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江南古镇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2016-06-21 01:42祁红亭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盐官海宁古镇

■祁红亭/文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江南古镇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祁红亭/文

一、新型城市化对古镇发展带来新机遇

最新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强调了在城市化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对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带来了新机遇,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江南水乡古镇是江南地域文化的象征和历代智慧的结晶,其魅力不仅在于小桥流水,更在于江南特殊的自然、社会和人文因素形成的别具一格的水乡生活风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江南水乡古镇面临着自然衰落和人为破坏的双重压力。因此,在当前国家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中,要主动把握好新型城市化发展机遇,统筹推进新旧建设、基础设施、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一体化。江南水乡古镇既要创造性的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对待保护与开发,也要避免唯市场经济需求的庸俗化和功利性,应当充分考虑文化传统的活态性、变革时代的文化流变性以及文化转型期的文化濒危性,充分尊重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形态,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沿着保护-继承-再生的路径,使江南水乡古镇随时代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盐官古镇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分析

浙江嘉兴盐官古镇不仅拥有“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这一江南水乡古镇的独特风貌,也拥有丰厚的历史遗存。盐官景区内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海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个,文物点23个,还有不少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盐官有“袖珍式历史名城”之称。1991年盐官古镇成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2010年被列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一)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1.地理位置。盐官古镇处于杭嘉湖平原,浙江省北部、长江三角洲南端、钱塘江北岸,西距省会杭州45公里,东至上海145公里。盐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平均海拔为5.3米。古镇南临钱塘江,东部邻下塘河,古镇自古为水运交通要道,杭金公路(旧称沪杭国道)横越镇区南部,沪杭高铁、沪昆高速、杭浦高速等通道贯穿海宁市域,杭浦高速盐官出口就在景区内,沪杭高速最近出口距盐官景区仅18公里,盐官景区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交通极为便利。

2.历史沿革。盐官是一座千年古城,据古城北侧徐步桥和盛家埭等古文化遗址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定居生息。盐官之名始于西汉,最初实为官名,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吴王刘濞煮海为盐,在海盐县西南境任命了一位“盐官”(司盐之官)。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海昌县改为盐官县,这是“盐官”作为建置名的发端,此后盐官(县、州)之名一直沿用至元天历元年(1328年)十月,使用时间长达1106年。唐贞观四年(630年)置盐官市。永徽六年(655年)盐官县治迁此,盐官遂成为城厢,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始有盐官镇之名。自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到抗日战争前以及自1949年3月至5月,盐官均为县(州)治所在地,也是县(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9年5月海宁全境解放后,5月20日海宁县人民政府成立于盐官镇,6月16日移治硖石镇,盐官遂成为海宁五大建制镇之一。1958年,并入钱塘江公社。1961年,划出复建为镇。2003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盐官归入盐官观潮景区。

(二)历史文化景观

1.古街巷与古民居。盐官古镇内部原有环状护城河和丰富的水系,现存的建筑格局主要是沿南北向人民路水系(如今已被填埋)和东西向坝瓦堰水系自然展开,形成了“卜”字形的空间发展格局。目前保留最为完好是古邑路宰相府第风情街,并有陈阁老宅、王国维故居、一经堂、杨兵部宅等众多故居民宅。其中陈阁老宅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于宰相府第风情街,是清代大学士陈元龙故居,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建筑端肃,布局雅致,现存有“陈家三宝”——享誉书法界的明代陈氏法帖碑刻、雍正帝御赐的“躬劳著训”九龙原匾和树龄600余年的古罗汉松,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物价值。

2.历史古迹与遗址。盐官古镇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现有鱼鳞石塘、安澜园遗址、拱辰门水门(北水城门)等多处。其中最为著名的盐官海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盐官镇南门外,全长1100平方米,其建筑包括天风海涛亭、占鳖塔、中山亭、镇海塘铁牛等。海塘始建年代不可考。唐时称“捍海塘”“太平塘”,宋时名“海晏塘”,其时仅为土塘,金、元时方行柴塘、石塘,明时改用木柜装碎石鳞沙叠成长堤,清始筑鱼鳞石塘(断面呈梯形,如同鱼鳞,故名)。现存鱼鳞石塘建于1736年,海塘为条石海塘,工程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工程技术价值。

