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危机影响下的旅游地形象感知及行为意向研究
——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例

2016-06-01 07:08付业勤陈雪钧罗艳菊

付业勤,陈雪钧,曹 娜,张 俊,罗艳菊

(1.海南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2.重庆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重庆 400074;3.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4.合肥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网络舆情危机影响下的旅游地形象感知及行为意向研究
——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例

付业勤1,陈雪钧2,曹娜3,张俊4,罗艳菊1

(1.海南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2.重庆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重庆 400074;3.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4.合肥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了解游客对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影响下的旅游地形象感知和旅游行为意向的变化,有助于提高旅游舆情危机预防、应对管理和事后恢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文章以海南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均值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 旅游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包括舆情危机的直接影响、舆情危机的间接影响、舆情危机的价格感知影响和舆情危机的行为意向影响四个公因子。2. 游客可分为敏感型游客、中立型游客和宽容型游客三类,不同类型游客对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影响的感知有显著差异。3. 多数的游客特征对其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的影响不大,仅前往海南旅游频率、家庭生命周期、职业和教育程度等变量对游客群体间旅游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差异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旅游网络舆情危机;旅游地形象感知;旅游行为意向;海南国际旅游岛

一、研究背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7月,我国网民数量6.68亿、网络普及率已达48.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第1页。,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些旅游危机事件,通过网络媒体传播放大,受到全社会关注,演化成网络舆情危机,破坏了大众对旅游地形象的良好认知。网络舆情危机是经由网络引发或推动,短时间内吸引媒体集中报道和网民大量关注,对现实产生影响的危机事件*谢耘耕:《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2-5页。。并不是所有危机事件都能引发社会舆论关注、产生大规模的网络舆情,是否受到舆论广泛关注是舆情危机与普通危机的根本区别*刘绩宏、张海: 《舆论危机事件舆情、舆论的鉴别性特征及其预警应用》,《现代传播》2014年第7期,第38-43页。。旅游舆情危机是由旅游为主题或与旅游相关的舆情危机,导致游客产生对旅游地的负面印象、改变旅游行为意向,对旅游业发展造成破坏。传统危机事件的损失多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衡量,网络舆情危机的损失更多体现在事件对相关主体和发生地形象声誉造成的影响,网络舆情危机也因此被称为形象危机*唐钧: 《形象危机应对蓝皮书: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3-201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10页。。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给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对旅游地形象的直接影响,此后也间接对游客的目的地选择、旅游地经济收入等方面产生影响。

目前,危机事件对旅游地的影响研究主要是对游客数量和旅游经济效益的影响,有关旅游地形象影响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而旅游地形象负面影响因素的探讨,也主要集中于传统危机,尚未涉及网络舆情危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研究尚属空白,但现实需要十分迫切。了解舆情危机发生情况下,游客对旅游地形象和行为意向的认知变化,有助于提高旅游网络舆情危机预防应对和事后恢复的针对性,将市场调研、舆情监测、营销传播、危机公关和事后恢复等环节有机结合,为旅游危机公关和宣传推广提供专业的舆情咨询服务。旅游地形象是影响游客旅游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Tasci A. D. A,“ The Missing Link in the Loop of Movies, Destination Image, and Tourist Behavior”,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vol.47,No.4,2009,p.494-507.;旅游行为意向包括重游意向、推荐意向、后悔和抱怨行为等内容*白凯:《旅游者行为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45-146页。。旅游地形象与旅游行为意向两大变量常在实证研究中搭配使用,以探索重大事件对形象影响的作用和后果*参见范春梅等著:《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公众风险感知及应对行为研究——以问题奶粉事件为例》,《管理评论》2012年第1期,第163-176页;王朝辉等著:《 重大事件对举办地旅游形象的影响——2010上海世博会为例》,《地理研究》2013年第6期,第1155-1164页;胡宪洋等著: 《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关联游客行为意图的量表开发与检验》,《人文地理》2013年第5期,第139-146页。。综上,作为新兴研究领域,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对旅游地形象和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还少有研究。对于旅游业发展活跃、媒体关注度高、舆情危机发生频繁的地区,探索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对旅游地形象与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可以为舆情危机管理和受损形象恢复提供认知基础和决策依据。

