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偏差

2016-06-22 11:49张潇
戏剧之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国电影成绩偏差

张潇

【摘 要】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整体上处于快速上升的背景,银幕数量、观影人次和影院设施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可是,在为所取得的华丽成绩欢呼的同时,我们还要对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偏差有清楚的认知,其中有三方面的偏差表现得尤为明显:商业电影高歌猛进,艺术电影艰难前行;电影题材同质化,创新能力不足;综艺电影粗制滥造,叫板传统电影美学。只有正确对待这些问题,才能促进中国电影长久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中国电影;成绩;偏差

中图分类号:J9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94-02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在国际上可谓是扬眉吐气,中国电影市场超过日本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银幕数量、观影人次和影院设施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面对如此强劲的市场扩容,我们仍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电影的发展仍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消费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释放,“忧”的是在市场消费的竞争力扩大的同时,中国电影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电影业健康发展的问题,这其中所产生的偏差需要我们给予正视,以促进中国电影长远健康地发展。

一、商业电影高歌猛进,艺术电影艰难前行

电影产业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中国制造”的票房神话,中国电影的票房成绩单堪称华丽。《美人鱼》以30亿的票房神话跃居内地影史第一,热闹的票房市场使“五亿”已成为票房是否大卖的分水岭。可是,似乎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不同标签,注定了票房市场的不同景象。“身体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①成为中国电影产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在商业电影高歌猛进的同时,艺术电影却陷入票房魔咒,总是遭遇票房与口碑的倒挂。娄烨的电影《推拿》虽有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的光环,但上映5天票房成绩不足200万;2011年口碑爆棚的《钢的琴》票房为640多万;2011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蔡尚君的《人山人海》票房仅100万左右;在上映之前就取得良好口碑的电影《闯入者》因为上映时与以黄晓明、杨幂等大牌明星主演的《何以笙箫默》撞车,在院线的排片量少得可怜,致使最后只收获了几百万的票房。导演王小帅发文抗议这种不公正的现象,虽得到许多电影人的支持,却无力扭转影片票房惨败的事实。

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在标签不同的前提下,所取得的票房成绩令人瞠目结舌。更糟糕的是,院线为了取得高票房,将许多大投资、大导演、大明星的为标识的主流商业大片攻占院线,排片率极高,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创下票房奇迹,可是票房与口碑却背道而驰;而那些以艺术探索、人文反思、现实关照见长的艺术电影在商业大片的挤压下艰难生存,纵然口碑极好,却始终敌不过商业电影的营销手段。

近年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票房比较(不完全统计)

事实上,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电影理论上不仅不冲突,而且还应该互为补充,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但在一味追求电影票房的文化氛围中,两种不同形态的电影呈现出剑拔弩张的对立状态,鲜有对话,更谈不上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了。

虽然电影票房确实是很重要的指标,没有投资人愿意拍摄一部没有人看的经典影片,但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有各种类型电影的存在。娱乐并非是电影的唯一属性,在娱乐中有足够的启迪和向善的引导,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完电影之后充满正能量,也许才是电影应有的追求。

二、电影题材同质化,创新能力不足

当下浮躁电影圈的另一现象也堪忧。电影是高投资、高回报的行业,但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一部电影的成败可能关系着一家公司的生死存亡。1980年,好莱坞影片《天国之门》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投资方联艺公司的廉价出售。为了避免投资失败的噩梦重演,投资方倾向于选择已得到市场检验的类型片来进行投资,这就为电影题材的同质化、单一化埋下了伏笔。值得注意的是,当下中国电影圈沉醉于“大IP”“大数据”,某种程度上,这种为回报率最大化所打造出的“产品定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电影市场建立在所谓数据分析上的同质化制作现象,甚至出现了更加明显的跟风、抄袭乱象,这对中国电影的多样性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

众所周知,从2009年李芳芳执导的《80后》开始,经历了微电影《老男孩》和风靡一时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几部影片的预热后,赵薇的电影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启了青春片的滥觞,青春片成为电影拍摄的主要类型,《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左耳》都相继进入观众的视野,通过再现青春岁月,唤起观众的怀旧情绪,进而获得情感认同,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然而,在诱人的票房成绩的刺激下,青春题材电影以惊人的趋同,迅速构建自己的类型特点,题材同质化、单一化,这种最偷懒的创作方式打着“做类型片”的幌子,以光明正大的方式消解着观众对类型片的审美建构,并且严重损害了电影人的创作热情,阻碍了中国电影的多样性发展。

