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晏阳初“四大教育”及其当代意义

2016-05-30 15:41杨智黎张建夫和立伟
亚太教育 2016年27期
关键词:当代意义晏阳初农村教育

杨智黎 张建夫 和立伟

摘 要:晏阳初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其平民教育思想的核心为“四大教育”,它已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范畴,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改造的重要内容。晏氏关于“四大教育”的理论及其实践对于今天发展和探索农村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晏阳初;四大教育;农村教育;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0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73-02

晏阳初,全世界平民教育的先行者;与爱因斯坦,福特等人一起被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①从20世纪20年代起为探寻救国救民,身体力行,不畏万千险阻,毅然投身于教育事业,在积极推广教育活动中他发现中国平民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四大教育”是以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的现状而提出的,这一教育理论的提出不仅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今天对农村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利用这些宝贵的经验发扬开拓进取,创新实干的精神,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生平概述

1913年由英国传教士史文轩的资助和伴送下,晏阳初远赴香港,准备攻读香港大学。当时的晏阳初英语的基础是很不错,但数理化还与香港大学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校长告诉他要复习三年才能达到学校要求。但晏阳初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异常刻苦的努力,同年秋天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但需要加入英籍才可以获得本该属于自己的奖学金这一无理条件被他毅然拒绝。而在香港期间,他也深刻的感受到在殖民地等级下社会地位的悬殊和作为中国人的屈辱。

在经历过耶鲁大学的两年生活和学习后,应基督教青年会之召踏上了奔赴欧洲战场帮助旅法华工的征程。在这段特殊时期的工作中有一件事情对晏阳初及他未来的价值取向有着极大的触动作用。一位订阅报刊的法国劳工在信中对他说,你所写的文章令我获益匪浅,但你的刊物过于廉价,我担心你是否能够维持生计,因此,我将自己节省下的365法郎交于你,希望你能一直坚持发表报刊文章。365法郎,在有钱的人眼中,可能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于普通的劳力,每天的工作只有一个法郎,365法郎他得干一年苦工。晏阳初拿着信,心潮起伏,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操啊!

晏阳初在返美途中已经为自己制定了终身目标:不入政界,不进商场,而要为“解除苦力的苦,开发苦力的力”而奋斗。正是怀揣着这样的抱负,1920年7月,晏阳初在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后束装归国,开始了在他的故国从事为平民服务的事业。②

二、“四大教育”

1925年7月11日,第一次太平洋会议闭幕,韦尔伯博士在致闭幕词时讲到:“中国开化最早,物产富饶,幅员辽阔,超过欧洲。人民众多,甲于世界。所可惜者,厥唯脑矿未开,民智闭塞。故今日中国之平教运动实开脑矿之唯一力气,亦世界空前之大教育运动也。”③次年年末,平教会受邀于河北省定县翟城村地方绅士,开始以此为中心进行农民识字教育的工作。

进入定县后根据实际情况,基于调查和研究认为国民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针对中国农民的“愚”、“穷”、“弱”、“私”四大病症而提出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四大教育”正是基于以上情况作为平民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提出的。④

文艺教育。定县实验的实际工作是从文艺教育着手的,它包括文字、文学、艺术等诸项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有事以文字教育为先。

晏阳初决定深入民间与百姓真诚沟通,在农民耕种的田地间,他慷慨激昂的表达出平教会的最大诚意和切实为农民百姓着想的一片真心。当民众们听到平教会的组织成员不是来抓壮丁充军;不是来强制榨取税租;不是来迫害、加深他们的贫苦生活后,百姓们求学的向往与朴实善良内心的本质被充分的调动出来,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去学习文化,改变自己的心智。

编写《平民读物》是文艺教育中除学校式教育的一种形式。读者一般为平民学校毕业生。其内容把一些经典和现代的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沈从文的《边城》等,加以改写,缩短篇幅,加上插图,编成平民读物。“九·一八”事变后,晏阳初知识贫民文学部编写了《国难丛书》10册,以平民读物的形式印行,用文天祥、岳飞抗击外族入侵的故事,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生计教育。在翟城村,有一片土地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他们的长势比周围农田的都要好。初春,这片土地上早已是绿浪翻腾了。秋天,土地上那些高大的棉树上,碩大的棉棵盛开,远远望去,像是冬天的雪景。原来这就是平教总会的第一实验农场。

生计教育中的生计训练分为生计巡回训练、表证农家和推广训练三个程序。⑤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表证农家”。“表证”就是由受过培训的农民即“农民学人”公开表演,证明某一成功的实际效应,让更多的农民从中看到科学技术的力量,从而自行要求效仿。

到1936年冬,定县已有300户表征农家。牛村有一个农民刘玉田,祖祖辈辈都是农民。1930年他参加表证农家培训,对“作物选种”特别有兴趣。他经过专家的指导,按科学的方法在20多亩地里,挑选没有病虫、穗壮、成熟早、抗倒伏的无芒白小麦5000穗。秋季,将选出的种麦播在一亩大的种子区。到第二年,他中的小麦高矮一致,颜色一律,没有病虫害,引得村中人都去参观。第三年,许多人都到他家去换麦种。

