养他们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大班孩子“以大带小”的作用,例如:开展混龄语言游戏《苹果蹲》时,教师讲过一遍内容和玩法后,大班幼儿大都能理解,而中班的幼儿则显得不是很懂,于是我们就让中班的幼儿跟着大班学,重复几次后,中班幼儿渐渐掌握了方法,由“跟着学习”过渡到“主动参与”;再例如,我们还把混龄的形式融入到幼儿早操中,以大带小,编排了集体舞《请你和我跳个舞》、《找朋友》等,让大班幼儿带着小班幼儿一起表演,幼儿兴趣浓厚,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合理评价,及时反思与改进

1.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幼儿先自己说说,然后教师总结评价,起到主导性的作用;第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相结合。幼儿自己先说一说,异龄同伴再相互评一评、议一议。由于大班幼儿对这种评价已积累一定的经验,会带动中、小班幼儿在“参与积极性、交往合作情况、活动效果”三方面进行评价,成为混龄活动评价的主要形式。

2.要及时反思、调整与改进。有时教师在活动预设时想得不够仔细和全面,导致活动的过程出现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应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认真地反思、改进与调整,总结出经验,才能让下次活动更顺利地开展。

(四)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要转变家长观念,获得到家长的同意、支持与配合。许多家长对混龄活动这一形式难以认同,担心认知水平不同的幼儿在同一个活动里,自家的孩子在发展上会“吃亏”。因此,幼儿园应让家长了解混龄教育的目标、内容及组织形式,通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消除家长对混龄教育的偏见,同时也可以采取“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讲座、深入家庭访问、办好宣传栏”等措施,解決家长的顾虑与担忧,为“家园共育,形成合力”打好基础。

当前,混龄教育在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实施策略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幼儿园不能盲目跟风,而应在各方面条件较成熟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施,为异龄幼儿之间的交往、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混龄教育幼儿发展
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的意义
学前教育的“混搭”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