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喉外肌状态的歌唱发声训练方法

2016-06-18 11:02
戏剧之家 2016年10期

向 松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21)



有关喉外肌状态的歌唱发声训练方法

向 松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成都610021)

【摘 要】喉外肌状态与歌唱发声有着密切的关联,对特定的肌肉进行训练,让利于发声的肌肉着力并逐渐强大,让不利于发声的肌肉放松,可以使歌唱的发声能力大大提高,让发声训练事半功倍。笔者依据嗓音科学原理并结合实践总结出几组训练方式,希望能为广大的声乐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喉外肌;歌唱发声;张口练习;嚇气练习;舌甲间隙

喉外肌以舌骨为界,分为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嗓音科学并参考由已故著名嗓音科学家林俊卿先生提出的科学发声的有关肌肉练习,总结出几组训练方式,列举如下:

一、张口练习

此练习的雏形来自于林俊卿先生提出的“用抬头方法张口”,适合声乐初学者。步骤如下:

(一)放松下巴

上半身站定,口微闭,舌放松,双手扶住放松的下巴,两手食指放在下巴正面处,拇指轻按下巴底部,单凭手的力量按压下巴,使嘴开合,下巴不得主动发力,拇指随时检测按压部位是否用力,使下巴的运动逐渐脱离主动的状态。

(二)固定下巴抬头

在第一步骤的基础之上,后颈发力,抬头看天空,此时后颈肌肉保持收缩,在此姿态上用手进行下巴的开合运动。

(三)张大口

当实现了能用手自如控制下巴的状态之后,可让下巴保持不动且放松,用头后上部及后颈的力量将头抬起,口自然向上张大,总结出一条口诀就是:“前松后紧想抬头”。

二、按压下巴发声练习

此练习可视为张口练习的升级版,适合对有一定歌唱发声基础的人进行训练,步骤如下:

(一)将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做成圆环状,食指第二关节抵住放松的下巴,轻轻下压,缓缓松开拇指,用拇指关节抵住胸前,两指成字母“C”状,此刻尽量松开下巴和舌根,我们会发现此姿态张口很难,须用头颈后部的力量带动口盖慢慢张开,此动作每天进行百次以上,假以时日,待张口时上口盖能占主导地位,便可按步骤往下进行练习。

(二)去掉食指的下压动作,松开下巴。双手扶住下巴,用拇指轻轻按压下巴底部的肌肉,目的是检查其是否放松,下巴保持不动,眼睛向上看,后颈肌肉稍用力以带动口盖张开,动作必须要放慢,时刻留心下巴和舌根肌肉是否放松。如果做得正确,会感受到一股微小的力量将舌根向口外推出,每天重复此练习200遍以上。

(三)发声时下巴及舌部的肌肉(舌骨上肌群前部肌肉)不参与,而且不能说任何字音,张开口盖后仅让气流冲击一下声带,待声带振动发声,已与下巴、舌根肌肉无关,便可用此法稍微低头发声,仍然不能想着发任何字音,更多的像是“叫唤”而非“讲话”或“唱歌”,这是在脱离下巴和舌头的姿态下张口自然发出的介于母音“e”和“a”之间的音节,要感觉气流从腰部往上冲击声带,发出的声音直冲上头顶且非常响亮,该练习所发的声响是结合了咽道共鸣的声音(类似于婴儿啼哭),长期练习能使发声动作脱离下巴、舌头和颈部相关肌肉,达到科学发声的目的。

三、嚇气练习

此练习是结合呼吸的喉外肌训练。

(一)练习时左手食指与拇指放于舌甲间隙处,右手放于腹部,张口向内迅速“嚇气”,舌部放松,舌骨不得下降,甲状骨向下运动,舌甲间隙加宽。吸气时放松颈部,舌骨下肌群不得明显收缩,腹部隆起,要感觉气只是经过颈部直达腰腹部。呼气的动作要依靠腰腹部来完成,颈部不能参与。两手的作用仅为检查各部位状态,为各部分自主调节提供参照,不得刻意加劲。

(二)待上一步骤的感觉成型之后,可将双手手背置于颈部两侧(其作用仅为检查,为调节肌肉状态提供参照,不得用力按压)进行“嚇气”,练习时颈部肌肉一定要放松。

(三)待舌甲间隙情况及颈部肌肉状态达到要求后,可结合发声进行训练,但要在低声区找到发声时舌甲间隙自动保持距离的感觉后(喉咙有效打开),才能逐渐向高声区过度。

文中所陈述的三种训练方法要因人而异,可按步骤全部练习,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两项进行训练,并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黄永旺.实用临床嗓音医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6-9.

[2]韩德明,RobertT.Sataloff,徐文.嗓音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16.

[3][英]梅里贝斯.邦奇.歌唱动力学[M].韩丽艳,蒋世雄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88.

[4]林俊卿.“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8-10.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092-01

作者简介:

向 松(1981-),男,四川人,声乐硕士,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研究方向:结合艺术嗓音医学的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