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

2016-05-30 20:56李兰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问题与对策

李兰英

摘要: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紧密相关、密不可分。了解小学和中学英语衔接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有助于提高我国中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36-02

一、引言

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尤其是初中英语,可以说是紧密相关、密不可分。小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起点和基础,中学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发展和延伸。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小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不衔接现象,了解小学和中学英语衔接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对于提高我国中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虽相对独立但紧密联系。为了确保小学英语向中学英语顺利而平稳的过渡,必须首先了解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说,不衔接的问题有很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心理情感方面。小学生年龄小,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具有好奇好动、喜欢表现、乐于模仿、不怕害羞、不怕出错、敢于开口等特点。他们对英语的感知能力、模仿能力和机械记忆能力强,善于形象思维。这种心理状态对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十分有利。但进入中学后,随着身心的自然发展,加上课业负担加重,彼此间竞争加剧,心理压力也逐渐加重,学生逐渐就会出现不怎么好奇、不怎么好动、比较沉默、羞于表现、担心出错、不敢开口等特点,面子感、害羞感、荣誉感、尊严感等增强,有的学生甚至还可能出现学习的焦虑心理,导致紧张、害怕和担忧。这些心理特点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2.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兴趣指的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小学生生性好奇,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他们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大胆发言,积极主动,有较强的自信心。遇到问题时,他们一般会主动向老师请教,也乐意与同学互相交流。这种比较浓厚的兴趣在低年级时表现尤为明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初中的学生发现英语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变得越来越难,因而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仅没有得到巩固和加强,反而可能有所下降,严重者甚至可能丧失殆尽,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抵触和厌倦感。

3.教学内容方面。小学英语教材相对简单易学。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并且要求掌握的主要还是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尽管如此,相当多的小学毕业生仍未能掌握好这些基本的语音规则和拼读规律,语音语调不过关。所以,当小学生升入初中,面对大量的单词、长篇的课文、复杂的语法、较多的信息量、繁重的作业等时,他们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和接受,感到教学内容复杂而难学(耿在军2010)。

4.教学方法方面。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在小学阶段,老师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唱歌热身→游戏引入→学习新知→边玩边练→角色表演→竞赛巩固。这种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太强的特点而设计,符合他们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但是,初中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拓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學要求从小学阶段的以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老师的讲课方式多以互动式为主,强调课上和课外的学习交流,课堂教学多采用“生词学习→情景导入→知识新授→情景操练→情景回归”的模式(农红宇 2009:40)。由此可以看出,由于中考和高考的无形的压力,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依然较为传统,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非常紧凑,较多地强调知识的讲授和掌握,课堂气氛相对小学来说较为沉闷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没有相当英语基础和比较坚强意志力的学生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

5.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好英语的重要保证。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上是机械模仿,主要通过直观感知、机械记忆、反复练习、不断重复等手段来进行学习。老师很少会从元认知(metacognition)(陈平文 2005:64)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导致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小学生进入中学之后,英语教师往往不重视与小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忽视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而一味地要求学生马上进入角色以达到老师的要求,这无疑会使学生难以快速适应。而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必然会影响到英语的学习效果。

三、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实现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的自然过渡,是巩固六年小学英语教学成果、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英语教师应特别注意以上存在的一些衔接问题,按照中小学英语教学规律,切实搞好相关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

1.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师间的交流。中小学老师应多多交流,加强沟通和了解,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英语教师间更是应该如此。通过交流,广大教师可以更直观地、更透彻地了解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等,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取长补短,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使小学英语教学自然而平稳地过渡到中学英语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老师间彼此交流和沟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由市、县教育局牵头进行全市性的、各县性的中小学间的互相观摩、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和学术探讨等。(王颖 2010)。

2.进行难易适中的摸底测试。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基础。新生进校后,学校或者老师可以组织对学生进行具有诊断性质的摸底测试。测试应包括听力、词汇、基本语法、阅读理解、交际用语等,要尽量沿用小学时期学生所熟知的题型。测试一定要把握好试题的难度,做到难易适中,不然题目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题目太容易,学生容易产生自满的情绪。通过测试,教师就可以了解全体学生的英语基础,为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

3.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好教材,二是熟悉教学内容。现阶段,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英语课本比较多,给选择课本提供了灵活性,但也增加了教材衔接上的风险。这样,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尤其是英语教研员,要深入研究和比较各种教材,为各区各校选择教学理念比较先进、教学内容比较好、编写系统性比较强的教材。学生升入初中后,老师通常应当将小学英语各册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语言项目,首先快速而系统地浏览一遍,包括单词拼读、句子朗读、句型转换、会话交际、语法运用等,以便达到巩固、记忆、活用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目的,让新生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学习的紧迫感和新鲜感,为过渡到初中的英语学习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把握教学中的难易程度,避免因内容重复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损的现象。

4.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在初中教学的起始阶段,老师应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法,寓教于乐。可继续把唱歌、朗读、表演、游戏、竞赛等小学生非常熟悉的英语教学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为此,教师要力争教学语言生动有趣、简短易懂,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讲课要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多给学生表扬,少给学生指责和批评,要及时鼓励学生,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要设法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设法使辅助教具形象直观,要能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5.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中学英语教师应善于保留并鼓励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养成的一些好的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大声朗读、积极上台表演、学唱英语歌曲、参与做英语游戏、积极上台在黑板上做练习等习惯。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主要包括:提倡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敦促学生课内积极思考、认真听课做笔记;提醒学生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鼓励他们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督促他们相互学习、不耻下问、共同提高;等等。

6.营造良好学风,构建师生互信。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英语老师要善于班级管理,使课堂教学的秩序井井有条,要善于鼓励学生,使所有学生心仪英语,心里总是盼望上英语课。为实现这一目的,老师要妥善利用教师的威信,特别重视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认真上好第一堂课。在第一堂课中,教师要作好自我介绍,阐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一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二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等(夏侯富生 2003:14)。当然,营造良好学风、构建师生互信最主要的还是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朋友,用高质量的教学使学生敬佩,用真诚的态度使学生感化,用自己的专业、激情、博学、多才和幽默使学生信赖,用对学生的严格而不是严厉使学生活而不乱,从而拉近自己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四、结语

加強中小学英语的衔接教学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也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实际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要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兼顾,广大一线教师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实现学生从小学英语到中学英语顺利过渡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问题与对策
正确处理英语词汇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例谈如何进行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