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男女比例对青少年成长行为影响分析

2016-06-25 17:27刘秋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失衡

刘秋婕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的比例持续升高,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正常值上限107,这是继“人口爆炸”,“银发浪潮”之后又一突出的社会难题,如不能及时化解,将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今,部分高校男多女少或男少女多的现象尤为突出,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给青少年成长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例如,在医学院这个女多男少的环境中,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更加严重,医学院分为中专生和大专生,这些学生都处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中,在这个成长、学习的年纪中,男少女多这个大环境为这些学生以后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也是有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失衡 对青少年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社会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19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了,每出生100个0至4岁的女孩,相应会出生123.26个同年龄段的男生。如此发展下去,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至4000万,这个数字无疑在告诉着人们,中国男女比例推敲的现象已经到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境地。其中,以部分高校男女比例失衡的状况也不容小视,华中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男女比例也同样令人咋舌,在医学院,男女比例也同样达到了5:1,不过是女生居多,当然,这与医学院的专业是分不开的,下面,笔者将会具体分析男女比例失调对其成长行为的影响。

其一,在课堂学习中,男生女生之间的互补性学习会有所衰减。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从教育角度看,一般认为,男性和女性在思维方面各有所长,在男女比例较为平衡的学校或班级中,男生和女生可以在学习中相互借鉴,补短扬长,男生可以学习女生的细心,女生可以学习男生的镇定,这对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对于学生与异性交往组成家庭,都有很大的益处。

其二,在课外生活中,尤其是在学校、院系、班级的各类活动中,男生女生分工协作,各展其长,有助于同学们充分体会和张扬其性别意识和角色意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工作,家庭生活中找准定位,各司其职,比较圆满地履行其社会角色,更好地完成其社会责任。

首先,在自我概念的形成方面,也就是学生对“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的认识方面,可能会出现偏差。一方面,当医学院的女生可能会不自信,从初中到医学院读中专或从高中考到医学院读大专,这些学生身边的同性增多,同性之间竞争增强,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那么客观。

其次,从发展心理这的角度讲,大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是对情感有需求,并培养爱的品质的阶段。但是,不管是在“女儿国”还是“和尚庙”,学生有异性交往的需求,却无法实现,久而久之,会有产生极端情况的可能:一方面,有的学生的情感需求会慢慢地变相从同性交往中获得,从而影响性取向;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不与异性交往,完全投入到学习中,有的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有交往意识和交往需求时,可能在择偶的标准定位,与异性交往能力等方面出现问题。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女性在就业率上绝不低于男性,但并不代表男女平等,所以,女性在就业方面与男性相比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在现实生活中性别限制,性别歧视不是很严重。

在医学院内,根据专业特点和男女比例的特点不难发现,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几乎占了全校师生的半数之多,这所以护理为主的专业,自然成了“女儿国”,国为护理专业自古以来就是女生的天下,在以前,护理专业是不允许招收男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已逐渐接受了男护士的存在,但也是按照比例4%来招收的,所以首先学校应该通过一些报刊或网络媒体向社会宣传和普及男护士的优点。

所以,青少年男女比例对青少年成长行为影响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课外生活;自我概念;性取向方面;中性化方面。

参考文献

[1] 汤兆云.我国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2] 谭浑.当代中国妇女的分析预测[J].社会学研究,1994(3).

猜你喜欢
失衡
中欧国际物流业务失衡因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衡引发的危机及对策研究
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失衡现象评析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当前国民素质缘何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