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研经费审计问题入手浅谈科研经费管理

2016-05-30 07:20段阿曼薛武昭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段阿曼 薛武昭

摘要:在科研经费占据高校总经费半壁江山的背景下,科研经费管理首当其冲成为高校财务部门管理的重点。本文就从科研经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尝试提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科研经费;审计问题;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50-02

一、引言

从“十二五”国家加大研发投入以来,高校R&D支出占全社会R&D支出的比例有了明显的提高,2013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达到11846.6亿元,其中高校R&D经费支出达到856.7亿元,占到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2.08%。在科研经费存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科研经费审计也就成为了审计的重点,这就要求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精细化。

二、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1.预算内容与实际支出相差比较大。高校在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时,没有根据课题特征和实际需要精细编制预算,其中包括:劳务性费用的预算没有考虑有关人员与该科研课题的时间和目标的相关性,对劳务性费用的预算没有合理性的标准,在实际支出过程中,发放劳务费的人员与预算内容的人员往往不符,间接套取了科研经费;外协费的预算不合理,未严格论证外协的必要性及外协单位的经济性,在实际支出中往往花不掉;设备费的预算不精确,存在利用科研经费购买其他用途的设备,包括购买计算机、打印机等通用设备,间接套取了科研经费。

2.经费配置不合理,存在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高校科研经费的50%左右用来支付材料费、设备费、外协费;40%左右用来支付差旅费、会议费、办公费及管理费等,而只有10%左右用于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劳务成本太低,这势必导致科研人员使用非本项目支出通过其他科目套取科研经费,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3.科研经费划拨不及时,结余资金过多。一方面,国家科技计划承担项目立项和财政资金划拨的管理主体分别由科技主管部门和财政部来担任,科技主管部门要求项目正常开展,而有些甚至到了中期检查的时候,科研经费都还没有划拨下来。接近年底,科研经费刚拨付,就要求在极短的时间里使用完毕等。这一现象的存在进一步加大了科研单位在经费使用中的难度,导致在项目开始需要投入科研资金的时候没有经费,到年底又要突击使用的现象。另一方面,缺乏校内科研、财务等部门和院系、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科研经费到账后不能及时入账。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急剧增长,在高校机关管理人员规模基本不变的现状下,各高校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建立先进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

4.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于纵向科研经费虽然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对于具体的执行,学校部门没有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标准。比如:多数高校存在计提水电费的问题,没有建立相关的成本补偿机制和合理的分摊方法,审计过程中不认可计提水电费,导致学校正常的日常运行成本不能足额补偿;间接经费里可以发放绩效,学校部门没有建立科学的绩效审核和发放程序;存在结题未结账问题,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钩,多数已结题的项目未及时结账,影响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对于横向科研经费没有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加之多数横向科研经费没有预算,导致支出与项目无关的支出无法核定。

三、科研经费管理策略

1.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发挥预算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全面性指导作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包括经费预算编制、经费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调整、预算监督和预算考评。在编制预算时,要发挥财务人员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指导项目负责人制定科研经费预算,使其既能适应科研工作的开展,又能符合高校财务制度管理规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建立预算跟踪反馈机制,制定反馈流程和办法,形成反馈报告;发挥预算的预警作用,提醒项目负责人注意预算的执行情况,通过分析科研活动信息,对预算中没有预计而实际将发生某项业务做出预警提示。建立严格、规范的预算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对预算调整的范围、条件、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制约随意调整预算的现象。财务部门、科研部门以及科研管理机构共同完善预算执行制度,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相应的激励机制。科研经费预算批复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监督。另外,应把各项目负责人每年的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其绩效考核的要素,适当给予奖励。

2.建立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效率。建立校内科研、财务等部门和院系、项目负责人、设备招标部门、国资部门等相关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项目预算、设备购置的申报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进度、项目结题验收等的全过程管理。另外,在现有财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共享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将财务处、科研处、内控机构、院系等多个部门联结起来,对科研经费有关的各项业务实行网络化管理,首先由项目负责人将课题名称、性质,经费下拨给单位,课题负责人及研究组成员,项目研究期限以及预算批复、预算调整等信息录入到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并由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定形成一个动态监督管理体系。财务处应严格按预算范围开支,并将经费收支、外拨经费、资产购置等情况录入上述信息平台,倘若超出某项费用开支范围,系统则自动予以提示,以便及时阻止不恰当的开支;项目负责人也可实时查询本项目经费支出明细和结余情况,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比较预算开支范围,及时调整各项实际支出,以达到实际开支与预算开支的平衡。项目完成后,内控机构就可根据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导出的真实数据,分析、审查费用开支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有无超范围、超标准支出和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等情况,从而避免决算不实、结题不结账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各职能部门通过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臺及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准确查询、实时统计和分析,以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由单纯的事后控制管理到事前、事中控制管理的转变,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推进科研经费非涉密项目财务信息公开,促进实行科研经费的动态管理。

3.报账支出控制,完善科研经费的财务核算与监督。高校应完善科研经费财务支出审核制度,严格经费票据审核。一是财务部门应将识别票据的基本知识以培训或财务网站宣传的形式传授给各单位科研人员,让科研人员熟悉相关票据法规并掌握好票据的识别方法,杜绝报销那些填写不齐全、缺少发票专用章,或者是自行印刷的非财政监制或稅局监制的票据,甚至虚假票据等。二是财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发放给科研人员个人的劳务性费用,要严格审核发放人员的资格、标准,一律通过个人银行卡发放,以零现金方式支付;科研人员的日常公务支出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如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零星购买支出等费用,科研人员持卡在发卡银行授信额度内刷卡支付,并取得发票及刷卡凭证,然后向单位财务申请报销,单位财务审核无误后将报销款项直接划入该科研人员公务卡账户中;银行将公务卡的划款信息和公务卡向商户付款的明细支付信息,通过银联网络系统实时向科研单位财务部门反馈,这样不仅减少了现金环节,提高了财务透明度,而且起到了预防科研腐败的作用。三是严格执行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的规定,利用科研经费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支出,必须通过法定的采购方式、采购方法和采购程序来进行。

4.绩效考评控制,优化科研绩效评价体系。高校应建立健全科研项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包括技术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评价指标。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应当考虑经费投入大小、时间耗费长短、任务完成优劣、获得成果水平高低等因素对科研投入与产出效益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应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时追踪考核科研成果的转化及投资回报情况,如可采取项目收益法和项目比较法,对项目产生的效益准确核算或与同类项目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科研项目的实际价值。同时,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对绩效考评中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研人员可以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也可以将科研业绩折算为教学工作量核发津贴予以奖励等;而对那些弄虚作假,只要经费不搞科研,造成学校经济损失或损害学校声誉的,坚决予以处罚,甚至取消其以后若干年度申请科研项目的资格。高校应建立和完善适合本校发展的科研绩效考评机制,改变当前高校科研项目“重管理、轻效益”的局面,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蒋磊宏,陈成.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2]汤小琴.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高校财务,2015,(4).

[3]姜方兴.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商业会计,2014,(9).

[4]尹小娟.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探析[J].商业会计,2014,(11).

[5]张金贵,孙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猜你喜欢
信息化平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
信息化建设下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新模式初探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
提高高校社科类科研经费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