长期以来,海南旅游业和地区旅游形象曾因旅游网络舆情危机饱受诟病,典型的如2012年的“宰客门”、“打人门”、“回扣门”,2013年的“旅游悲惨遭遇”、“回扣门”,2014年的三亚海滩整治“裸晒”争议、天涯海角景区门票价格争议,2015年的海鲜店商业贿赂等。从游客角度审视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对旅游地形象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有助于发现海南旅游地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接待服务、市场秩序维护、舆情应对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高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服务水平和舆情应对能力,促进海南旅游业和谐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旅游地形象是主体对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旅游产品、设施、便利性和环境氛围等因素的看法、印象和期待等感受的总和*Crompton J L.,“Motivations for pleasure vacation”,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vol.6,No.4,1979,p.408-424.。划分旅游地形象是研究旅游地形象感知的基础,被广为接受的是整体形象、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的划分*同③。。其中,整体形象是对旅游地整体的观感和看法;认知形象是对旅游地被游客游览体验过程中各种要素的认知看法,如旅游资源、活动项目、产品服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政府管理等内容;情感形象是采用一些特定形容词对旅游地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和感受进行的客观描述。行为意向是判断消费者在购买或体验产品服务后,对未来行为的特定陈述,是消费者针对企业或产品未来可能采取的行为倾向*Zeithaml V. A., Berry L. L., “Parasuraman A. 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Journal of Marketing,vol.60,No.2,1996,p.31-46.。不满意状态下的旅游行为意向包括抵制产品服务、警告亲友不购买等*Day R. L., Landon E. L. Toward a theory of consumer complaining Behavior Archwoodside J S, Bennett P. Consumer and Industrial Buying Behavior. 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Press,1977,p.425-437.。本研究将旅游行为意向与旅游地形象共同作为衡量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对旅游者心理和行为影响的指标,了解在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影响下,游客的旅游地形象感知和旅游行为意向的相应变化。本研究是在舆情危机业已发生的情况下,对旅游地形象感知及行为意向的相应影响进行探索,故采用事后研究影响的研究范式*参见范春梅等著:《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公众风险感知及应对行为研究——以问题奶粉事件为例》,《管理评论》2012年第1期,第163-176页;王朝辉等著:《 重大事件对举办地旅游形象的影响——2010上海世博会为例》,《地理研究》2013年第6期,第1155-1164页;胡宪洋等著: 《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关联游客行为意图的量表开发与检验》,《人文地理》2013年第5期,第139-146页。。问卷共23个题项,其中A1“事件降低了我对海南旅游整体的美好印象”为整体形象影响的测量、A2“事件降低了我对海南自然景观的美好印象”、A3“事件让我对海南民俗文化资源很失望”、A4“事件让我觉得海南旅游活动项目很糟糕”、A5“事件让我觉得海南旅游市场秩序很混乱”、A6“事件让我觉得海南旅游安全保障条件不足”、A7“事件让我觉得海南环境卫生状况不好”、A8“事件让我觉得在海南住宿很不划算”、A9“事件让我觉得在海南购物很不划算”、A10“事件让我觉得在海南用餐很不划算”、A11“事件让我觉得海南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A12“事件让我觉得海南旅游商业氛围过于浓郁”、A13“事件让我觉得当地民风剽悍、不够友好”、A14“事件让我觉得海南旅游接待能力不足”、A15“事件让我觉得政府管理能力不佳”、A16“事件让我对海南旅游质量失望”、A17“事件让我感觉海南旅游价格过高”为认知形象影响的测量,A18“事件让我觉得在海南旅游并不是那么愉快”、A19“事件让我觉得去海南旅游不放松、需提高警惕”、A20“事件让我觉得在海南旅游不是令人激动的事”、A21“事件让我不再对海南旅游景点流连忘返”为情感形象影响的测量,B1“事件让我取消去海南的旅游计划”、B2“事件让我劝说亲朋好友不去海南旅游”为行为意向影响的测量,采取“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李克特五点量表。

(二)问卷发放

以前往海南旅游的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调查的便利性和质量考虑,依托问卷星网络平台(http://www.sojump.com/)的样本服务,获得高质量的调查样本。在游客填写问卷前,介绍海南曾经发生过典型的旅游网络舆情危机,让游客充分了解后作答。共获得711个原始样本,有效样本478个,有效率67.23%。