3.庙宇和庙宇遗址。盐官现存的古庙宇有海神庙、五土庙、城隍庙及安国寺遗址等。在这些寺庙之中,尤其以海神庙最为出名。海神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由当时的雍正帝下旨,皇家拨专款修建的一座仿宫殿式建筑,以祭祀浙海之神,咸丰年间大部分建筑毁予兵燹。光绪十一年(1885)重建,内有清代四帝所赐御匾五块,以及极为罕见的雍正、乾隆合题的父子双皇御碑,素有“江南紫禁城”之誉。另外安国寺遗址现存的三座石经幢为唐代所建,我国最早出现的石构仿木经幢,座身镌刻有“九山八海”及束腰浮雕蟠龙等图案,是艺术价值相当高的珍贵文物。

(三)人文民俗资源

1.历史名人与家族。盐官古镇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历代可考进士共计56人,并涌现出宋代出国状元张九成、明代戏曲家陈与郊、明末清初诗人陈之遴、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当代知名女作家陈学昭等众多名人。特别是明清时期人才辈出,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一门三人四阁老、六部五人七尚书、三十二进士”的渤海陈氏家族;其次是杨兵部(杨雍建)家族先后出了七个进士;王氏家族先后出了五个进士;还有王氏、朱氏、居氏、周氏、吴氏、徐氏等也堪称书香之家,并留存有各具特点的家训,形成了丰富的家训文化。

2.海宁潮与观潮习俗。由于钱塘江特殊的地理环境,钱江潮潮涌至盐官“占鳌塔”时,会形成“一线潮”横贯江面,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气势恢宏、壮观天下。观潮之风最早始于唐代,南宋时尤其盛行。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即所谓“潮神生日”这天潮水最大。据钱塘候潮图载:“八月十八日独大,远观数百里,如素练横江,稍见潮头高数丈,卷云堆雪,混混沌沌,声如雷鼓犹不足以形容之。”朝廷就选择这一天作为观潮节,并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此后遂相沿成习。目前盐官仍然传承着观潮节这一习俗,节庆期间开展观潮、祭潮、追潮、弄潮等系列活动,并举行盛大的文艺表演,再现海宁潮文化的风采。

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海宁皮影戏自南宋以后随着宋氏南迁而传入海宁,在盐官与当地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相融合,并吸收了“弋阳腔”等古典声腔,改北曲为南腔,形成以“弋阳腔”“海盐腔”两大声腔为基调的古风音乐。曲调高亢、激昂,宛转幽雅,配以笛子、唢呐、二胡等江南丝竹,节奏明快悠扬,极富水乡韵味。同时将唱词和道白改成海宁方言,如“蚕花戏”等成为当地民间婚嫁、寿庆、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海宁皮影是文化交融、糅合的产物,成为盐官的一大艺术亮点,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盐官古镇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其建筑、历史、民俗、文化等蕴含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首先,盐官古镇展现出了江南水乡特色与吴越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其次,盐官古镇拥有天下奇观海宁潮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潮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镇这种独特的风情及古镇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了大批游客,江南水乡古镇逐渐兴起了旅游热,成为人们观光休闲的好去处,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逐渐凸显。

三、盐官古镇保护现状分析

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许多具有鲜明江南水乡特色的古镇在建设现代化城镇中遭受了严重破坏,盐官古镇也不列外。从20世纪90年代起,海宁市政府开始依托钱江潮和盐官古镇这一自然与人文资源,做起观潮旅游这篇文章,走上了保护与开发之路。

