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品读《舞女》

2016-05-30 08:26杜文博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舞女第一人称悲剧

杜文博

摘 要:在高中现代文教材部分,《舞女》仍然被作为选定教材被选读,但现实中,很多教师都认为:“对于高中生来说,《舞女》太过晦涩难懂。”这种看法不能被忽视,因为《舞女》是一篇多个主题交织的作品(是丰太郎与爱丽丝的言情小说,是丰太郎的教育小说,是近代围绕自我确立的故事,是柏林的都市小说、社会小说、历史小说,同时也兼具森鸥外对自己留学生活描述的自传要素。其中对丰太郎受了挫折又再次出世,及贵族群体没落的描绘也有描述,哪种看法是正统说法并无定论,全凭读者忖度。

探究至今所有的《舞女》研究成果、作品的读法发展以及当下的读法,在此之上,来探索读法的可能性。

关键词:读解;第一人称;悲剧;大转机

一、迄今的读解—八十年代到00、一0年代

1975年,竹盛天雄写道:“《舞女》的晦涩之处在于,把作品完全在独立的世界来通读。”所谓丰太郎和爱丽丝的绝望,正是鸥外对故土的归属感的体现。既要从作品本身,深入到鸥外内心的解读。七十年代,三好行雄和越智治雄的《作品论》中也有同样看法。把作者和作品分离来看,把作品作为自律的世界的意向虽也增强了,但没有任何变化的仅限于《舞女》,鸥外作为作者的问题也被拉近了。

进入八十年代,受法国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影响的“教材论”开始席卷近代文学研究的世界。对《舞女》的论断,前田爱发表了‘柏林八八八一作为都市小说的《舞女》的论述及构造的“从外部空间进入内部空间的丰太郎,经过和艾莉丝同居的生活,再次回归到外部空间”的图表形式,将小说世界作为都市空间的拓朴学来解读。这个论断对以后的《舞女》论产生了极大影响。

经历了八十年代,很多对《舞女》的论说出现了,龟井秀雄的“《舞女》读解注意处”,着眼于第一人称回想形式展开论述。根据对过往的反思,引发自我认识的转变,也就是‘重读《舞女》来对写作时的自己的再认识的过程的论断。龟井的论断,对之后的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品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森阳一的“倒叙式的故事”——《舞女》的第一人称写法,也深受龟井的影响。小森分析说:“其结构是回忆录式的文章。”执笔时获得的自我认知,这是对发狂的爱丽丝的言语使用的自我申辩。在心中凝聚的惨痛,因为难以处理已经瓦解了的自己,故用‘余字开头也继续相隔已久的自己。

进入2000年,安藤宏的论断:“在迷雾中——《舞女》的构造。”也是近年来《舞女》论的优秀成果。安藤将第一人称小说的特点归纳为三点,来为《舞女》必须用第一人称记叙悉心力证。第一,文章开篇的“人所不知的烦恼”与最后表达的对相泽谦吉的恨的分歧,使作品拥有独特的构造魅力,可以让读者展开思索。第二,丰太郎那不为人知的烦恼与其脆弱慈悲的心的关系。可以感受到,丰太郎内心的脆弱只是借口,优柔寡断的性格才是无法决断的最大原因。第三,对国家组织的高度效忠,才是从一开始就隐藏在心中的最大意图。因此说,《舞女》必是分歧与空白的第一人称的手记。

二、当下《舞女》的读法指导

(一)《舞女》品读核心

丰太郎在船上想起待在德国的五年而终要回国,开始吐露心声。“我决定将事情的大概写成文字”,在船上开始回忆渐渐远去的时间,去追忆那段流去的时光。从开篇的“如今,这份苦痛郁积在内心深处,元已形成了一个暗点”的“人所不知的烦恼”,到文末的 “一丝对他的怨恨”,在脑海中萦绕,使“我”的心中持续苦痛,在读到最后时,丰太郎才从内心的纠葛中走出来。

