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耕地质量的调查与思考

2016-05-30 11:12肖秀芳
南方农业·中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黄陂区耕地

肖秀芳

摘 要 黄陂区耕地质量整体偏差,理化性状恶化趋势明显,土壤生物活性受到影响,地面源污染加重是造成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升对耕地质量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有机肥投入,合理间套轮作,进一步加强地力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 耕地;质量调查;黄陂区

中图分类号:S34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54

谈到农业基础,人们往往关注到水、电、路,而忽视了土壤这个农业生产中最永久、最宝贵、最基础的资源。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是最基础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物质保障。黄陂是农业大区,也是湖北省粮食主产区,科学养护土壤,搞好耕地地力建设,遏制地力日益退化的趋势,对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意义重大而深远。

1 黄陂区耕地质量状况堪忧

全区现有耕地5.3万hm2,其中水田4.4万hm2,旱地0.9万hm2,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4.7万hm2,人均耕地

573 m2。全区耕地分为北部低山丘陵区,东西部垅岗平畈区,南部平原湖区。耕地由南至北有规律分布:土壤颜色由黄至棕,质地由黏至砂,土层由厚至薄,耕地的保肥供肥能力、宜耕性和适耕性,也呈有规律的变化。从近几年对土壤检测分析的情况看,黄陂区耕地质量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1.1 耕地质量整体偏低

从2005开始,区土肥站在全区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开展土样测试,共检测土样2 300个,结果令人担忧。按照国家耕地质量评价标准,全区有3.9万hm2属中、低产土壤,占总面积的72.3%,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中、低产土壤所占比例增加了3.2%,表明20多年间黄陂区耕地质量呈总体下降态势,高产、稳产土壤的面积和所占比例正在减少。

1.2 耕地理化性状恶化趋势明显

土壤化学性状劣化主要表现在有效养分含量减少,pH值下降。区土肥站化验数据显示,全区耕地有机质含量低的面积达2.58万hm2,占48.3%;缺氮面積达

1.95万hm2,占36.4%;缺磷面积达1.57万hm2,占29.5%;缺钾面积达3.85万hm2,占74.5%;偏酸面积

3.05万hm2,占57.0%。

1.3 土壤生物活性受到影响,缓冲能力减弱

土壤是有生命的,土壤中生物总量及其活性是评价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化肥大量投入、农药残留对土壤生物活性构成威胁,土壤中青蛙、蚯蚓等有益生物的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微生物分解释放土壤潜在养分的活性降低,而有害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土壤营养物质的产生和优良结构的形成受到抑制,土壤对有害化学物质耐受和降解能力减弱。

1.4 耕地面源污染加重

黄陂区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化肥用量偏大,表施、撒施化肥的现象,加之大量使用农药、农膜,农业废弃排放量增加,工业点源污染向农村转移等,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面源污染。

2 造成耕地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耕地质量下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易被人们察觉,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其对作物产量、品质和农业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不如种子、病虫害易于显現,许多人对土壤质量降低导致的危害知之甚少。

2.1 农民对耕地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保护耕地的基本常识

调查发现,多数农民在使用土地中存在重种轻养、重获取轻投入、重眼前利益轻长远保护的倾向。由于认识不足,宣传培训力度不够,农民对所耕种的土壤状况缺乏了解,他们往往感到肥料投得越来越多,而作物产量和品质却越来越低,甚至有些蔬菜产区农民反映菜地里长出了“盐”,蔬菜根本无法正常生长,绝大多数农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如何保护耕地、提高地力缺少了解,缺乏实践,致使地力日趋退化。

2.2 耕地使用强度大

黄陂区耕地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8万hm2,减少到目前的5.3万hm2,而人均耕地则从733 m2减少至

573 m2,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50%。增加粮食总产,主要靠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目前黄陂区复种面积达到14.7万hm2,复种指数高达2.75。在粮食主产区,种植模式以油/麦—稻—稻为主,模式单一,高强度使用土地,轮作与休耕等保护耕地的农艺措施无法得到应用,许多耕地的地力因产投不平衡而逐步衰竭。

2.3 有机肥和化肥投入比例失衡

化肥用量大幅增加、有机肥投入急剧减少是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的又一重要原因。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以及氮、磷、钾肥的不平衡施用加剧了耕地板结酸化,对有益微生物的抑制和农业环境的污染。土壤结构被破坏,肥力下降,农民为增加产量,盲目地增加化肥用量,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速地力退化。