(一)保护与开发的情况

1.编制规划加大开发。从20世纪80年代初,海宁市政府就开始陆续对盐官古镇的一些古建筑进行修缮,1983年至2000年,累计用于历史文化建筑维修的经费为680万元,2000年到2006年达1600万。2007年至2008年,编制了《盐官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在仔细排摸历史地段和街区各类文物古迹和民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一环、两带、九区”的总体规划,有步骤、分阶段,按照原有的风貌进行或保留、或整修改造、或拆除工作。

2.整片街区得以保留。在盐官镇开发过程中,政府在仔细排摸历史地段和街区各类文物古迹和民居的基础上,在文物点周边划定保护区域,进行了整体保护,有步骤、分阶段,按照原有的风貌进行修复和恢复。古镇内比较典型且保存相对较为完好的历史地段和街区主要有两处:南门直街、古邑路。南门直街长约300米,西侧民居保留完整,反映当时的历史风貌;古邑路长约600米,现在改名为“宰相府第风情街”,沿街建筑形式丰富,既有枕河而居的院落,也有中西合璧的商铺,有着浓厚的水乡风貌。

3.注重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国皮影戏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宁皮影戏是江南皮影戏的典型代表,自南宋时从杭州传入海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海宁十分注重挖掘民间皮影艺人和传承皮影艺术,如今在盐官古邑路上专门有皮影戏馆,每天定时开放演出,向人们展示这门古老艺术。盐官还将观潮节这一传统节日加以弘扬。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都要举办中国国际钱江观潮节,在继承传统观潮风俗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丰富多彩的大型歌舞和传统民俗风情展示活动,再现了古代沿江百姓祭潮治患、喜庆安澜的恢弘场面。

4.注重挖掘民间传说。盐官古镇与历史上好几位皇帝都有关系,据传唐宣宗李忱就在盐官安国寺落发为僧;清代的雍正帝下令在盐官修建了一座酷似皇宫的海神庙,所供海神据说与清皇室关系微妙;据传清代乾隆与海宁陈家的渊源给小镇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佳话,身为海宁人的金庸,就曾以此为题材演绎了一部名为《书剑恩仇录》的武侠小说。盐官还将这些与帝王特殊关系的历史故事通过现场演绎,让人们有了直观认识。

(二)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水网体系遭到破坏。河道是古镇街巷发展的脉络。古镇区周围原有护城河环绕,另有城河塘、宁郭塘、宁袁塘与护城河相通。古镇内地势平坦,河道纵横,古镇东侧的下塘河向南与钱塘江相连;南北向有沿人民路的河道、东西向有沿古邑路的河道以及沿春熙路的河道。古镇的格局也主要沿着这两个河道延伸。目前,沿人民路和春熙路的河道在建设过程中被填埋,仅留下古邑路附近的坝瓦堰河道及古镇西北部的数处水塘,而且坝瓦堰与护城河连接处的河道也已经被截断,水乡古镇的水已经失去了灵性。

2.空间肌理破坏散乱。由于受历史性破坏和建设性的破坏,许多见诸历史记录的古建筑被烧毁、拆除,古镇区部分建筑年久失修,正面临破败、损毁趋势。目前,古邑路的道路、巷弄和建筑基本保留着原有的空间格局,但是春熙路、人民路和宣德路两侧街巷空间被大大拓宽,尺度改变严重,部分历史建筑被拆,不少居民对旧建筑进行随意拆迁和改造,破坏了这些老旧建筑的原真性。核心区外围不断地受大尺度的道路和现代化建筑的渗入,新旧相邻的传统镇区肌理较乱,古镇原有的格局被严重破坏。

3.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古镇原有的功能逐渐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备,古镇内绿化、公共活动空间及文化娱乐设施较为缺乏,卫生等配套设施不齐全,原有的交通模式与现代交通相冲突,居住环境质量不符合当代人的要求;大部分古建筑通风、采光不足,并且缺乏必要的厨卫设施;部分古建筑年久失修,正面临破败、损毁的情况;古镇原有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地位丧失,导致了发展缓慢、经济落后。