(二)读“我”的手记

1.脆弱可怜的心所意味的东西

最初记下的是五年前得意洋洋充满自信初到柏林的丰太郎的身姿。在写到被自己意志所逼做的一些事时,笔锋就不那么锐利了,而是去逃避那些回忆,这样一来,“讲述”便偏向了“欺骗”。记叙描写了丰太郎与爱丽丝相遇的近期的各种“坎坷,不走运”这些经历,与船上的回忆是重叠的,恰逢日本自由的大学之风,丰太郎将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自我表现出来。“脆弱可怜的内心”只是表层的一部分。但在那之后,一提到将爱丽丝逼入悲剧的事情时,就会转移视线,岔开话题,一遍又一遍的拿“脆弱可怜的心”说事儿。

2.与爱丽丝的相遇

“我”仔细地描写了与爱丽丝的相遇,来表达饱受的“无限怀旧之情”的苦。 “她因我的脚步声而受到惊吓,转过头时的神情,不是身为诗人的我所能描绘的。长长睫毛下是蓝色,清澄,带着疑惑,忧愁的眼睛,为什么只看一眼就直透一向谨慎的我的内心深处”这是直接诉求的官能性的爱情,也是单纯对异性的爱情。丰太郎对爱丽丝的爱,从与她相遇起就没有加深,丰太郎是将爱丽丝从没有钱为父亲准备葬礼,又被母亲逼迫的困境中拯救出来的善人。同时爱丽丝对丰太郎的爱,是将此救命之恩升华为爱情。正因为如此,他们之间互相之间感觉的偏差成为了他们爱情悲剧的要因之一。

“我”写到与爱丽丝相遇后被逼入困境的经历。与爱丽丝的交往是丰太郎被免官的起因,之后又造成了他母亲的离世。在丰太郎与不幸作斗争的危急存亡的时刻,两人最终分手了。

接下来,又写下“怀旧之请”在“我”的心中被唤醒。写下了爱丽丝和丰太郎“将这似有似无的收入合在一起”,开始同居“过着清苦中也有欢乐的生活”的回忆。我们能看到笔者记录了在令人怀念的回忆中,而又不忘记再一次重复提起“我的学业没有荒废”这样的字眼。 “我”意识到自己再这样下去,就可能荒废了成为国家有为人才的学问,没有了持续下去的目标,也看不到前途的生活的不安,这些原因都为后来的悲剧作下了铺垫。

3.大转机“明治二十一年的冬天”

“明治二十一年的冬天来了”这一句话标志着文章基调发生了变化,一个大的转机到来了。当时丰太郎对未来感到迷茫的不安以及开始产生了与爱丽丝生活的违和感。而且当知道爱丽丝可能怀孕的时候,没有喜悦反而却感到不安的想法。加之又意外地收到了相泽的来信。

随着了丰太郎和相泽,天方伯爵的关系发展,丰太郎和爱丽丝两人之间产生了隔阂。丰太郎的内心开始慢慢看到了爱丽丝以外的世界。丰太郎接受了作为大臣的翻译的委托, “脆弱的内心又显现了出来”丰太郎被要求“必须和少女断绝关系”,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动摇,不久就遵从了朋友的话,答应斩断和爱丽丝的情缘。这就是对爱丽丝的一种背叛。“下午四时的寒意渗透了薄薄的外套令人不堪忍受,瑟瑟发抖地站着”,“我”心中感受到寒意,丰太郎的内心掠过了罪恶的意识,但只是记下了皮肤的感觉“寒冷”,以此转移视线,岔开了话题。

这就像三好行雄所写的那样“自己已经很难轻易地离开与天方伯爵有关的一切,这便是与爱丽丝分手危机的实质所在”。爱丽丝信中写道“就像我信上写的一样,希望你能受大臣重用,那我的路费就有着落了”。字里行间体现了爱丽丝无论如何都想和丰太郎一同回日本的强烈的意愿。但是,丰太郎还没勇气去下定决心。正因为如此,“我”明知道如果不告诉相泽的话,就可以带爱丽丝一起回国了,但还是告诉了相泽,然而对此,丰太郎并没有悔意。只有告诉相泽自己已经与爱丽丝断绝了关系,才能受到大臣的重用,才有回国的可能性。

