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活动为引领 科研项目为依托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2016-05-30 13:05张若宇邹昆霖坎杂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2期
关键词:科技活动科研项目实践能力

张若宇 邹昆霖 坎杂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22.153

摘 要:传统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条件滞后、科技知识无法高效传承、师传生受式的被动实践教学模式无法更好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探索了一种“科技活动+科研项目”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构造出一系列可操作的“科技活动+科研项目”实践模块,不断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完成模块化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实现学生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促进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吸纳、新鲜血液的注入,实现梯队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实践能力 科技活动 科研项目 动态梯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a)-0153-03

Explore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Promotion Based on Research Projects and Lead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Zhang Ruoyu1,2 Zou Kunlin1,2 Kan Za1,2

(1.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Xinjiang,832000,China;2.Key Laborator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Shihezi Xinjiang,832000,China)

Abstract:Contents and conditions of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are obsolete.And what‘s more,knowledge of science cannot be efficiently inherited,and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can not be improved by the passive teaching model.During practice teaching,the authors have been explored a new practice teaching model,which is the combination of activity and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series of viable module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is model.Under this model,students could be continually attracted to participate in practice activities.In completion of the modules tasks,students can acquire knowledge,technology,and abilities for solving problems and make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use,and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Research group can be keeping dynamic balance after join of new good students.

Key Words:Practical ability;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Dynamic balance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大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1]。实践能力是一个人在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时所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2]。当前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形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经费不足与实验室设备闲置相矛盾;实践教学指导师资力量不足,队伍不稳定等诸多问题[3],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进程。

因此,探索一种以生为本,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模式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

现有填鸭式、书本式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长期服从学校、老师的安排[4]。学生缺乏主动性,而且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这不仅抹杀了学生实践锻炼的兴趣,而且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金属加工工艺实习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实践任务和实践过程均是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在此过程中完全按照教学程序按部就班的进行,缺少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兴趣也遭到极大挫伤,甚至有同学简单认为,金工实习就是做榔头。

学生需要一种开放自主的环境,锻炼更加广泛的能力[5]。当代大学生在投身社会之后,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工作中需要自主探索解决方法。长期被动学习,使得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很弱。学生需要一个完整的实践训练方法,从发现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到完善优化,直至做出完整的方案。显然,现有的实践教学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科技活动+科研项目为主线,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这样的训练模式中,学生具有主动性,可以完整的训练学生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主动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科技活动+科研项目”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依托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借助大学生各类科技竞赛及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实践锻炼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科技活动自主性比较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7]。科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避免了被动学习。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可以自主学习相应的知识[8]。学生可以多去参加科技活动,包括科技竞赛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研技能,锻炼科研思维[9]。为参与科研项目做准备。而科研项目尤其是一些创新性很强的项目,与一般的课程锻炼不同,不是程序化的教学[10]。其过程和结果具有一定多样性。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研项目也不同于科技活动,它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并且需要按时完成。不能和科技活动一样,学生可以随意而为。大学生知识体系尚未构建完成,实验能力并不健全[11]。他们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仅仅是一个参与者,而尚不足成为主力军。他们参与进来,目的是让他们感受了解课题实施的过程步骤以及需要储备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借助参加课外科技竞争的时机将一个简单而完整的课题任务完成。实现对本科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系统的掌握。本科生在参与科研项目时需要以研究生和老师为主导,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单个模块的科研任务。

在科研实践锻炼中需要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在老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独立自主的学习专业知识,设计实验过程,完成实验任务[6]。该过程能够给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上述训练计划能够构造出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科技活动+科研项目”模块化的锻炼项目,不断吸引学校农业机械、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经济贸易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专业的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学生在完成模块化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实现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促进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3 实践教学的梯队建设和制度保障

“科技活动+科研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顺利开展需要有力的平台支撑和制度保障。为了保证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延续性、高效性,笔者和团队教师逐渐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动态梯队建设和运行模式。学生按照知识水平和经验逐层升级,高层指导指导低层。指导教师着重负责指导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以及协调保障工作。研究生在科研项目开展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接受过系统完整的科研项目训练,他们具备指导本科生的能力。他们可以将自己在科研项目中提炼的辅助性子课题模块,交给本科生锻炼,这样不仅本科生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研究生也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去解决项目中的核心问题。另外,此过程中本科生可以很好与师兄师姐建立很好感情沟通,与师兄师姐一起经历失败和成功。

指导老师在全体学生的指导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承”,同时也应注重“人为关怀”。“知识传承”可以让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增强,“人为关怀”则是体现学生人生价值观、社会观以及其他素质的提升。

高效培养机制的运行,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在长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团队制定和完善了一些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签到制度》《实验室电子资源管理制度》《实验室资料共享制度》和《实验室新生培训计划》等。

综上所述,依托科研项目的主动实践教学模式下,在一个项目中按照难易程度,将多个子课题模块逐层向下分配。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研究生带领本科生,逐层向下指导,使训练范围更广泛,参与训练人员的精力更加集中。整个团队要随着时间逐步推移,老生毕业或进入研究生队伍,低年级新成员不断被吸引,研究的梯队始终保持平稳运行,老师和学生专业技能得到高效传承,新同学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4 依托科研项目的主动实践教学的成果

笔者及其团队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采用上述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电子技术教学平台”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农业机械学》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曾获得“石河子大学教学成果奖”。在指导大学生实践竞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近五年,指导本科生获得4项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指导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12项。指导学生参加多次校内外比赛,共获得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12-15]等校级及以上奖项17项。通过这些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的训练,参赛队员获得了较好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学工作取得较好成效。通过对参赛队员的就业升学情况的追踪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人经过继续深造之后或直接进入到了各个科研单位、企业研发部门从事研发工作。这些学生大多数可以更快适应研发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企业发现这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些学生的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曲宁,娄雯,虞冬青,等.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J].天津经济,2015(5):28-35.

[2] 何万国,漆新贵.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62-66.

[3] 代显华,李忠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成都大学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8-10,24.

[4] 牛晋川,胡保全.论大学教育现状与教育创新[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1):67-68.

[5] 董盈盈.关于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D]. 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07.

[6] 欧阳明,张英.教学设计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论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35-40.

[7] 陈洪转,胡海东.大学科技活动动态激励综合评价——基于研究型大学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74-80.

[8] 卢慧玲.适合初中生主动发展的校本科技实践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9] 刘伟民,李耀刚,郑爱云,等.以大学生科技竞赛为抓手构建新型工程训练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44):62-64.

[10] 冯长根.年轻科研人员如何走向成功(5)——谈科研结果与立题[J].科技导报,2009(1):111.

[11] 宋建成,裘君英.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的探索——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J].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1(1):43-46.

[12] 杨澄苇.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新疆区竞赛优秀指导老师[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2-06-10/231124568601.shtml.

[13] huawen.石河子大学 我校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竞赛中喜获佳绩[EB/OL].http://www.kaoyan001.com/yizhanshi/2012/1225/2631117.html.

[14] 曹冠平,祝朋涛.石河子大学国防生喜获全国创业计划竞赛银奖[EB/OL].http://www.mod.gov.cn/cadets/2014-11/13/content_4550975.htm.

[15] 中国青年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中国青年报[EB/OL].http://mzqb.cyol.com/html/2016-02/03/content_204064.htm.

猜你喜欢
科技活动科研项目实践能力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我国科技活动对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因素及对策建议
黔东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的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