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材料题看历史学科培养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的重要性

2016-06-23 04:28安徽省合肥一中张玉生
青苹果 2016年6期
关键词:牛顿所学科技成果

安徽省合肥一中 张玉生



从材料题看历史学科培养
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的
重要性

安徽省合肥一中张玉生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9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一、信息解读蕴含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的考查

1.认清问题要求是正确解读信息的“关键”。例题有2个问题,第(1)问“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第(2)问“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需要“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在回忆二人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比较,然后归纳总结。

2.认识时代背景是正确解题的“突破口”。高考历史试题“重视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由材料一、二可知以下信息:

(1)二人生活的时代。宋应星(1587—约1666)生活在明末清初,明朝著名科学家,“45岁以后”即1632年以后,撰成《天工开物》(1637年初刊)。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科举取士,加强思想控制,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牛顿(1643—1727)生活在英国社会转型时期,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兴起;通过“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并不断完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宣扬人文主义,神学被打破,思想获得了解放;资本主义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2)二人取得的科技成果。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3)两国对待科技成果的态度不同。明朝士大夫对《天工开物》“不屑一顾”,“《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不敢印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受到学术界的赞颂”,牛顿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

二、例题体现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的积极启示

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储备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辉煌灿烂,长期领先于世界,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进入全面总结阶段,出现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等总结性的科学著作,承古萌新。这些知识对解题具有重要帮助和启示。

2.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异同。从相同点来看,它们都是科学家对自然界奥秘的探求,科学家们勤奋钻研,重视调查研究,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视野。从不同点来看,中国传统科技具有注重应用性、传承性、总结性的特点,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关联密切,较少有重大理论创新;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注重实证,以数学为基础,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对传统科学的突破。

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例题反映出宋应星和牛顿的科技成果及其命运,要求回答出科技成果的特点、背景和导致不同命运的原因。从材料阅读的角度来看,例题没有任何难度,但从解题和参考答案的角度来看,难度不小,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解题的关键有二:首先是反复阅读材料,掌握材料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其次是运用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科技成果的特点”。“背景”可以从个人和时代两个方面分析、归纳,属于个人因素:宋应星科举“名落孙山”,转而探求“致富”之术;牛顿“自幼喜欢钻研科学”。时代因素: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西方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并取得重大进展,增强了人们的信心,向封建神学提出挑战。“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这一问题的回答,首先要认清二人科技成果的命运有何不同?这是回答问题的重点。不同命运:中国政府和民间不重视;英国政府和民间高度重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问题思考:为什么?中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导致士大夫对《天工开物》“不屑一顾”,君主专制、小农经济、科举制度是造成不重视科技成果的社会根源。西方: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解放潮流、反封建神学斗争、专利保护等是促使社会上下重视科技成果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历史学科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的几点思考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提高历史学科分析、比较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需要从基础做起,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夯实基础,牢固掌握基本知识是提高这一能力的基本。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对读书提出的要求,同样适用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方法,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背景、内容、结果、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也可以对异同进行比较,对中外进行比较,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方面进行比较。

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提高历史学科分析、比较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需要结合习题的练习,尤其是高考试题,把做题与思考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高解题能力。

猜你喜欢
牛顿所学科技成果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牛顿忘食
非所学
风中的牛顿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