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开创高校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2016-05-30 00:38刘新民段丽萍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实践创新

刘新民 段丽萍

【摘 要】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任务,而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在于课堂教学。为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院积极践行“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教学理念,围绕这一教学理念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实践,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实践 创新

一、引言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过程中组织和实施教学的思想基础,是教学的本质体现。教学理念是先进的教学理论中演绎出来的有关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是指导“教学应该怎样以及为什么需要如此”的理想化认识。教学理念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形成、内化和积淀,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教学实践。“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教学理念是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教学引导,以实践为教学和学习的核心与落脚点,全面立体地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学生从低级学习向高级学习的转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

二、教学做合一且以实践为核心

“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就是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对“教学做合一”的进一步阐释和实现。该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为:

(一)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教学以知识论为基础,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规定的程序把既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多数是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的认识主体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教学理念中,学生被看作是有丰富个性的、认知在不断发展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的个体和群体。

(二)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能够从自身的学习过程和经验出发,从“授人以鱼”真正转化为“授人以渔”。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构建完备的教学体系,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做到转换视角,从关注节点知识本身提升到关注整门课程,甚至整个学科,从更宏观的角度展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协助学生建立内部知识架构。

三、创新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围绕着促进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主体,教师辅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建构的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活动:

(一)采用“问题——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融合当前效果良好并被广泛采用的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并对其进行改进,提出“问题——应用”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把整个教学过程放置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解决真实的问题来掌握科学知识,并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问题——应用”教学方法的主要环节包括问题导入、问题讨论、知识学习、总结提升、应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始于问题,终于问题,以“用”来带动“学”,通过不同层次问题的设计,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二)进行教学和科研的有效衔接

科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科研成果反映了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科研成果本身就是知识链条的一个环节。部分已有的科研成果写进课本变成了教材,可以说,一定程度上,科研既是知识的纵向延伸,也可以看作是知识应用的一方面,科研成果就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和科研进行有效衔接。展示科研成果的方式主要包括:一是将科研成果提炼成课堂问题和案例,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科研成果;二是直接展示科研成果,通过精读和泛读的方式促使学生课后对文献进行学习,了解科研创新的思想和科研的基本过程,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或直接与教师进行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在理论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为学生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四、取得的成效

“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带动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教学理念被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进行了近六年的实践,基本搭建了新理念下的教学体系框架,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本次实践选择主要试点班级和实践时间为2009—2010学年度和2010-2011学年度部分本科教学A级3个班。通过与其他班级成绩对比可以看出,其学习成绩优于整体平均成绩。通过与学生进行个别、群体访谈及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教学理念引导下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整体知识脉络清晰,知识内化程度高,能够主动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多数学生能够实现高级学习目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五、结语

要分析“95后”学生的特点及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从以教材和教学活动为支撑到以教材、技术、资源和语言活动为支撑,强调现代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创造性,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多样化、学习途径个性化、分析反馈自动化、师生互动经常化”,实现学习者、教师和学习内容的互动,构建具有当代地方特色的大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曼丽.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04).

[2]庄玉昆,褚远辉.高校课堂教学问题及改革之道[J].中国高等教育,2013(07).

[3]李海,邓娜,杨晓雯.论教学理念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教学研究,2004(03).

[4]张安富.改革教学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01).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实践创新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