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品种两广二号母种复壮研究

2016-06-23 08:50黄红燕浦月霞汤庆坤陈枝马靖羽
广西蚕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母种孵化率性状

黄红燕,浦月霞,汤庆坤,陈枝,马靖羽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家蚕品种两广二号母种复壮研究

黄红燕,浦月霞,汤庆坤,陈枝,马靖羽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针对生产中两广二号出现的抗性下降,发育不齐等不良性状,开展两广二号母种高温复壮研究。通过设置高温多湿的培育环境,利用定向培育和系统分离的复壮改良方法,对两广二号4个亲本母种进行定向系统分离,选留抗高温多湿环境的蛾区和个体进行留种继代,统计分析各继代批次的健康性、蚕茧质量、卵质指标,并与现行生产系作比较,得出两广二号四个亲本的母种经过高温复壮改良,初步形成稳定的抗高温系统。该系统在温度29~30℃、相对湿度85%的环境条件下,与现行生产品系在25℃、相对湿度75%的环境条件下,强健性、茧质、卵质等指标都无显著差异。

两广二号;高温复壮;高温系统

桑蚕夏秋用品种两广二号(932·芙蓉×7532·湘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指导所(现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东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合作选配的四元杂交种[1-2]。该品种具有强健、高产、优质、易繁、适应性广等优点[3]。1992年通过广西自治区品种审定并推广应用,成为了广西的主推品种,目前的年发种量占广西年用种量的90%以上。两广二号的推广应用,为广西蚕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家蚕品种遗传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当不同基因与基因型的频率被打破平衡,就会发生变异。再优秀的品种,在生产上使用一定年限后,性状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如长期片面的选择、不合适品种要求的地域条件、气象条件、饲育管理,桑叶质量等,都会引起蚕品种变异,失去原有的优良经济性状[4-5]。两广二号作为广西的当家品种已推广应用20多年。经过多年的繁育继代,受环境条件及人为选择等因素影响,性状发生了一些改变。如近年来,部分蚕区反映两广二号在高温季节出现了抗性下降,发育不齐的现象。为改良两广二号在生产中出现的不良性状,维持其强健、高产、优质、易繁的优良特性,防止随着繁育代数递增或长期优越的繁育环境,造成品种抗性、经济性状和良种繁育性能等方面的退化,更好地延长品种使用年限,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原种场于2012年下半年采用人为设置高温多湿环境条件,进行定向培育和系统分离的方法对两广二号各亲本的母种进行复壮改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两广二号亲本母种来源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原种场保育的芙蓉、932、7532、湘晖母种。供试蚕种为2012年春母种批选留母种,与生产所用母种相同。

1.2 技术方案设计

针对两广二号高温季节抗性下降的不良性状,人为设置高温高湿的培育环境条件进行抗逆性筛选,用系统分离的方法,选择抗性表现好的蛾区留种继代,兼顾经济性状和繁育性能,目标是形成一个比现行生产品系更抗高温,但其他经济性状与现行生产品系相当的高温系统。

1.3 复壮改良方法

2012年秋设置小蚕期1~3龄温度32℃、大蚕期4~5龄温度30℃、全龄相对湿度85%~90%饲育,蛹期保护及制种温度30℃、相对湿度85%的环境条件,两广二号4个亲本芙蓉、932、7532、湘晖母种各收蚁30个蛾区,选留虫蛹统一生命率最高的6个蛾区制种,其中芙蓉、932、湘晖都能正常留种继代,7532制种时能正常交配,但全部母蛾都不能产卵,第二天继续用新鲜雄蛾再交,仅产下几粒不受精卵,分析应是连续高温破坏生理机能。2013年春调整复壮方案,把温度降低,采用小蚕期30~31℃,大蚕期29℃,蛹期保护、制种期28℃,相对湿度不变。芙蓉、932、湘晖从2012年秋留种的的蛾区中各选择产卵性能较好的30个蛾区收蚁饲养,继续进行抗逆性筛选,选留强健性最高的6个蛾区留种继代,每年春秋各继代1次。2013年秋期,7532重新从生产品系中选择30个蛾区饲养开展高温复壮改良,参照其它3个亲本开展复壮工作。至2015年秋,芙蓉、932、湘晖继代7代,7532继代5代。选择留种蛾区时,前期重点考虑强健性指标,选留高温条件下体质强健的蛾区留种继代,后期除考虑强健性指标之外,考虑了茧质等经济性状指标进行综合选择。

