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快乐学习

2016-06-25 16:48罗秀川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蚯蚓合作伙伴劳动

罗秀川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最大优越性就是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极大的丰富,全体学生在活动中增进了解。由于团结合作、齐心合力,感情日益融洽、密切,学生的意志得到充分的锻炼,在现实活动中培养了学生面对困难的毅力、战胜困难的信心。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由于形式活泼、生动有趣,也就有相当的凝聚力。它与学生好动的特点相吻合,所以特别适合学生个性的发展。

要真正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是主要途径,“创新”是主要取向,只有真正提升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从而有效达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目标。

以往的学习形态大都拘泥于课堂,学生所吸取的信息绝大部分来自于教科书中的描写和教师的描述,而自从有了综合实践活动之后,学习的形态开放了,学生的目光一部分从书本上投向了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不再是纯粹的接受,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创造的欲望。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探索的舞台,而生活为这个舞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彩节目。

让孩子走进自然世界

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神秘又生动的“活”教材,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袤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教师可以作为引路人,把学生引向大自然,让他们在这个大课堂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增长更丰富的知识,增强责任感。

在研究“动物与环境”这个问题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到田野中去挖蚯蚓。他们在挖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在潮湿的泥土中能找到大量蚯蚓。然后我组织学生把蚯蚓放置在干、湿两堆不同的泥土中间,通过观察蚯蚓爬动的方向,以及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分析出蚯蚓最适宜的生活环境。

在大自然中学生分清了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认识了许许多多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规律,提出许多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认识到大自然中蕴涵无穷的科学知识。学生在大自然中参与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和潜能。

走进社区,在社区里感受生活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现实,也为学生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社会课程反映的是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它本身就来源于社会。因此,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在这种前提下,社区、家庭成了学生一个学习生活、学会生活的重要场所。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学生娇生惯养,有的连最简单家务活也不能做,而且不能体会父母的辛苦,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他们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毫无节制。长此下去,于个人于社会都不是好事。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教师不知花费了多少口舌,但收效甚微。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后,我们把这一内容纳入了活动的主题。开展了“今天我当家”“我跟父母去上班”等关于生活主题的系列活动。在“今天我当家”中,我们让学生从早上做早餐开始,打扫卫生、买菜做饭、洗碗洗衣服等家务都让他们自己去做、去安排,切切实实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在“我跟父母去上班”中,让学生亲眼见证父母的钱是需要用智力、用劳动换来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改变他们的思想,得到真真实实的提高。

勤于动手,敢于动脑,体验劳动乐趣

劳动是一门重在实践的技术型课程。传统的劳动教学因场地、器材紧张,或无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而常常被忽视或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只是面对书本学习,学生所接受的只是书本上的劳动知识,却无力面对真正的劳动。创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便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出路。为此,我校先后筹建了劳技室和新世纪地球村,在劳动教育与生活实践中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产、生活的弊端,解决学用脱节的矛盾有了足够的可能性,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协调发展。

劳动基地的创设为学生实现自主发展提供了外在条件。我们把研究的重点落实在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在劳动中学会劳动,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为此我们的做法是: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

对于每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凡是以劳动教育为主的内容,都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时间。我们把劳动、科技、自然教材中凡是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后,用半天的时间进行活动。如,综合劳动课《爱农学农》,我们把学生带到地球村去上课,让学生认识常用的小农具,而且每人选择一部分农具进行实际操作。在农民的指导下,学生开始学习种葱。面对这些几乎天天在饭桌上能遇见却又显得那么陌生的“葱”,他们拿在手上看了又看。

以劳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并非活动完就结束,还必须同平时的生活结合起来,延伸到课外、校外,以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巩固劳动教育的成果。

尊重学生,引导创新,形成学科品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保护他们的自主选择权。

1.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的权利。儿童的思维和成人是大相径庭的。许多教师都喜欢自作主张,替学生选择活动主题,认为自己选择的主题容易研究、好操作。殊不知,学生往往不感兴趣,他们不怕难做,就怕不选他们爱做的,到最后活动搞得寡淡无味,活动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活动要有实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选主题。根据以往活动经验,我们发现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的班级,效果总要好一些。

2.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在活动中,合作伙伴是十分重要的。共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可以成为他们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而一旦选择了合适的合作伙伴,学生的研究情趣会更浓,活动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我们不难想象,如果几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学生成为合作伙伴,在活动中必然会有分歧,而很难取得协调的话,活动的效果就很难保证。好的合作伙伴还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式的权利。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采用各种研究方式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期目的。在采用哪种方式进行研究的问题上,教师有时还是会包揽,以我们自己的意志为准,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我们觉得,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研究更为妥当,这也是注重学生亲历体验的一个方面。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综合实践还是一门新兴学科,既没有教材,更没有教参,虽然没有固定模式可循,但它也给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展示自己的舞台。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书院路小学)

猜你喜欢
蚯蚓合作伙伴劳动
分不开的合作伙伴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美印合作伙伴
“害羞”的小蚯蚓
热爱劳动
挖蚯蚓
挖蚯蚓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