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2016-05-30 17:03李爱珍付忠莲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途径心理健康

李爱珍 付忠莲

【摘 要】当前小学生处在一个知识密集,竞争和挑战激烈的时代,同时社会、学校和家长过高的期望和关注更使小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比任何时代都显得重要。文章就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异常表现,论述了阳光体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殊作用,并提出了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小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 途径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小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压力明显增大,他们也由此产生了焦虑、自私、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和谐。为此,学校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认真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不断创新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让小学生在和谐、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当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通过观察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笔者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感知觉发展较快,其准确性、系统性得到较大提高,为学习活动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的注意范围与稳定性不断发展,但是注意保持的时间仍然是有限的,比较容易受到新异刺激的影响;想象力比较丰富,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不够丰富;情绪情感单纯,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主动性、果断性和持久性,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与支持。[1]显然,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较快,呈现不稳定的状态。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表现

我国小学生具有众多优良品质,如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思维敏捷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心理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小学生入学前在家庭、幼儿园中也有人际交往,但进入小学后人际关系则更为正式、复杂,同学们之间有了更多的合作与竞争,教师的要求则更多。面对这样的环境,部分学生难以很快适应,进而产生局促不安的心理状态。

二是厌学情绪严重。目前学校之间竞争激烈,家长攀比心理严重,小学生在校学习活动难度逐渐增加,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很多小学生感到身心疲惫,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三是缺乏自信心。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导致他们动手能力差,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解决,久而久之便丧失了自信心,严重影响智力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是自私,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世界教育论坛《达喀尔纲领》提出:每个儿童、青年都应该在教育中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共同生存。可见,合作是任何人成长成才必要的意识与精神。然而,在家庭中,很多孩子自我中心思想严重,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阳光体育运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作用

(一)阳光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小学生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集体性活动,其实质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小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会与他人产生互动与交往,而这种互动与交往则会提高小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使个体社交需要得到满足,消除了孤独感,进而强化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会获得成败、优劣、对错等体验,这些体验能够促使小学生思考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在冲突面前如何协调人际关系,逐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二)阳光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小学生改善不良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

当前,由于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则会造成心理障碍。科学研究表明:适度负荷的体育运动能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促使人体产生内啡肽,而内啡肽能使人产生舒适、愉悦感。同时,体育运动还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小学生参加锻炼之后食欲增加,睡眠质量改善,从而起到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抗压能力的作用。

(三)阳光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小学生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产生自信心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小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行为进行定位,无意间对自己进行了一次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比较全面地认清了自我,在活动中会主动修正自己的认识与行为,使自我发展更加完善,不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老师和同伴的赞扬,增强了自信心。[2]

(四)阳光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各种困难

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多种多样,但是无论何种项目都需要不断地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如长跑、游泳是持久性的项目,需要克服生理极限;一些腾空、跨越障碍的项目需要克服胆怯、紧张的心理极限。小学生在课外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挑战极限的成就感,同时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因此,长期的阳光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小学生沉着果断、坚毅顽强、主动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在阳光体育运动中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一)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放性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在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之上,而阳光体育运动中同伴之间人际交往比较频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小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条件。如体育游戏、球类运动等活动多是以集体练习为主,活动中需要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小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校内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创设师生、生生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最后意见达成一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逐步消除学生的害羞心理。节假日,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与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孩子多和团队成员沟通交流,获取活动技巧,有效克服困难,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等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

(二)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培养小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受挫能力

阳光体育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也不乏竞赛形式的项目,而有竞赛就有竞争。竞赛则是在共同的规则下和同等的条件下进行,通过体力的竞争和智慧的较量超越他人,而在集体的竞赛项目中还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相互协作,听从指挥,顽强拼搏,最终取得优异成绩。另外,只要有竞争就有失败,当自己或者团队战败之后,不能相互抱怨、垂头丧气。所以,比赛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工作,让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能够超越别人,在规则的约束下满足自我的好胜心,通过公平的竞争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能坦然面对失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三)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精神

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形式多样、灵活,可选择的项目较多,但无论何种项目,经过改编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单脚跳可以设计成编花篮、开火车、跳方格等游戏形式;篮球的运球可以通过运球接力的形式来完成,这些运动项目经过稍加改编就成了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项目开展活动,并体验到从不会到会、从简单到复杂、从完成困难到完成自如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自信心。同时,小学生在运动中可能会无意中掌握了体育课上的技术难题,也让小学生体验到只要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从而培养了学生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感。

(四)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艰苦性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个体意志行动中稳定的、各种具体的品质特点,是人们克服困难、完成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要的心理条件。[3]阳光体育运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具有促进作用。如长跑,该项目比较枯燥,不太受小学生的欢迎,有些小学生甚至找理由逃避练习。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提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介绍长跑的技巧,慢慢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明确长跑不仅是耐力测试,更是对意志品质的测试。练习武术同样如此,不仅需要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品格,更需要勇敢无畏、永不自满的精神,经过长期练习,可以使小学生养成勤奋、刻苦、果断、顽强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房雪芹,张群,李金平.体育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研究[J].运动,2011(15):84-85.

[2]张立国.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3(05):107,104.

[3]祁海辉.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23(02):90-92.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途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阈下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