4.传统气息日渐消失。因受盐官古镇中心偏移、商业无序开发以及现代生活习惯、理念的渗入,加上古镇未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化的生活需求,古镇区域内缺乏对青年人的居住吸引力,青年人基本上已搬迁到新城区,目前老街区以中老年人居多,60岁以上的老人所占比例达到20%以上;外来游客逐年增多,特别是节假日游客剧增,使原本宁静、悠闲的古镇变得浮躁和喧闹,传统生活气息也随时代发展日渐消失,古镇逐渐失去往昔的活力。

四、盐官古镇保护与开发对策

盐官古镇的发展之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江南水乡古镇的一些共性问题,也有盐官自身的特点。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应充分抓住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有利契机,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要求,在遵循原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保护原则的基础上,依照文化传统的活态性、变革时代的文化流变性和文化转型期的文化濒危性,沿着保护-继承-再生的路径,通过激发古镇资源潜能的释放,以及与外部发展机遇的合理对接,使古镇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一)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推进古镇的合理开发

1.强化措施,全面保护。江南水乡古镇是我国城镇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更是地域文化生命力的鲜活生动的“活”博物馆。应以更具前瞻性、长效性的眼光,树立整体性保护并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理念。整体性保护是指一种活态的文化保护,不只保护历史建筑和城镇空间,更重要的是保护居住于其中的社会阶层,并通过适宜的环境与政策提供,使这些社会阶层连同他们所创造的制度、精神文化一起,融入到现代社会的生活秩序中来。盐官古镇的保护应当在精心维系古镇空间环境的同时,使古镇所蕴涵的文化底蕴绽现出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生命力,形成物质环境、社会网络、无形文化“三位一体”的江南水乡文化整体性保护,展现古镇的古色古香与维系古镇发展的历史真实性。

2.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古镇的保护不应只局限于老城区,而应从镇域或县域甚至更广度的视角来进行整体规划、加以保护,才能使古镇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盐官应制定合理的城镇发展规划,将老城区完整地加以保留,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古镇的原有风貌特色,在此基础上另辟新城区。比如苏州就是保护旧城与发展新城结合的成功案例。盐官古镇虽然护城河以内划定了风情街、仓河沿护城河、北市巷、敦庄路等历史保护区域和地段,但是在古镇内还有很多历史价值不高但也值得保存的老房子和老弄堂。对近现代遗留的建筑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区别对待,适度保留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又不破坏古镇风貌的建筑。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老城区的大背景来保护和开发,并通过保留、修缮得到后续使用,以此保持古镇风貌的历史脉络的延续性。

3.创新开发模式,拓展融资渠道。要加大加快开发力度,积极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投资的发展路子,在努力增加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主动引导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投入,加快开发建设。要积极调整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吸引民资甚至外资投入到古镇开发中来。针对不同保护与开发主体,有条件地采取独资、股份制、租赁、承包与出让经营权等方式,将景区的开发经营权通过协议形式出让给法人主体,让其在相应的权限及期限内进行合理开发经营。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协调、解决好古镇开发投资、经营管理、文物与环境保护等问题,让盐官古镇得到合理、有序、高效的开发建设。

(二)挖掘资源,加强宣传,提高古镇的知名度

1.依托自然资源,拓展旅游项目。盐官拥有世界三大涌潮之一的钱江潮,拥有很多江南水乡古镇所没有的独特优势,盐官要进一步发掘“观潮”的内涵,并围绕着观潮这一活动,拓展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一是进一步丰富观潮内涵,形成观潮、祭潮、弄潮等一系列与“潮”有关的观光体验活动,推出“一潮三看”“月下听潮”等活动项目。二是开展科学考察和科普旅游,可吸引自然科学工作者来盐官进行地质、地貌、水文和海洋等考察旅游,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科普教育旅游。三是景点旅游与周边观光,景区内的景点只要半日游或者一日游就可游览完成,观潮也受到季节、时间的限制,因此可以依托周边农村田野,开发一些新的旅游项目,如充分利用好盐官城北村这一海宁市重要的蔬菜产地,开展农业观光活动,感受田野自然气息。