1.4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两广二号4个亲本母种复壮饲育区卵期、蚕期、种茧期的调查方法参照母种繁育的调查方法进行,随机抽取复壮系各继代批次及2015年秋生产系各5个饲育区的蚕体强健性指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茧质指标全茧量、茧层率,卵质指标孵化率、不良卵率作为分析数据,对这些数据用6SQ统计插件for Excel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温复壮系与生产系成绩

两广二号4个亲本的母种,在高温多湿环境培育初期,都出现生命力、蚕卵质量及经济性状衰退的现象,经过几代选择分离,选留抗逆性强的蛾区及个体继代后,4个亲本均表现出强健性逐渐提高,经济性状与生产系差异逐渐减少的趋势。各期复壮系及生产系的繁育成绩见表1~4。

从表1看出,芙蓉母种2012年秋季接触高温多湿环境时,其强健性、卵质及经济性状等各项指标下降明显。虫蛹统一生命率降低到89.86%,比同期生产系降低7.00%,死笼率比同期生产系增加47.00%。全茧量比同期生产系低0.28g,降低17.28%。不良卵明显增多,不良卵率达到12.25%,是同期生产系的34倍,蚕种的孵化率也下降到84.13%,比生产系降低了14.77%。经过进一步繁育继代,卵质逐年提高,各期的孵化率、不良卵率指标与同期生产系差异逐渐缩小。强健性指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前期与同期生产系相比差异较大,到2015年强健性大幅提高,全茧量等经济性状也逐步稳定。经过7代繁育继代,芙蓉复壮系的各项指标与同期生产系逐渐趋向一致。

表1 芙蓉母种高温复壮系各期成绩及同期生产系成绩

从表2可以看出,932母种2012年秋接触高温多湿环境时,卵质指标下降明显,其中孵化率降低了14.58%,不良卵率是同期生产系的15.7倍,但从2013年春开始,孵化率逐步提高,除2014年秋外,其它时期与同期生产系成绩相仿。在进一步的繁育继代中,不良卵率逐渐下降,与2012年秋相比明显降低,但某些时期与同期生产系相比仍偏高。2012年秋接受高温多湿环境时,强健性指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与同期生产系相比差异不大,但2013年强健性下降明显,2014年开始又逐步提高,到2015年与生产系差距逐渐缩小。

表2 932母种高温复壮系各期成绩及同期生产系成绩

从表3可以看出,湘晖母种2012年秋在高温多湿环境条件下主要表现为卵质下降,孵化率降低了9.22%,不良卵率是同期生产系的11.5倍,但从2013年春开始逐渐恢复。强健性与生产系相比,前期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3年秋和2014年春,与同期生产系相比差异较大,后期逐渐提高。从2015年春起,湘晖复壮系的强健性指标与生产系的指标差异逐渐缩小。

表3 湘晖母种高温复壮系各期成绩及同期生产系成绩

从表4可以看出,7532母种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卵质指标变化不大,各期孵化率与同期生产系差异不大,不良卵率前期与生产系相比偏高,后期差异逐渐减少。强健性前期与生产系相比差异较大,从2015年春起,强健性开始提高,接近同期生产系指标。

表4 7532母种高温复壮系各期成绩及同期生产系成绩

2.2 方差分析

对两广二号4个亲本各期复壮系及2015年秋生产系的孵化率、不良卵率、全茧量、茧层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作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两广二号母种复壮系各期成绩与2015年秋生产系成绩方差分析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除了7532的孵化率各期无显著差异,芙蓉、湘晖、932各期的孵化率、不良卵率、全茧量、茧层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都有显著差异。

2.3 多重比较

分别对两广二号4个亲本母种的孵化率、不良卵率、全茧量、茧层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作多重比较,结果见表6、表7。

从表6可以看出,经多重比较,芙蓉复壮系的全茧量从2014年春起,与2015年秋生产系没有显著差异,表示全茧量从2014年春趋向稳定,茧层率指标2015年春、2015年秋都与2015年秋生产系无显著差异,表示茧层率从2015年春趋向稳定;强健性指标虫蛹统一生命率及死笼率从2015年春起稳定;卵质指标孵化率及不良卵率从2013年春起,各继代批次间及各继代批次与2015年秋生产系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表示芙蓉复壮系的卵质指标已经稳定,说明芙蓉蚕卵质量稳定性好,即使在高温多湿条件下,也能很快恢复品种的特性。

932复壮系的全茧量从2014年春开始,各批次之间及与2015年秋生产系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全茧量从2014年春开始稳定;茧层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孵化率、不良卵率从2015年春起与生产系没有显著性差异,各项指标趋向稳定。

