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6-05-30 18:10张俊博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6年1期

张俊博

【热点综述】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高度评价“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教材链接】

1.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4.发展是硬道理,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5.坚持对外开放、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6.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7.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8.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建成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精神。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始终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党和政府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命题前瞻】

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二五”规划、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时召开的一次关键性会议,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以及世界媒体的高度关注。因此,十八届五中全会也必然成为2016年中考的考查热点,考生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十三五”规划等有关内容,考生要重点关注。可以与本专题相结合的知识点比较多,考生要善于从所给材料中提炼关键词,并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考查题型主要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题等,也不乏一些创新题型。

【跟踪训练】

1.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会议公报。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国家作出这一国策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A.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B.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

C.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D.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2.2015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建议,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此,你的感悟是()

A.中国共产党具有国家事务最高决定权

B.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C.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D.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1)说一说“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依据是什么。

(2)“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从合作的角度分析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时应注意什么。

4.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1)材料表明我国坚持走什么发展道路?实施什么国策?

(2)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是基于我国哪些国情作出的战略部署?

(3)我们青少年可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哪些贡献?

5.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冲刺”关键期。请阅读相关信息,思考回答问题。

绘蓝图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1)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总依据是什么?

观成就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下页表是1978年与201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比照。

年份GDP(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978年3645343134206

2015年上半年29686815699555418807.8

(2)从上表数据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看外交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南亚四国,开启了“一带一路”建设新航程

2014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澳大利亚海港城市布里斯班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峰会

201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领导人会议的各国领导人来到万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

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3)近年来中国对外交往的一系列大事说明了什么?

展前景

古人说,“有真心,就有奇策”,我们有理由相信:“十三五”规划的绘就不仅会青出于蓝,更将在未来的实践中迸发出新的火花。时代赋予中国发展兴盛的历史机遇,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神聚力,开拓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新网

(4)为实现宏伟蓝图,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1.C2.B

3.(1)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等等。

(2)合理分工、科学计划;有效指挥、相互配合;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相互沟通、真诚合作;公平公正、合作共享;等等。

4.(1)①可持续发展道路。②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2)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青少年要关注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积极拥护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积极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等等。

5.(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外开放成就显著;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等。

(3)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等等。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热爱祖国,立志成才;肩负使命,勇担责任;关注国家发展与进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