2.挖掘人文资源,提升旅游品味。人文资源不受季节的限制,可以丰富旅游淡季的内容,对盐官古镇旅游市场的开发起到映衬作用。古镇人文资源开发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反映江南水乡文化。盐官除有“天下奇观”的海宁潮、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的“鱼鳞石塘”、世界最大的室内木雕佛之外,还拥有众多的历史人文资源。除一大批全国、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外,名胜古迹多、历史名人多成为盐官古镇的一大特色。盐官还有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如潮文化、盐文化、名人文化、蚕桑文化、宗教文化、家训文化等,还有不少历史传说故事。对古镇的开发要充分发掘这些文物古迹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充分挖掘当年乾隆皇帝四次来到盐官的饮食起居,突出餐饮文化特色,形成观光游憩与帝王餐饮相结合的新形式。

3.加强对外宣传,提高盐官知名度。首先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提高盐官古镇的知名度。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制定盐官古镇的整体宣传促销计划,组织专业人士及本地资深人士一起,深入查看现存的街巷、建筑、景点,收集挖掘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名人轶事、传说故事等,做好古镇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的图文和影像资料的整理,丰富宣传的内容和吸引力。同时,要利用多种方式多渠道开展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等现代媒体进行宣传,特别是在各地重要交通港口、枢纽等处进行宣传营销,提高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组织面向全省、全国的各类文化赛事评比活动,举办摄影、绘画、理论研讨等活动;出版各类宣传古镇历史文化的图书、刊物、专辑,丰富古镇宣传的内容。

(三)遵循规律,提升功能,促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1.注重保护的人民性。每个古镇都是一部承载着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变迁的活历史,也是一座凝聚着世代居民劳动和智慧结晶的建筑艺术。所以水乡古镇的保护不应局限在物质方面,更在于由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所呈现的活态文化。因此,在政府主导下的保护与开发,要维持和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权利,开发中要做到既低碳高效、又能与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紧密结合,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要进行充分保护,以展现古镇的历史生活风貌,传承古镇的历史文脉。同时,在各级干部群众中大力普及古镇保护知识,是他们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抵制急功近利和文物贩卖和破坏,充分调动当地居民保护古镇的积极性,以充分依靠人民的力量来推动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在这方面,丽江古城、桐乡乌镇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

2.提升古镇的功能性。古镇首先是一个城镇,是一个生活的载体。由于古镇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得它有别于普通的现代城镇。但不能过于夸大古镇“古”的特殊性,而忽视它作为“镇”的基本城镇功能。古镇同样要服务于生活在其中的人。古镇里主要有居民和游客两大群体,对古镇而言,形形色色的游客毕竟只是过客,只有生长、生活在镇里的居民才是古镇的主人。因此发展盐官古镇旅游业,要考虑不能超过古镇自身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努力保护古镇邻里日常交往的生活空间,注重提高古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居住质量,保护好古镇的地方文化。

3.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江南水乡城镇在从农耕到小手工商业社会漫长的演进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与生活形态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在一代代传袭和潜移默化中,维系和充实着历史城镇独特而丰富的物质空间环境。古镇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继续发展,作为社会的一个承载体,古镇的开发要避免成为都市里的“微缩盆景”,它还应具有一般城镇的功能,尤其是基础产业、社会结构、文化教育不可或缺。要突破单纯的物质环境保护,转为对社会经济的综合考虑,注重古镇内生机制的建设,积极培育自身特色的产业结构,使盐官古镇成为连接大都市与乡村、推动城市化建设的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特色小镇。

(作者单位:中共海宁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盐官海宁古镇
刘海宁作品(一)
国家在场:从清代滇南盐官营看国家边疆治理
天下奇观海宁潮
番禺“盐官厨”释读
子文同学的一篇发掘日记与广东汉代“盐官”
也谈“番禺盐官”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海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