在这之后的两三天后,丰太郎受到大臣的招待,期间,面对大臣提出的愿不愿意同自己一同回国的邀请时,丰太郎回答“遵命”。随即想到 “即使我再厚颜无耻,回去以后如何向爱丽丝交代”,抱着这种想法的丰太郎已经开始精神错乱,痛苦淤积在内心深处,成了一个暗点”。这时爱丽丝已经从相泽那得知“我”对相泽做了保证,以及我对大臣的承诺,听到这些爱丽丝变得发狂。对于爱丽丝而言,在此之前一直理解并信任的“我的丰太郎”竟然瞬间变成了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爱丽丝陷入了疯狂的深渊,“我”也停止了记日记,那不为人知的烦恼已变成对爱丽丝进行精神杀害的相泽的怨恨,并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三、对写日记时的丰太郎的理解

在船上,开始写日记的丰太郎无时无刻不想起对往事的回忆,这回忆又无休止地折磨着他的灵魂,怎么才能消除这份怨恨呢,他决定把产生这份怨恨的事情的大概写成文字。自母亲的死讯传来,想到深爱着的爱丽丝和亲爱的母亲,两种相反的想法就折磨着丰太郎的心,逼着他做出是否就留柏林的决定,在这生死存亡时刻,又得到了相泽和爱丽丝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关心方式,相泽对丰太郎说他们的感情“不是基于仰慕才华,不过是一种惯常的男欢女爱而已。赶快当机立断,结束和爱丽丝的关系。”在日记中执拗地描写出了被两种价值观撕裂到无法动弹的丰太郎,但是作为说话者的“我”却无法理解。

描写完丢下爱丽丝独自回国中的丰太郎的“我”在文中最后写到“啊,如相泽谦吉般的好友世上难求,即便如此,在我心里对他也是有一丝怨恨,至今未消”。作为为我实现回国和恢复名誉的愿望的“良友”,是难得的,应该抱有感激之心。另一方面,在丰太郎和爱丽丝的事情上,他没有考虑已被撕裂的无法动弹的丰太郎的痛苦,只把把丰太郎告诉他的话传达给爱丽丝,丰太郎憎恨着在精神上杀害爱丽丝的相泽,这种恨挥之不去。放弃记日记之后,不为人知的怨恨也没有消失,在他的心里,这些恨已经以另一种形态转移到了对相泽的怨恨,深深地藏在他的心中。

四、总结

从读到写,终于开始论述《舞女》了,这次再读《舞女》,首先我想在这做下分段。

在我的指导下读完文章的读者们的心中,肯定会留下那样的疑问,为什么丰太郎要让这种内心的纠结持续下去,最终让自己心爱的爱丽丝陷入癫狂。写日记的“我”才是真正的自我觉醒,在日记中记到“冲击昨日那虚伪的自己。但是这只是“我”一边一件件回想发生自己身上的事,一边记下来的。因此我借田中的话来说:“读懂的关键在于怎样理解丰太郎母亲的死”。自然死学说另当别论,把他母亲的死理解为“谏死”应该是这样读这篇文章。

丰太郎能和爱丽丝成为恋人,并接受她的爱,是在丰太郎含冤的母亲自杀的打击下暂时接受了爱丽丝。但是这和丰太郎从母亲那受到的教育是对立的,这种矛盾导致了他几次人事不醒,带来悲剧性的结尾。在故事的表面,这些都隐藏起来了,最终,怀孕的爱丽丝变得疯狂,造成两人离别的最坏结果。被写下来的只是那些眼睛可以看到的事情经过,而造成这一连串事情源头的自身的内部因素,不懂人际交往,不懂表达自己。

对我来说,我在叙述者的对面,虽然不能说我理解了超越叙述者的一些东西,但是现在我通过彻彻底底地聆听,想进入到超越叙述者的领域中去。

参考文献:

[1]竹盛天雄.舞姬的主题与形象. 有精社,1975.

[2]龟井秀雄.舞姬读解注意点. 月刊国语教育,1983.

[3]小森阳一 .从尾到头—舞姬的第一人称.问题故事汇,1990.

[4]田中实.舞姬的先驱性. 勉诚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舞女第一人称悲剧
伟大的悲剧
民国时期上海舞女收入及影响因素考察
——兼谈民国时期上海舞女的职业身份
也谈﹃舞女大班﹄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赏析《伊豆的舞女》中的悲与美
透过《伊豆的舞女》体味川端式的爱情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