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小说主旨

2016-06-23 04:30安徽省宿州二中段香转
青苹果 2016年6期
关键词:主旨小说人生

安徽省宿州二中 段香转



如何分析小说主旨

安徽省宿州二中段香转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的第一个单元是小说单元,学生往往对此类课文的兴趣较高,认为有故事情节,也有典型的人物形象,这样的课堂不单调,师生之间也会就某些问题展开较为开放的探讨,形式多样,内容自由活泼。由此看来,学生是喜欢小说的,但是如若让学生课后通读原著,便会有很多人不愿意去尝试,或者把小说的要素深度挖掘,做一番研究,便会有人即刻感觉一片茫然,不知该如何下手了。倘若是试着做一篇或者几篇小说阅读的试题,那将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其实,读小说尤其是经典的小说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做小说阅读题也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思想和情感。只是,我们该如何恰当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般情况下,小说主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小说主要描述的对象,比如事物或问题等,它能反映小说题材的客观含义,二是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生活现象具有的主观意义。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段中,客观反映的是林冲被黑暗势力逼上梁山的人生遭遇,而在作者的主观意识中,则隐含着对封建社会黑暗的政治现实进行的披露和鞭挞。

学生要掌握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首先,通读作品时,一定要细心,认真,边读边思考作者通过作品传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是什么。比如《边城》这部小说,作者自己在总结创作意图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番表述,其实是作者给了我们一把解读的钥匙,有助于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含义。

其次,小说的主题可以通过其中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要素来把握。

很多时候,小说的主题是比较含蓄的,作者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在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由此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的或历史的意义是把握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作者其实是通过塑造别里科夫这个典型形象,来反映沙皇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的,也揭示其凭借讽刺、批判反动和保守势力对社会进步的阻挠和压制的卑劣手段。

2015年浙江卷小说阅读《捡烂纸的老头》中的第五个问题是“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在作答时,首先要提到小说表层的用意,即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但是如果深入考虑一下,就会把人物融进主题里,刻画这个人物,其实是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这样才算是对问题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回答。

另外,阅读小说要透过表面的故事情节探寻蕴含其中的时代气息、社会发展、思想意识以及生命形态等。

比如,对李德霞的小说《马兰花》,考查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问的是情节,很容易在原文找出来,并在答案中一一指出,我们不妨进行如下归纳:(1)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的委屈与隐忍;(2)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3)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但是,如此安排的情节,脱离不了与主旨的关联,所以,答案最后还应有所涉及,即“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小说的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往往会为我们把握主题提供必要的信息。《边城》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说中湘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作品展现了“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主题,奠定了小说的基调,这些能够帮助我们印证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以2015年安徽卷小说阅读《蓑衣》为例,最后一个题目设置为:“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这是一个半敞开的话题,学生可以谈论的角度也比较宽泛,但是最不容易忽视的,恐怕就是环境描写,因为最后两段用景物描写和人物内心独白收束全文,写出蓑衣草长势良好,照应了上文达子的建议,暗示情节发展,进而过渡到思想上,也就是对小说主题的陈述: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体现出人们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现了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当然,阅读小说时,我们还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读者个体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个性气质的不同,使得他们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小说作品,但是很多年来,人们对于这部小说主题的看法众说纷纭,正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绛洞花主〉小引》)因此,阅读小说时,在某些情况下,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观点。

总之,对小说主旨的领悟重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事实上,学生们如果有耐心和兴趣阅读经典作品,通过小说来了解他人(作者)是如何认识、体验生活的,不仅可以帮助自己顺畅地欣赏小说,也有助于积累个体的人生经验。

猜你喜欢
主旨小说人生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人生中的某一天
平淡真实显主旨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