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30 23:16严辉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法应用

严辉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本文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特点,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介绍了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案例教学法 应用

一、引入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凡国际经贸类专业都把本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针对国际贸易的特点和要求,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国际贸易适用的有关法律与惯例和国际商品交换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和吸收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习惯做法,以便掌握从事国际贸易的“生意经”,学会在进出口业务中,既能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又能按国际规范办事,使我们的贸易做法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做到同国际接轨[1]。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它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懂得如何将所学的原理用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味地教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堂比较死板;而案例教学法就打破了这种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入真实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和集体研讨,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创新能力得到更进一步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创设了一种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频繁,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二)案例教学法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提前体验国际贸易角色,学以致用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我们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同学以后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理论不等于实践,知识也不等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一味地注重理论的灌输,而不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问题,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必然会受到影响,也不利于本课程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前体验国际贸易角色,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国际贸易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对课堂的灵活性要求没那么高,对教师的要求也仅限于熟悉教材;而引入案例教学后,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到网上、实际生活中搜集第一手资料,并挑选合适的案例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拓展。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认真备课

为了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备课,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通过网络和相关书籍,搜集相关的案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深入到外贸公司和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进行调研,搜集一些真实的、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一手资料,进行筛选、加工,整理成教学案例。另外,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教师在上课之前要事先熟悉案例,备好案例课,以便在课堂能灵活地把握。

(二)讲授案例

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之后,巧妙地引入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少讲多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各抒己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非常活跃,也使学生更轻松地掌握知识点,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解决国际经贸问题没有最优、唯一的方法,总是存在许多可行的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主动、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对问题进行多种解决方法的比较评估,从而选择最优方案。

(三)教师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讨论做出总的评述,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分歧以及不同的方案予以评述,对案例涉及的核心观点再进一步做重点讲述,加深印象,并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案例教学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案例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的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2]。在选择案例时,注意它的针对性和典型性,以便能更好地说明问题,能更好地为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述保兑行的责任时可以引入这样一个案例:某公司接到一份经B银行保兑的不可撤销信用证。当该公司按信用证规定办完装运手续后,向B银行提交符合信用证各项要求的单据要求付款时,B银行却声称:该公司应先要求开证行付款,如果开证行无力偿付时,则由它保证付款。这个案例的设计在阐述保兑行的责任上非常典型,它让学生明白了保兑行一旦加具保兑就承兑跟开证行一样的责任。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将理论与案例结合在一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整个课程的教学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导,案例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教师教授案例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对知识点融会贯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讲授案例之前要以理论知识为铺垫,没有理论知识的基础,学生也无法去解决案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每一个术语风险、责任、费用的划分问题,如果不进行一定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是很难去解决问题的。例如在讲到CIF的象征性交货时,我们首先要对象征性交货做一个具体的讲解,再适时引入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这个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既很好地掌握了知识点,又能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而且也使整个课堂非常生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理论与案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案例注意适时更新,贴合实际

如今是一个网络信息时代,国际经贸活动日益频繁,国际经贸活动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一些国际经贸惯例和规则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号出版物,替代了以前的第500号出版物,国际结算的方式不再单一的以信用证结算方式为主,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以及与其他的结算方式相结合使用日益受到欢迎。在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中碰到的各种案例层出不穷,这些案例反映着一些新的问题,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时效性,要适时进行更新,一些过时的案例要淘汰掉,选择案例时紧跟时代脉搏,要贴合实际,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点,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一个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的方法,值得我们去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刘艳.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6).

[2]许素清,王雅楠.浅议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3(11).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法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