(三)样本特征

人口统计特征方面,性别比例女性略高于男性;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受教育程度较高,本科以上占绝大多数;来自华东、华南、华北、华中的游客最多;职业以企业员工、事业单位人员和学生为主;具有一定消费能力,月平均可自由支配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居多;子女未成年、无子女和单身的群体为主。旅游特征方面,自助出游占一半以上;多数出游频率较高,有较丰富的旅游经历;具有海南旅游经验占多数,对海南旅游有较多的了解。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形象感知及行为意向特征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计算游客旅游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与标准差(表1)。在旅游地形象感知方面,平均值在3.5以上,游客较为赞同的题目有16个。

第一,在整体形象方面,事件的发生确实降低了游客对海南旅游的整体印象。

第二,在描述旅游地具体属性的认知形象方面,海南的自然环境和景观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重要吸引条件,与舆情危机没有直接联系,但舆情危机的发生却让海南最引以为傲的自然条件在游客心目中大打折扣,该项目的标准差也最大,游客对其有较大分歧,但认为造成影响的游客意见占据了上风。与舆情危机没有直接联系的旅游活动项目也受到影响。宰客、导游收取回扣、游客与警察发生冲突等事件让游客对旅游地的安全感降低,同时深感旅游市场秩序的混乱。有关市场秩序的舆情危机是近年来我国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中最突出的主题,2015年10月发生的青岛天价虾事件、内地游客在香港被打死事件都是这一主题危机的代表。宰客、回扣事件频发,也让游客感觉海南主要旅游产品服务性价比的不合理,产品服务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游客对海南旅游产品服务的质量评价也相应降低。较高的旅游价格、导游随意收费,也导致游客认为海南商业氛围过于浓郁,让旅游地充斥拜金主义风气,政府和企业不考虑服务质量提高、旅游环境改善。海南游客侵权类事件多发生在春节、国庆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游客受气候、环境、休假制度等因素驱动,短期内大量融入海南,造成餐饮、住宿、游览等旅游接待能力的短缺,也是这一时期旅游产品价格提高、宰客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因此游客也较为赞同旅游旺季接待能力供给不足。舆情危机的发生根源在于政府市场秩序维护、行业管理、公共产品提供、价格监管、利益分配协调等工作的效果不彰。在舆情危机发生的情况下,政府在应对中的反应不及、前后不一、语气强硬、言辞不当、缺乏诚信等问题,也是舆情危机出现和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游客普遍认为网络舆情危机频发体现了当地政府综合管理能力的不佳和缺失。

表1 旅游地形象感知与行为意向的描述性统计(2013-2015)

第三,在描述游客对旅游地心理状态和情绪态度的情感形象方面,由于舆情危机层出不穷,在诸多负面因素影响下,海南旅游给游客的愉悦程度也大幅度降低,热带海岛、浪漫天堂不再令人身心放松,反而随着安全感的降低,游客需要提高警惕,同样游客也不再认为在海南旅游让人激动。所幸的是,夏威夷、巴厘岛、马尔代夫等国外热带滨海旅游地在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和实际价格上相对较高,让海南在舆情危机频发、市场秩序相对混乱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失去游客的信心。因此,游客还未失去对海南旅游地的流连忘返之情;倾向取消海南旅游行程、在亲友间广泛散布不良评价的倾向尚未成为主流。但这不能成为政府和企业肆意挥霍优质旅游资源和环境,滥用游客对旅游地依恋信任的借口。

2. 因子分析

为深入探索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影响下的游客旅游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的组成结构,简化分析维度,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抽取公因子。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确定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宜性。KMO检验值越大,表明题目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一般以0.5为阈值,本研究KMO值为0.948,非常适合因子分析*王保进.:《英文视窗版SPSS与行为科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23页。。进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分配值4,927.188,自由度210,达到显著,说明题目相关矩阵间有公因子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方差极大法正交旋转提取公因子,删除因子载荷低于0.5,且在多个因子下交叉载荷相近的题目A6、A11、A12、A14。最终提取四个公因子(表2),分别命名“舆情危机的直接影响”、“舆情危机的间接影响”、“舆情危机的价格感知影响”、“舆情危机的行为意向影响”。每个公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因子载荷大于0.5,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433%;采用克朗巴哈阿尔法(Cronbach’sα)系数检验数据的可靠性,每个公因子可靠性均大于0.8,题目可以较好地衡量相应的公因子。

