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2016-05-30 21:10曹建中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职业学校素质教育

曹建中

【摘 要】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职业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基础。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必将成为教育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主体意识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学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基础。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必将成为教育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身心发展和自主意识,是中等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职责所在。

一、什么是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观念表现。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

其一是独立意识。是指主体能够自主地履行自己的责、权、利,在思想上表现为自我意识、责任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自尊、自信,具有自我控制、自我判断的能力。

其二是主动意识。即主体自觉地对客体发生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判断,在思想上表现为较高的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兴趣广泛、表现欲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其三是创造意识。即主体能够能动地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思想上表现为较强的意志品质、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有较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为什么要强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一)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國劳动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由此可见综合素质是中职培养目标的核心。

(二)有利于培养促进中职学生主体意识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受持续“普高热”、“学历热”的影响,中职生源质量下滑,就读中职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往往都是弱势群体。焦虑、自卑、孤独、沮丧心理伴随,学生缺乏必要的自信、自尊和自强,同时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涌入中职学校的大门,他们中的一些人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依赖性发挥到了极致,而依赖的一方(学生)和被依赖的一方(家长)均感到理所当然,合情合理,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他们怕吃苦,不愿承担责任,缺乏意志力。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导致一些消极主体意识存在,易出现片面强调自我、过分自信,不愿意接受社会规范和成年人的看法、建议,容易盲目、盲从、冲动等问题。因此中职学生正处在开始意识到独立自我存在的年龄,但学生健康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并不一定能自发形式”,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才能使缺失的主体意识得到补充,使积极的主体意识得到发展和固化,使消极的主体意识得到纠正和转化。

(三)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提高修养和完善人格

中职学生正处于人世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和行为习惯的固化阶段,正是形成高尚品德修养和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既需要外部的教育引导和他人的帮助,更需要个体内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机制。因此,强化主体意识对中职学生提高修养和完善人格有重要影响。

三、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途径

(一)民主地、平等地善待学生是培养主体意识的基础。

1.学会赏识学生

中职教师要善于多角度观察学生,擅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毫不吝啬地表扬学生,要注意语言的肯定性、鼓励性、引导性,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积极性;中职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学生犯错误是他作为一种不断成长的主体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他的一种权利,学生的错误往往也是一次最好的教育和转化的机会。

2.学会严格要求学生

中职教师要在对学生充满关切、爱护和期待的前提下,立足于平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3.积极尝试民主、平等的沟通与交流方法

中职阶段,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使得学生希望老师民主地、平等地对待自己的要求变得强烈,个性的张扬使得今天的学生不愿被动地接受外界直接的、简单的意见、劝告和批评,更多的认可切身体验,如果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学生的主体性就受到了压抑,而这种没有主体参与、主动内化的道德教育是肤浅的。成功的德育要从成功的思想交流开始,现代德育要求我们从单向的说教转为双向的交流、沟通和对话。

(二)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培养中职学生主体意识的重点

1.积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

中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未来前途的不安,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要胜任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不仅要求中职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过硬的综合职业能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引导中职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进行正确定位,及早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理想;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客观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顺利实现就业,并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充分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立志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唤醒学生以成功心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主体意识。

2.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综合学生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各年级的教育教学目标,实施各有侧重的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实际效果。

第一,围绕中心,转移重心,实现目标的提升。要面向全体学生,把落脚点放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点上,抱着“以生为本,为生服务”的思想积极推行职业生涯教育;要把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重心从追求高就业率转向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和提高就业质量上来。

第二,要全体重视、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教师、专业教师、文化教师都要把职业生涯教育与自己实际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要大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并建立合理的机制,推动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不断走向深入。

第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引导学生明确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

第四,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校内实训实验一定要能在严格规范、严格纪律、严格要求的“准企业”环境中进行,这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主体意识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研究中职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对促进学生社会性、主体性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中职学生的主体意识的策略、途径很多,也不仅局限于德育工作,只要中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有意识的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就一定能够取得实际成效。

参考文献:

[1]谢凯.社会视野中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2010.2.

[2]杨道德.中职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08.3.

[3]张铁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2011.4.

[4]李玲.中职生品德行为培养的研究.2012.5.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职业学校素质教育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