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实践操作与研究

2016-05-30 03:42姜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学习

姜艳

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当中引入“导学案”教学方式,符合中学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主体性教育理念。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学习;主体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81-02

导学案实际上就是教师的教案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在学术界和中学教育界尚无成熟的具体操作方案。笔者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对实践导学案加以思考,做了初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收获。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怎样去做?对此我们曾有过一个长长的探讨过程,曾经认识既然是教案,是教师上课时用的教案,和教案不就没有区别了吗?导学案的设计思路是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前教案的设计是以教师为主,怎么设计导入和教学重点的落实,在导学案中更侧重学生怎么学习。这十分符合中学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对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经历了较为艰难的过程。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学习。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呢?下面笔者就以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人教版九年级部分课节中的历史教学为例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以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例如学习《动荡的中东》一课时,向学生提问中东地区的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这个因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讨论的效果不高,笔者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启发提问:回顾中东地区的历史,引入四次中东战争,从而达到理解历史的因素。

在教学设计中导入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应该多注意导入的设计。比如: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设计中,笔者采取的方式是人物小传的形式,模拟的人物是英国人杰克,开头是杰克的心声——19世纪以来的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欧洲工人运动的发生,资本主义发展了,但是工人们的生活却更加贫困了,这是因为什么呢?(杰克的心声)结合相应文字材料——杰克的困惑。

学生通过材料阅读,知道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是怎么样的。

在讲述“巴黎公社”的时候,人物“杰克”在1871年的时候来到巴黎,他看到什么?

在本节课的设计上,笔者是沿着一个小人物“杰克”的命运而展开的,把本课里的几个知识点穿起来,本来生硬的东西就变得有生命力了。

再例如:九年级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一课,笔者的设计是,利用“六个一”贯穿本课:(节选一下本课的导学案设计部分)

第一个“一”——一篇演讲让我们知道一个人!

【素材一】葛底斯堡小镇的图片。

【素材二】葛底斯堡的演讲(中英文)。

第二个“一”——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战争。

【素材一】斯托夫人和她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问题探究】思考一下真的是这个小妇人引发的战争吗?(战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图文阅读】美国独立之后领土扩张的情形。

【点拨】结合课件上的相应图片知道美国领土的扩张。

【图文阅读】通过材料阅读法,知道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制度。

【点拨】引导学生看书找出并用彩笔画出美国南北方矛盾的焦点。

第三个“一”——一个人的当选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第四个“一”——一个文件成为战争的转折点。

【图片阅读】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知道南北战争中颁布的文献和作用。

第五个“一”——一场暗杀使美国失去了一位伟人。

【史实再现】林肯被刺(图片)。

第六个“一”——一场南北战争让美国迅速前行。

【历史探究】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引用一些文字材料使學生认识到美国南北战争给美国带来的影响。

除了精心设计利用情境教学法设计教学之外,笔者还鼓励学生质疑。现代教育理论一般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其所应当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而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自主学习课堂中,笔者大胆地鼓励学生提问题,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是因为“一把枪”引起的吗?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林则徐禁烟引起的,没有林则徐就没有这场战争,对吗?关于科技革命的成果和对世界对中国的影响都是什么?等等。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知。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最初的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利用导学案这样的载体在历史课堂上循循善诱,在历史教学中不断增加丰富的问题和色彩。近几年的导学案研究和实践也给了笔者很多的启迪,让笔者能以最饱满的热情投身教学研究中,让笔者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多彩。

二、以论导之,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要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例如在教学中,对于地理大发现的——新航路的开辟的历史影响,让学生能从几个方面认识到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对于历史上的几次资产阶级革命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寻求答案,能够明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和革命都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影响。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在学习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利用导学案中的比较表格总结归纳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像这样比较内容的导学案还有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表。利用这些表格简明扼要又能把主要内容加以总结。

在导学案的应用中,笔者边摸索边总结,从最初的生涩的、枯燥的、简单的设计到现在把历史教学课标和知识点的落实有机结合。在每一节课的准备中笔者都是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活动两个方面来考虑,力争把每节历史课都准备充分地展示出来,把每个细节都要想法设计出来。

三、以导学案设计练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使用导学案设计的课堂练习,注意落实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能用到表格归纳的就不要直接讲解,能让学生自己说的教师就不说。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都会觉得教学就是单纯地“教”,至于学生学不学会是学生的事情。但是在新的教学形势下,笔者越来越真切地意识到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和使用导学案给笔者很多的启发和新的探索。

在課堂上,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利用导学案,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对于导学案的研究,笔者的体会是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该十分注意这一点,不能想当然地把教学目标设计深了或浅了。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是很正确的,会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按照课标写出三维知识目标,在教学中认真落实。在过去的实践中取得的成绩也好教训也好,笔者都会十分珍惜,并且会注意总结得失,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应该继续坚持研读课标,把握好知识目标。还有的新的认识是,导学案不应该拘泥于形式。在曾经探索的导学案形式的时候,更多的时候都是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设计的。框架有一两个还是可以的,但是整整一个学期的教学中都是千篇一律的这种形式,是不是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呢?对此,笔者有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在教师用的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中,应该怎样准备好每一堂课,怎么用好这些设计出来的导学案也真是一个问题,在教学上的设计和练习的选择,都是费心思的,没有必要把导学案全部交给学生,只需要把导学案上的训练印给学生在课堂上使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例如:历史课上的活动课,在设计上就应该有更多的好的想法,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的空间,有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在导学案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在导学案的实践中也促进我们教学工作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导学案的探索也是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丁美玲.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

[2]王艳.自主学习中的行为与成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3]孔祥东.导学案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5,(27).

[4]张旸.“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3,(7).

[5]段作章.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内隐机制[J].教育研究,2013,(8).

猜你喜欢
导学案自主学习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