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何应钦亲密背后的嫌隙

2016-06-22 09:33张林
领导文萃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何应钦李宗仁蒋介石

张林

“没有我蒋中正,哪有他何应钦”

1935年4月,国民政府根据重新制订的军衔等级,给高级将领颁授军衔,何应钦在八名陆军一级上将中排名在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三人之后,位居第四。其后则是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从名单中可以看出,何应钦是当时国民党中央军系统唯一的一级上将,蒋介石对其的器重可见一斑。

何应钦遇上蒋介石,是他青云直上的开始。他随着蒋介石的坐大一路攀升,被称为“福将”。何应钦的不寻常之处,就是他在处理与蒋介石的关系中维系“主仆”关系的平衡之术。

何应钦是蒋介石的学弟,孙文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由蒋介石担任校长。小蒋介石三岁的何应钦在同窗好友王柏龄的引荐下加入蒋介石的创校行列,担任总教官一职。和一般军人威严的形象不同,何应钦多了文人的气息。

何应钦的独女何丽珠回忆说,当年大家都知道蒋介石的脾气不好,有时候忽然发了脾气,马上说东即东,说西就西,说杀就杀。而相形之下,何应钦则缓和许多,人们常戏称蒋、何二人一个是“严父”,一个是“慈母”。

在北伐战争中,何应钦一直效力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蒋介石建立黄埔党军之时,将第一期毕业生分为两个教导团,何应钦是第一团团长,一直是作战的主力。1925年,在镇压陈炯明叛乱的战斗中,何应钦救了蒋介石的驾,一战成名。蒋介石对他更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之感,甚至以3月12日为他们同生死、共患难的纪念日。

此后,第一团扩充为第一师,何应钦任师长,第一师扩充为第一军后他又任第一军军长。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排共排俄之前,曾经密电何应钦:“广州要人(指汪精卫)联合重要方面(指中共和苏联顾问)反对我,使我处境极苦,我打算下野以避风头。但下野后到哪里去呢……午夜彷徨,筹思无策,我兄其何以教我。”何应钦复电称自己和第一军坚决支持蒋,做好后盾。蒋介石随即发动了“中山舰”事件。

在北伐结束后的军阀混战时期,何应钦按蒋介石的意图,指挥国民革命军先后打败了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阎锡山、张发奎、唐生智和石友三,获一等宝鼎勋章。

打完了军阀,何应钦又负责“围剿”中央苏区,参加指挥第二、三、四次“围剿”作战,但三战皆败,蒋介石大发雷霆之怒。

听话而又有指挥才干,使何应钦官运亨通:成为一级陆军上将,历任战区司令长官、总参谋长、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等职。在黄埔系军官中,人们将蒋、何并称,何应钦位极人臣。

正因为如此,蒋介石对他也不是没有一点戒备。

北伐末期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对何应钦多有抱怨。当时,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通电反蒋,白崇禧等人公开逼蒋下野。当白崇禧在会上要蒋离职时,蒋回顾何。何应钦判断失误,认为蒋气数已尽,竟然一声不吭。蒋伤心异常,拂袖而走。

1928年2月的一天,复职后的蒋介石去南京,直接到何应钦的第一路军徐州总指挥部,撤销了他的本、兼各职,将军队编为四个集团军,蒋自任总司令。

史料研究专家分析:蒋介石最信任的黄埔军人都是由何应钦来统率,所以蒋心里会产生一种恐惧感。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对何应钦的政治态度不是很了解,一直怀疑何应钦是不是有野心。

何应钦主持华北军事期间,由于签订了《何梅协定》,招来一片骂声,只好回南京任军政部部长。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当晚,位于南京中央大学的斗鸡闸,也就是何应钦的官邸内,紧急会议从晚上8点开到第二天凌晨1点,主和的和主战的争执不休。最后,主张动武营救蒋介石成为共识。

但是国民党内早就有人给蒋介石传话,说力主军事讨伐的何应钦对蒋被抓是暗中高兴的,有篡位夺权的嫌疑,他甚至要派飞机轰炸西安。宋美龄给蒋介石的信中也说,“南京城内戏中有戏”。蒋介石被释放后,对何应钦的这次“越位”一直怀恨在心。

1944年11月20日,何应钦担任了近十四年的军政部部长职务被免,由曾經是他手下连长的陈诚接任。但是蒋介石马上给了何应钦一颗定心丸,任命他为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兼参谋总长,主要任务是接受美援装备,整训军队,准备对日军发动攻势作战。国共内战时期,蒋介石基本不再用何应钦了。他成了没有固定的班底、没有属于自己的部队的“摆设”。对于“主人”来说,“管家”易人,更容易集中权力。

1949年年初蒋介石下野,李宗仁成为“代总统”,倾向“国共和谈”的何应钦则担任行政院长,他夹在李宗仁的桂系和蒋介石的中央军之间,左右为难。

备受冷落的台湾生活

何应钦到台湾之后,几乎是从一开始就备受冷落,蒋介石只给了他一个“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闲职,这个部门是蒋介石为安抚失势的国民党军界元老们而设立的。1952年10月,国民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蒋介石连任国民党总裁。在重新选举出的三十二名中央委员和十名中央常委中,均没有何应钦的名字,反而是一直与他不和的陈诚名列其中。这也正式表明何应钦已经被驱逐出权力和决策的中心。

1954年4月,蒋介石第一届“总统”任期将满,台湾当局准备选出新一届的“总统”和“副总统”。由于对李宗仁事件仍然心有余悸,据说蒋介石曾对有关人士打招呼“关照”何应钦。然而已被冷落数年的何应钦深知其中的奥妙,遂以年老力衰、无意仕途为由婉谢。从头衔来看,何应钦还兼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等一大堆闲职。半生在战场上度过的何应钦不无伤感地说:“我现在什么都不打了,只有三打:一打桥牌,二打猎,三打球。”

这个时候的何应钦已经只剩下两种功能,一是凡有党国要人宣誓就职之类的仪式,何应钦都担任“监誓人”;二是不遗余力地吹捧蒋介石。

1987年初,已经在台北荣民医院住了接近一年的何应钦病情开始恶化,虽然医生竭尽所能,希望用最好的药物和一流的设备延续其已经高达九十九岁的生命,但是何应钦依然没有走到人们期望的百岁门槛。10月21日上午,何应钦死于心脏衰竭。

(摘自《名人传记》)

猜你喜欢
何应钦李宗仁蒋介石
一张抗战照片引发的历史解释
李宗仁尊师若父
何应钦与一九三七年川康整军
胡友松和李宗仁
胡友松和李宗仁
书院文化对刘显世、王文华、何应钦等人物成长的影响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
李宗仁军事思想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