由表2可知,第一,游客感知到的政府管理能力、旅游市场秩序、产品服务质量、旅游产品服务价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海南旅游不再放松、不再愉快、整体形象等题目均值较高、游客负面感知最为强烈、影响力最大,是舆情危机对海南旅游形象最直接的影响。第二,民俗文化、自然景观、活动项目、民风彪悍、不再流连、不再激动等题目均值相对较低、游客负面感知较小的题目可归为一类,即舆情危机的间接影响。第三,以住宿、购物、用餐等项目性价比较低为主的四个题目,取名为舆情危机的价格感知影响。第四,游客行为意向的改变,均值较低、游客赞同程度相对不高,命名为舆情危机的行为意向影响。

表2 旅游地形象感知及行为意向的因子分析

(二)不同类型游客的形象感知及行为意向

为了解游客对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影响下的旅游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是否具有类型差异,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游客分类。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对四个公因子赋予权重,将每个公因子包含题目的特征值累加后计算均值,得到四个变量进行快速聚类分析,选择三维聚类方法,根据形象感知及行为意向的不同,将游客分为三类(表3),进行方差检验均呈显著性特征,说明三类游客在感知和意向上存在明显不同,符合统计要求。

由结果可知,第一类属于敏感型游客,此类游客数量最少,受舆情危机负面影响较深,对舆情危机最为敏感和关注,各题目打分一般高于3.5,对海南旅游地形象评价较低,行为意向也较负面,倾向取消行程、劝说亲友不要前往。敏感型游客是政府和企业在舆情应对和形象恢复中的关注焦点,人数虽然较少,但破坏力大、负面行为意向较强,渴望得到事件真相和公开公正的处理结果,是最应该集中人财物力极力说服和争取的群体。第二类属于中立型游客,数量最多,对舆情危机有一定的负面感知,但相对于敏感型游客较为温和,没有较大的负面情绪和过激的行为倾向。政府和企业对此类游客要注意消除其对事件的疑惑和误解,循序渐进地消除事件负面影响,恢复旅游形象。第三类游客属于宽容型游客,数量居中,出于对海南旅游印象较好、过往在海南旅游有难忘的美好经历、对事件了解不深等原因,表现的较为宽容,对各题目打分一般低于3.0,没有明显的负面评价和消极的行为意向。对于宽容型游客,政府和企业不要刻意“护短”和“遮羞”,而要保持充分的信息供给,及时向其说明事件原因和处理结果,尽量维护和提升旅游地在其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同时利用这些游客对旅游地的偏好、依恋和忠诚,发挥其在旅游市场的口碑效应,让游客在真切感受到旅游地处理事件的诚意、行动力和真实效果的前提下,维护、赞美和宣传旅游地,成为旅游地的义务监督者、信息宣传者和形象推广者。