动画片《汽车人总动员》被指严重抄袭好莱坞的《赛车总动员》,其海报和卡通形象涉嫌抄袭,被日本电视台报道。观众对此片也并不买账,在沉重的压力下,《汽车人总动员》悄然下线。国产动画的创作一直是中国电影发展的短板,可是这并不能成为抄袭的借口。一些毫无底线的投机商为了得到政府补贴,抄袭国外影片,粗制滥造,在批量的复制粘贴中,消解了原作模本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名副其实的“山寨”品、媚俗商品,伤害了观众的观影热情,但这种影片却可以顺利过审,这是相关部门需要自省的问题。

电影题材的同质化、单一化,乃至抄袭影片的产生、运作,背后所折射出来的不仅是当下国产电影创作中原创能力低下、文化精神缺失的问题,还有社会主流价值的错位所造成的“电影美学和电影表达的拜金主义、拜物主义、拜技主义迷失。”②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杜绝这种不健康的创作现象。中国电影还处在“如何讲故事、打动人”的入门阶段,要将影院的观影竞争力转化为创作的实力可能还要很长时间,这就需要中国电影人的艺术自觉来推动中国电影内容实体的发展。电影领域需要的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花百色,中国电影人的艺术视野显然还需要更开阔一些。③

三、综艺电影粗制滥造,叫板传统电影美学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在谈及“快餐式”的电影生产和营销现象时,博纳影业集团的总裁于冬忧虑地说:“当看到有6天拍一个电影,还能豪取7亿元票房的现象时,我们做电影的人感到汗颜。”众所皆知,这矛头直指近年来新兴起的综艺大电影。

综艺电影并没有严格的电影分类概念限定,一般来说,从热播综艺节目衍生出来的电影,在综艺节目衍生版权的基础上,综合同版权综艺节目的情节和产品特性,具有泛娱乐化概念的一类电影,我们称为综艺电影。④

综艺电影一经产生,便掀起了新一轮的票房热潮。其中《爸爸去哪儿》以7亿票房横扫春节档,《奔跑吧兄弟》自上映以来势头难挡,三天已拿下2.3亿票房,这些成绩让业内人士感到吃惊。然而与其票房一路飘红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种制作周期短、见效快、收益丰厚的综艺大电影在热映中饱受诟病,受到圈内大咖的口诛笔伐,被有关导演和评论家称之为“异类、畸形之花、电影自杀”;著名导演冯小刚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该现象的抨击;北京电影学院黄式宪教授认为:“综艺电影是文化洼地上开出的畸形之花,断然肢解了电影作为艺术要讲一个好故事、触及心灵并具有审美感染力的根本特征。”

这些搬上银幕的综艺节目,拍摄周期都非常短,而且成本都相当低廉,寄希望于利用节目人气揽获高票房。这种大银幕作品,无需考虑故事是否精彩,是否有艺术价值,更不会顾及电影的传统美学,在美学品位上没有要求,完全不尊重电影艺术,只一心依托电视节目来忽悠粉丝买票观看,目的性极为明确,是纯粹的商业行为。当电影寻求融资时,会用快餐式的商业模式来衡量。

许多外媒都坦言综艺大电影纯属中国人民首创,国外与中国综艺大电影也有接近的电影类型,例如我们熟悉的奥斯卡获奖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其创作灵感也是来自美国高收视率综艺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该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第81届奥斯卡荣获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电影剪辑等5项大奖。美国NBC电视台的热播节目《周六夜现场》衍生出的电影《反斗智多星》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这些作品与中国的综艺大电影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它们走的是标准的故事片流程,有着严格的导演、编剧团队创作,而非中国综艺大电影类的拍摄手法,单纯地消费电视综艺节目本身,观众买票进影院的初衷与观看电影并无多大关系,只是想要延续对于当红综艺节目的热情。最终,综艺大电影只能在银幕停留一段时间,最终会逐渐消退。也许台湾学者焦雄屏所说的“不能拿‘娱乐无罪当做是没有品位的挡箭牌”恰好阐明了正确对待综艺大电影的态度,对于电影的粗制滥造、对电影艺术的不尊重,我们应该坚决予以抵制。

事实证明中国电影拥有不可估量的光明未来,只是在大跨步前进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事物都是在解决问题中向前更进一步地发展的,我相信现在的这些偏差并不是阻碍了中国电影的前进,而是为了让中国电影变得更好而存在,当然,前提是问题要得到妥善认真的对待和解决,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中国电影事业仍然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中国电影要想长远健康地发展,中国电影人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②尹鸿,程文.2011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电影艺术,2012(02).

③邵牧君.中国电影创新之路[J].电影艺术,1986(09).

④袁一民.角色的冲突:综艺电影的电影本质和衍生[J].当代电影2015(04).

作者简介:

张 潇(1991-),女,汉族,山西长治市人,电影学硕士,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研究方向:影视产业与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中国电影成绩偏差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成绩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剖析累进评分法对体育成绩评定的必要性及其应用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成绩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国产奇幻电影的好莱坞元素分析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
电影表演与女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