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统筹 创新机制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2016-06-12 23:23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6年3期
关键词:昆明市提质公办

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昆明市认真落实有关要求,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在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同时,把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与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实现对中央、省委、市委决定内容的全覆盖,强化各项改革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通过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通过学前教育增量提质三年行动方案和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昆明市学前教育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和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2008年以前,昆明市学前教育处于“三少两低一大”(投入少、总量少、优质少、普及率低、质量低和城乡差距大)的水平。2008—201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放活两块市场(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改革思路,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民办学前教育,使民办学前教育占学前教育的比例达到90%。2011—2013年,组织实施第一轮学前教育增量提质三年行动,通过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公办和民办并举、创新机制等形式,着力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和保教质量。2014年起,在全省率先实施第二轮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政府主导、结构调整为重点,努力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入公办幼儿园难、入民办幼儿园贵”的问题。

一、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高位统筹,改革创新,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坚持高位统筹。昆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历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坚持高位统筹和规划引领,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昆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成立了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全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今年,又将学前教育纳入正在起草的《昆明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创新发展机制。先后制定《昆明市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的有关规定(试行)》《昆明市中小学幼儿园区域布局调整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针对不同时期学前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发展学前教育,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机制。

(二)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促进学前教育增量提质

加大资金投入。2011—2014年,共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约4.3亿元,用于全面改善学前教育办园条件。从2010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 300万元的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民办幼儿园的奖励和补助。从2011年起,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3 000万元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公办或公建民营幼儿园的建设和补助。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多元投入,独立举办或合办公益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加快项目建设。2011—2014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加快推进学前教育项目建设。一是实施闲置校舍改建项目 172个(不含嵩明和安宁);二是实施农村中小学或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建设336个,已完工项目271个,未启动项目65个;三是实施农村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项目127个,已完工项目127个;四是实施农村推进试点工程14个,已完工项目7个,在建项目7个。2010—2014年,全市幼儿园共计增加307所。

实施增量提质。切实加强优质幼儿园的达标创建和晋级升等工作,着力扩大优质幼儿园占有比例。目前,全市省一级示范幼儿园由2010年的93所增加到141所,净增48所,增幅为51.61%;其中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由11所增加到22所,净增11所,增幅为100%。充分发挥优质幼儿园的辐射功能,采取“名园融园”等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优质幼儿园领办、承办或联办民办幼儿园或薄弱幼儿园。积极开展省一级一等幼儿园对口帮扶郊县(区)幼儿园工作,促进城乡幼儿园的整体提升。

完善资助体系。高度重视贫困家庭幼儿资助工作,不断完善资助政策,从制度上保障不因贫辍学。从2012年起,对公办幼儿园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在园幼儿进行资助,并于2013年扩大到民办幼儿园。截至2014年,共争取上级资金2 900余万元,用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问题;2014年资助贫困家庭幼儿3.9万人次。

(三)创新机制,拓宽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培养机制。2014年,昆明市政府与昆明学院签订《免费师范生招生协议书》,委托昆明学院连续3年每年招收培养包含学前教育专业在内的100名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到农村学校(园)任教。目前,全市有8所中等职业学校增设了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已突破2 000人。

拓宽补充渠道。在实施国家特岗教师计划基础上,从2012年起,结合实际,将市级特岗教师延伸到学前教育。截至2014年,全市共招收440名幼儿特岗教师到农村公办幼儿园任教,有效缓解了农村幼儿园教师不足的问题。同时,各县(区)也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有计划地招聘学前教育教师,师资紧缺的矛盾有所缓解。

加大培训力度。高度重视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初步建立市、县、园三级幼儿教师培训网络,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各级各类培训,着力提升幼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评选机制,坚持每两年进行一次幼儿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截至目前,全市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分别达到180人和252人,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呈现阶梯式成长格局。

(四)加强管理,强化监督,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规范准入退出。一是加强准入管理,对新申办的民办幼儿园,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幼儿园的设置标准,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严把审批关。二是强化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严格的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消除幼儿园安全隐患。三是完善退出机制,对无证幼儿园采取“分类治理、妥善解决”的方法加以规范,加强指导,督促整改。

加强收费管理。针对公办幼儿园收费过低(自2003年核定收费标准后再未进行调整)的实际,按照非义务教育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在充分调研、深入论证、多方听证的基础上,对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标准进行了调整提高,从2014年秋季学期入园新生开始执行。民办幼儿园由幼儿园根据办园投入和生均培养成本,自行制定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报同级发改和物价部门备案,并公示后执行。每学期开学后,由发改、教育、财政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幼儿园的收费进行常规检查和重点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强化质量监管。努力建立和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市政府教育督导团按照《云南省幼儿园督导评估方案(试行)》,对全市幼儿园开展督导评估,督促指导幼儿园全面贯彻法律法规和国家幼儿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规定,积极推进幼儿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创新,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4年来,昆明市学前教育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以加大投入为基础,以创新机制为手段,以增量提质为目标,以强化监管为保证,积极探索和建立起“投入增加、机制创新、公民办并举、普及率高、管理规范、质量提升”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广面覆盖、初步普及、城乡共同发展的格局,学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自2011年启动实施第一期学前教育增量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14年启动实施第二期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积极开展幼儿园晋级升等工作,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原则,以幼儿园等级创建为抓手,以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和城市幼儿园达标为突破口,积极开展省一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工作,努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与2010年相比,截至2014年底,全市幼儿园由828所发展到1 135所,净增307所,增幅为37.07%,实现了全市130个乡镇和街道幼儿园全覆盖;在园幼儿从15.25万人增加到19.68万人,净增4.43万人,增幅为29.05%。全市学前教育3年毛入园率从76.28%增加到97.31%,净增21.03个百分点,增幅为21.61%。学前教育教职工人数由13 835人发展到20 633人,专任教师人数由8 153人发展到11 149人。通过“名园办分园、名园办民园、名园带弱园”和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县(区)幼儿园的办园模式,扩建和新建幼儿园,稳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优质比例,全市“入园难”的问题得到缓解。通过实施第二轮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政府主导、结构调整为重点,努力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着力解决了群众关注的“入公办幼儿园难、入民办幼儿园贵”的问题。

目前,昆明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6.53%,与全国(67.5%)相比高出29.03个百分点,与全省(63.82%)相比高出32.71个百分点。

猜你喜欢
昆明市提质公办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六步四环”单元教学靶向课堂提质
以“三抓三促”推动服务群众工作提质增效
童眼看兵器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作品鉴赏
公办学校不插手民校,避免“民贵公轻”
神数据
浅谈如何处理“减负”和“提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