表3 游客对旅游地形象感知及行为意向

(三)不同特征游客的形象感知及行为意向

进一步了解游客人口特征和旅游特征对旅游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的影响,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种均值比较方法,对不同特征游客的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特征对游客感知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显示,男性游客受舆情危机的影响更深,对海南旅游整体印象、对海南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印象都大打折扣,在情感形象上受到影响的程度也显著高于女性。学历高的游客对舆情危机更敏感,倾向于认为海南环境卫生状况不好、购物不划算,在情感形象受到的影响也更大,也更容易因为舆情危机取消前往海南旅游、劝说亲友不前往。不同职业意味游客社会背景、收入和价值观等有较大不同,对游客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的影响较大。在企业、事业单位供职的游客受舆情危机的影响较大,更倾向认为在海南旅游的住宿、购物、餐饮不划算,政府管理能力不佳,对旅游服务质量较失望,在海南旅游不再愉快,倾向取消去海南旅游的计划。子女未成年、恋爱或结婚无子女的游客受舆情危机的影响较大,对旅游地活动项目、市场秩序、安全保障、居民态度、接待能力、服务质量、产品价格等都有较大不满,也更容易不再前往海南旅游并劝阻亲友前往。跟团游客相较自助旅游游客,个人性格相对保守,安全要求更高,对外界刺激更为敏感,对舆情危机的影响反应更大,尤其是行为意向两个题目明显高于跟团游客。出游频率高的游客对舆情危机更敏感,对旅游地形象感知较其他游客群体更为突出。前往海南旅游次数越多的游客,由于对海南熟悉,较关注在海南发生的舆情危机,对舆情危机的影响最为敏感,在多数旅游地属性均有较差的评价,情感形象受舆情危机的影响也较大,更容易改变对海南旅游的行为意向。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基于事后研究视角,对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影响下游客的旅游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进行分析。第一,构建了游客在网络舆情危机影响下的旅游地形象感知及行为意向问卷,将旅游地形象分为整体形象、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三类。第二,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对游客的旅游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进行分析,将旅游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影响分为舆情危机的直接影响、舆情危机的间接影响、舆情危机的价格感知影响和舆情危机的行为意向影响四个公因子。第三,根据游客对旅游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的差异,将游客分为敏感型游客、中立型游客和宽容型游客三类,不同类型游客对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第四,多数的人口统计特征和旅游特征对其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的影响不大,仅有前往海南旅游频率、家庭生命周期、职业和教育程度等变量对造成游客群体间旅游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差异的影响较大。本研究拓展了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研究领域,丰富了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研究范式,为进一步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对受众主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未来,在研究对象上,除游客这一受众主体外,可进一步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对旅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目的地居民、媒体工作者、网络意见领袖等主体的影响。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构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与旅游地形象、旅游行为意向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对旅游地形象与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探讨舆情危机与满意度、感知价值、安全感、场所依恋等变量的关系;对某旅游地进行追踪研究,从事前—事后比较的角度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的旅游网络舆情危机进行对比研究;根据对受众主体进行实证研究获得的结论,构建更具针对性的旅游网络舆情危机预防应对机制,最大程度上避免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

(责任编辑:王学振)

Studies on the Perception of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and Its Behavioral Intentions under the Impact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risis——A Case Study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lsland

FU Ye-qin1,CHEN Xue-jun2,CAO Na3,ZHANG Jun4,LUO Yan-ju1

(1.SchoolofGeographyandTourism,HainanNormal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2.SchoolofHumanities,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74,China;3.SchoolofTourism,HuaqiaoUniversity,Quanzhou362021,China;.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efeiNormal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Abstract:An acquaintance of visitors’ changes in their percep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s and their behavioral intentions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in the prevention, response management and follow-up restoration of tourism network opinion crisis. With Hai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 study i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survey,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factor analysis, the cluster analysis, the mean value analysis and some other methods. As shown in the study, firstly, the perception of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and its tourism behavioral intentions, which include the direct impact, the indirect impact, the price perception impact and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impact of the tourism network opinion crisis, can affect the four common factors; secondly, as tourists can fall into three types such as sensitive tourists, neutral tourists and permissive tourist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ourists of diverse types in their respective percep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tourism network opinion crisis; thirdly, most tourists' characteristics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ir percep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s and their behavioral intentions; while some variables such as the frequency of tours to Hainan, their family life cycle, their occupation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mong various tourist groups have mor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ir respective percep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s and their behavioral intentions .

Key words:tourism network opinion crisis; the percep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s; tourism behavioral intentions;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6)-01-0113-07

作者简介:付业勤(1984-),男,四川攀枝花人,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新媒体与传播研究;陈雪钧(1978-),男,通讯作者,湖北黄石人,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研究;曹娜(1989-),女,江苏宿迁人,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研究;张俊(1987-),男,安徽马鞍山人,合肥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旅游安全研究;罗艳菊(1975-),女,湖北潜江人,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05

基金项目:2015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旅游舆情危机事件对海南旅游地形象感知的影响及行为意向研究”(编号:HNSK(QN)15-15);2014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省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编号:HNSK14-09);2015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旅游网络舆情危机感知及其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机理研究”(编号:Hnky2015-17);2014年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科研启动资助项目“我国出境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内容、现状与应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