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为何越来越火

2016-06-12 15:58
高中时代 2016年4期
关键词:艺考文化课名校

进入春季,艺考如约而至,各大高校的艺考如火如荼。大众的关注点都聚焦在考场上的明星脸或素颜美女。但是这些艺考生中有多少人真正地抱有艺术梦想,到最后又会留下几人走上艺术道路呢?

据统计,今年艺考中1:10的录取比例已经是最普通的了,部分专业甚至达到30选1,而像北京电影学院之类名校的热门专业考取比例甚至达到了40:1。用“轰轰烈烈”一词来形容今年的艺考也毫不夸张,其热度之高比起公务员考试来也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艺考为什么这样火?

若论艺考火爆的原因,首先必须要提崇高的艺术梦。当我们把焦点对准艺考生们的背后时,就会看到他们更为惹人怜惜的一面。在过去的艺考报道里,经常看到家境一般的考生父母省吃俭用陪考,租最便宜的旅馆吃最廉价的午餐,就为了给孩子多省出一次报名费。还有爷爷陪双胞胎孙女考乐器,爷爷自己就是隐匿在山间的自由艺术家,孙女们传承了爷爷的艺术细胞,也加入了追梦大军。今年一位山东考生失去双臂用脚在考场完成作画,他们都是从小便确立了坚定的艺术追求,愿意将一技之长作为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并乐此不疲。

其次从表面上来看,艺考文化分相对较低。这条“金规玉律”在今年号称“史上最难”艺考年依旧成立。按照普通省份的高考分数来说,统考生头悬梁锥刺股,考个500分也就能上个普通二本,但艺考生300分就能上名校,和学霸做同学,这理所当然地成为许多高三家长为文化课成绩一般的儿女想到的捷径。当然今年名校艺术招生文化课分数有所提高,但提高得有限,所以这一条依旧成立。

通过一些参加过艺考学生留下的视频和文字,可以窥见这个群体的考生,只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进行突击式的密集训练,半数以上的人都可以掌握某一门特长科目的皮毛。在接下来的报名环节中再多选择几所高校,便可以广泛撒网争取谋到一两所高校的减分政策,弥补文化课的短板。部分艺考生态的背后,就是这样冰冷的现实——家长和学生面对高考选拔的急功近利。

另外,不光艺考生多,开设艺术专业的高校在近年来呈不正常的上升趋势。一些非艺术类院校也在三年来开设了大量的艺术专业。而美术、音乐、动画设计等艺术类专业花费昂贵是众人皆知的秘密,能说这些没有艺术教育传统、无师资和标准硬件的学校大量开设艺术专业是为了教育而不是为了赚一笔吗?

明星梦,这是第三个原因。这恐怕也是一部分考生家长可能有的心态,叫“放长线钓大鱼”。从备考群体的天文数字开销到跟拍某个艺考生的庞大开支,媒体都聚焦在艺考生的花费上。学影视学表演当然希望某天能当明星、名主持,在聚光灯下在别人艳羡的眼神中收获自己的美好人生,奔向无量“钱”途。用专业的话说,新兴的影视行业,由于它产生的巨大商业价值才被人争相追逐。那么人们每次看到“巨大商业价值”时是否知道究竟这价值有多大?

我们来算算明星艺人的收入来源有哪些:电影和电视剧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肯定是拍一部戏给一部戏的钱,然后由名气带来了附加值,广告品牌活动出场费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千万,这看似轻松的好差事,当然吸引越来越多人想入行。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当艺术家的天赋,而艺考生的归宿也不能只用成为明星或赚更多的金钱来衡量,艺考考的是艺术,靠的是艺术天赋和心灵的升华,培养的是艺术家。如果以出名或发财为目标,未免背离了考生当初选择学艺的初衷。

猜你喜欢
艺考文化课名校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Creative Cram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合理安排训练 树立学习榜样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杜绝艺考腐败案从制度设计开始
艺考生如何“逆袭”
艺考生不能轻视文化课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