表6 芙蓉、932母种高温复壮系各期成绩与2015年秋生产系成绩多重比较

从表7可以看出,湘晖复壮系的全茧量从2014年秋开始,各批次之间及与2015年秋生产系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比2014年秋稳定;茧层率前期较为稳定,后期波动比较大,还需继续筛选;强健性指标从2015年春开始稳定,各期无显著差异;卵质指标从2013年春起,各批次之间及与2015年秋生产系之间都无显著差异,说明湘晖卵质指标受高温多湿影响较小,能很快恢复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

7532复壮系继代的数量没有另外三个品种多,经济性状指标全茧量、茧层率波动较大,但从2015年春期开始也基本稳定,与2015年秋生产系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卵质和强健性相对较为稳定。2015年复壮系各项指标与现行生产系相比无显著差异。

表7 湘晖、7532母种高温复壮系各期成绩与2015年秋生产系成绩多重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3.1 通过高温复壮改良初步形成了新的抗高温系统

从分析结果可看出,两广二号四个亲本的母种经过几代的高温复壮改良,在温度29~30℃、相对湿度85%的环境条件下,与现行生产系在25℃、相对湿度75%的环境条件下相比,强健性、茧质、卵质等指标都无显著差异,初步形成了新的抗高温系统。

3.2 采用定向培育和系统分离的复壮改良方法是可行的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人为设置高温多湿环境条件,进行定向培育和系统分离的复壮方法,对两广二号母种进行复壮改良是有效的。对于家蚕品种复壮的方法,一般会采取品种内杂交,一是利用同个品种在不同地域形成的不同地方系统杂交,二是利用品种育成时形成的不同小系进行杂交;再就是利用一些特殊的品种进行充血杂交来提高某个经济性状。这些复壮方法都是利用了杂交优势,再继代时,基因分离,杂种优势衰退,性状不能固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本试验采用的定向培育、系统分离的复壮方法,是利用高温多湿条件来淘汰抗逆性差的蛾区和个体,选留具有抵抗高温多湿环境的蛾区来继代,保持了品种原来的综合性状,继代时不易发生分离,达到筛选强健系统的目的。

3.3 需进一步开展各级蚕种繁育及农村试养工作

本次仅通过高温复壮初步形成了母种抗高温系统,尚未开展繁育原原种组配原种、生产一代杂交种及农村试养工作。是否能用以生产,还需进一步观察继代母种各项性状的稳定性,同时开展三级原种繁育、一代杂交种繁育及农村试养工作,调查其在不同生产环节及高温多湿条件下,强健性、繁育性能及经济性状表现,为今后应用于生产提供依据。

3.4 继续探讨不同的方法对现行品种进行复壮改良

吴克军[6]、刘敏[7]分别报道利用不同保存品系循环杂交充血对云蚕7、云蚕8恢复饲养成绩,降低散对率等有效果,刘光锋[8]报道利用原种桂蚕1号和桂蚕2号对薪杭、白云、54A等,进行充血、回交,有一定的复壮效果。下一步将进一步探讨多种复壮方法,如引进两广二号不同地方系统比较分析,并利用不同地方系统进行杂交,筛选出表现优异的杂交形式,再进行回交固定等,探讨其它复壮方法对两广二号的复壮效果。

[1] 顾家栋,李宝瑜,沈昌平,等.桑蚕夏秋用新品种“两广二号”的育成[J].广西蚕业.1995(1):44-48.

[2] 李宝瑜,潘少茜.家蚕新品种两广二号选育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1994(4):37-40.

[3] 顾家栋,姚福广,蒙霞君.桑蚕夏秋用新品种“两广二号”(932·芙蓉×7532·湘晖)原种、杂交原种及四元杂交种的性状[J].广西蚕业通讯.1992,29(2):85-89.

[4] 王丕承.家蚕品种体质的退化与复壮[J].蚕桑通报.1981,630:1-6.

[5] 余昌伟,陈海鹏,陶涛,等.家蚕春用品种青松·皓月的复壮系比较试验[J].蚕桑通报.2003,34 (1):23-25.

[6] 吴克军,田梅慧,陈松,等.家蚕品种“云蚕7”的复壮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1):377-381.

[7] 刘敏,田梅惠,吴克军,等.家蚕品种云蚕8的复壮与改良[J].蚕业科学,2014,40(2):348-352.

[8] 刘光锋,李军,杜鑫,等.若干家蚕品种的复壮及比较试验[J].蚕桑通报,2007,38(4):15-18.

S882.1;

A;

1006-1657(2016)02-0020-6

2016-04-25;

2016-05-20

信息]黄红燕(1970—),女,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蚕桑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蚕桑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与管理工作。E-mail:gxhhy@163.com

猜你喜欢
母种孵化率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
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孵化率与雄蚕率调查*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金福菇母种、原种培养基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