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更加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6-05-30 03:05王增德丁浪漫李莎邵兴海武正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科学素养生物学

王增德 丁浪漫 李莎 邵兴海 武正军

摘要:普通高中生物学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提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等。本文主要分析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含义、实践能力的类型以及总结实践能力在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生物学;科学素养;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65-0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科教学的一门课程,本门课程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开展的一门课程。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与科技、社会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走进社会,服务人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培养。

一、实践能力的含义

从实践和认识的角度来看,实践能力就是实践的能力。实践是一个哲学的定义范畴。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实践活动是人们的一切客观性的、感性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的领域不仅是物质生产活动,而且还包含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实践能力就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吸收、整合和利用支持性教育资源和个体基础性资源,适应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参与社会实践,促进自我成长,提升自我的实践主体地位的能力。

二、实践能力的类型

实践相对于意识或思想来说,是人类的一种感性认识的物质性活动。生物科学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调查等,相应的实践能力的类型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调查能力以及动作技能。

1.观察能力。①含义。观察能力是指能快速、准确地捕捉对象和现象的典型的但并不很显著的特征和重要细节的能力。观察能力是个体通过长期观察活动慢慢地积累所形成的,观察能力是智力结构的首要要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感知的精确性,影响人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能力是人们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发展人们的智力,就必须重视培养人们的观察能力。《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中强调“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案例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培养学生的对比观察能力,通过比较分析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使学生更能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人们認识生命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案例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其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定量观察的能力,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体积大小的不同以及结构的不同,来区别二者之间的相异与相同之处。案例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案例4:“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培养学生动态观察的能力。通过设置一定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一定的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是分散分布的,特别是在必修1中分布较多。这样的分布考虑到了高中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同时又处于长知识和身体的阶段,他们渴望获得生活知识,并且他们动手能力较强。通过这些特点的分析,高中生物必修1分布较多的观察实验是合理的和科学的。

2.实验能力。①含义。实验能力包括理论思维、科学观察和操作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由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即为实验能力。②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本质的认识过程、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因此《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和绘图等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能力是对学生一种更高能力的一种要求,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也安排了许多实验型和探究型的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做好了铺垫。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了实验型和探究型的实验课一共为21个实验,其中必修1中,安排了7次实验型的实验课,4次探究型的实验;必修2中,安排了3次实验型的实验课,2次探究型的实验;必修3中,安排了1次实验型的实验课,4次探究型的实验课。这些实验课程主要从实验能力的理论思维、科学观察和操作方面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但有些实验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例如:“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就是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因素;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因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侧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因素。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课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从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选择以及实验变量的控制等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科学调查能力。①含义。科学调查能力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相关研究资料或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结论的研究能力。②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科学调查能力的培养。科学调查的形式主要有文献调查、自然状况调查和社会调查三种类型,针对高中生获取资料的途径和能力等有限,所以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没有安排文献调查的类型;社会调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需要综合多种能力及其他人员的协助才能完成,所以在高中阶段也没有安排社会调查的形式。自然状况的调查是根据自然状况的条件来调查,所以这种形式的调查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条件安排调查内容,这种调查形式也很容易进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例如:案例“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通过调查当地的农田生态系统,明确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能量流动情况,通过本次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以及建议或意见。这种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公精神,能达到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4.动作技能。①含义。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熟练的、自动化的操作活动方式,如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仪器等。《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把动作技能的学习目标分为模仿水平和独立操作水平2个等级。模仿水平是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的操作的能力水平;而独立操作水平是学习者自己在原有知识或方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操作的一种能力水平。模仿水平的目标动词有尝试、模仿;独立操作水平的目标动词有运用、使用、制作、操作、进行、测定。②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动作技能的培养。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动作技能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型实验或探究型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有侧重培养学生的模仿水平目标的实验为“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该实验中要求学生“尝试应用酶的化学本质的知识,解释本小组的结论”,其中“尝试”是属于模仿水平的动作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模仿别人已有的知识或结论,解释酶的本质和实验结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例如:侧重培养学生独立操作水平的目标的实验有“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本实验目的要求有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本实验要求学生“使用”和“运用”的目标动词,目的是培養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结语

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课程,这说明了我国的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些实验课程的设置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或步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深造创造了条件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傅维利,杨民.论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特点及发展过程[J].教育研究,2000,(9):31-36.

[3]吴志华.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研究[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0:28.

[4]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科学素养生物学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