2.4 缺乏适合当前条件的耕地质量培育措施,投入明显不足

现阶段我国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冬闲田绿肥种植技术、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盲目施肥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产量低、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十分明显的成效。但要从深层次上破解制约耕地质量的难题,使耕地质量得以实质性提高,还需要有一整套成熟且适合当前农户分散经营、高投入、高强度利用特点的技术措施。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土壤改良培肥技术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前研究出来的,技术措施滞后造成有机肥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农业生产过分依赖化肥。近几年,中央和省、市投入的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际用于改良土壤的投入流于形式,并未达到整理一片土地、恢复一片地力的目的。区级土肥部门设施陈旧,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难以改变,无法对土壤改良提出及时、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农民更是缺乏改良土壤的主动性,不舍得在测土配方施肥上花小钱、办大事。

3 耕地质量下降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土壤如同农业大厦的基石,基础不牢,农业就不稳,土壤问题会直接引发农业系统性问题发生,最主要的影响有四个方面。第一,农业生产能力降低。首先是土壤基础生产力降低。作物在不施肥条件下获得的产量与最佳施肥量所形成产量的比值构成土壤基础生产力,代表土壤保肥、供肥及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第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土壤肥力低,肥料利用率低,生产同样多的农产品,就需要施用更多的肥料,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产品成本。第三,农作物综合抗性减弱。耕地质量低限制了农作物正常生长,使作物抵御不利环境和病虫害的能力下降。第四,影響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壤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会通过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4 加强地力建设势在必行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基固本之策,是农村家园建设明晰致富门路的当务之急。

4.1 扩大宣传,增强农民保护耕地的意识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壤为农民创造价值,但目前有些地方农民的收入随着土壤退化、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土壤供肥能力降低而大打折扣。只有对土地进行有效运筹、管理与养护,大地才会给予人们回报,政府和技术部门应从政策、技术上给予广大农民充分的扶持与指导。技术部门要把先进、实用的土肥技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农民,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强宣传,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技下乡、兴办科技样板田等方式,提高科技入户率,培训出一批高素质农民,增强农民自覺保护耕地的意识,将培肥地力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

4.2 实施绿肥工程,恢复绿肥种植

种植绿肥可以减少化肥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是扭转耕地地力下降的重要措施,绿肥还是优质青饲料,可发促进养殖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4.3 调整种植模式

改善土壤环境,用养结合,平衡土壤养分。在保证农民经济收益不减少的前提下,加大调整力度,在水稻主产区推广绿肥(草籽、蚕豌豆)-稻、花生-稻、菜-稻、瓜-稻等多种模式;对冬闲田采取深耕冬凌、干湿冻融交替的方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采用水旱轮作,种植养地作物,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等多种途径,实现土壤产投平衡,使耕地地力得到逐步恢复和提高。

4.4 充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

土壤耕作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营养丰富,结构优良的耕层土壤是作物生长的主要物质基础,更是难以再生的宝贵自然资源。目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公路、铁路、房地产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往往是将表层土壤直接翻入地下,使耕层土壤遭到破坏,造成十分严重的资源浪费。建议区政府制度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建设用地与土地复垦项目结合起来,鼓励和强制用地单位保护表层土壤,通过客土转移的方式回填到复垦区、取土区或搬迁到土层较薄的地区;在土地平整和治理过程中,要将耕作层土壤取出集中堆放,待项目完成时统一回填到耕地表层,使这一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再利用。

4.5 增加资金投入,建立耕地地力建设的长效机制

政府要制定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办法,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地力建设要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出台鼓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钻研技术、积极投身土肥事业,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推广项目应给予奖励;协调农业、土地、财政等相关部门,合理使用国家土地治理专项经费,增加土壤改良等农业措施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做到建成一个基地、改良一片土壤、保护一方环境、富裕一批农民;建立投入机制,通过组织重大土肥推广项目,增加资金投入,大幅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实现高产、稳产;加强土肥机构、队伍建设,加大对土肥技术设备的投入,使黄陂区土肥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黄陂区耕地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一家百年县医院的能力建设真经
武汉市黄陂区对口支援湖北口回族乡物资705万元
三道关口搭建妇幼健康新屏障——黄陂区妇幼保健院工作巡礼
耕地时节
以人为本 尚美育人——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前川第二小学教改掠影
欠发达地区小学体育课改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摭谈——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
武汉市黄陂区地方税务局征纳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