卫生教育。在平教总会来定县前,全县没有一家合格的医院,200多个村没有任何医药,另外200多个村只有当地中医自制的土产药材。⑥

平教人员到定县后,立即到各村调查农村的医疗卫生情况,垃圾、牲畜屎尿到处都是,一遇雨天,污水横流,甚至流入饮水井中。县中26口井经化验后均发现大肠杆菌等病菌。沙眼、急性结膜炎、天花、肠胃病、皮肤脓疮在农场身为流行,接生都是土办法,无半点科学性。

面对这种现实一方面公共卫生以预防为主另一方面创建乡村卫生保健制村设保健员,区设保健所,县设保健院,形成了一个自下而上的适合农民需要的保健体系。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县为单位的保健制度,有利于农村缺医少药、农民有病得不到医治问题的解决。⑦

公民教育。即以教育的力量发挥社会团体的力量。他贯穿于其他三大教育中。合作社的经营、保健员工作、表证农家的工作,都含有公民训练的效果。

公民教育部主人陈筑山首先提出“国族精神”他说:“一个人不能有不死的身体,却能有不朽的精神。古来血多志士仁人为国捐躯,其精神永存天地间,使后代人读了他的史事兴歌感泣。”⑧为此,平民文学部根据国族精神的标准和现代精神,选择古今人物47人的故事,编辑了一套《历史图书》,把每个人物的故事分成若干段,每一段绘一图,附以浅显的文字说明,故事的最后是对这个人物的赞歌,并谱成曲。

平教会的一群高级知识分子以诚心、热心、虚心的精神,深入乡村,希望以定县实验获得成果,为全国的乡村改造提供借鉴。这一具有革命性、探索性、奋斗性的全新尝试,如同为当时暗淡的教育国情以拨云见日,历经千辛万苦,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三、教育启示

改革发展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使得农业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国家“务农”“惠农”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体现出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重视。但是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农村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主要问题在于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进一步提高。相对于晏阳初先生时代的中国国情改变的是由当时的“四万万”国民到如今的13亿中国人口,而没有改变的是中国仍然是农业大国。中国人口的80%在农村,农村富不起来,中国也富不起来;农业不稳,整个经济也稳不住。农村现代化建设必须靠具有高素质的农民来进行,没有高素质的农民,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和农村;而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和农村,根本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从教育来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难点在农村,工作的重点也在农村。农村发展需要农村教育;农村教育要为农村发展服务。

2005年,国家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学杂费,免除课本费;“一补”,即对住宿学生补助住宿生活费。简称“两免一补”。⑨同时,稳定粮食收购价格、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研究、完善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户籍制度的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也是对农村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完善。

今天,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应该向晏阳初等同仁的做法学习,即教育要有适合的教材。由于农民日常生活的实际性和特殊性,与他们生活相配套的教材显得尤为的重要,农村成人教育不同与城市教育,更不同于大学教育。要通过开发一批适合的教材来达到掌握技能的培训效果,如实用基础课程、实际操作流程表、生动图画步骤等。我们一定要秉着”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各个地域的风俗、文化和习惯等差异性,为农村教育做到周到的服务。研究晏阳初四大教育的理论及其实践,相信会为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

注解:

①徐秀丽: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扫盲运动的历史考察[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6期。

②徐秀丽:扫除文盲,作育新民―-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为中心的近代扫盲运动考察[J],北京:近代中国研究,2005年10月。

③宋颂:论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1年。

④王黎锋:晏阳初“民族再造”乡村建设思想初探[J],湖南:船山学刊,2007年1期。

⑤史振厚: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初探[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⑥薛伟强:洋博士与农夫为伍——以民国时期“定县实验”为个案的考察[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大学,2007年。

⑦史振厚:晏陽初乡村改造思想初探[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⑧孔维佳:定县公民教育研究(1926-1937)[D]:[硕士学位论文],河南:郑州大学,2013年。

⑨卫飒:当前我国惠农政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山西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1]曲铁华编著.中外教育思想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宋恩荣,杨华军编著.晏阳初画传.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年.

[3]晏鸿国编著.晏阳初传略.四川:天地出版社.2005年.

[4]孔维佳.定县公民教育研究(1926-1937)[D][硕士学位论文].河南:郑州大学,2013年.

[5]史振厚.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初探[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卫飒.当前我国惠农政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山西大学.2011年.

[7]王黎锋.晏阳初“民族再造”乡村建设思想初探[J].湖南:船山学刊.2007年1期.

[8]徐秀丽.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扫盲运动的历史考察[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6期.

猜你喜欢
当代意义晏阳初农村教育
构造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马克思与弗洛姆自由观比较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