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防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几点思考

2016-06-28 09:09张顺勇
中国应急救援 2016年2期
关键词:战斗力消防战略

陈 强 张顺勇



对消防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几点思考

陈 强张顺勇

摘 要

关键词:消防 战训工作 战略 战斗力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防部队承担的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任务也日益繁重,如何快速提升部队的战斗力,满足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的救援任务需求,已经成为消防部队亟需解决的新课题。加强“战略、战术、战力”研究(以下简称“三战”研究),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消防战训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战略、战术、战力研究的内在要求及意义

2015年7月,湖北消防总队在孝感召开了全省消防部队上半年作战训练与管理教育形势研判会,首次提出各级司令部门要加强战略、战术、战力研究,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根本标准,并将此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消防战训工作的重点工作。

战略研究,简单地说,就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对重大事项进行根本性、关键性、长远性的思考,研究和把握其发展规律。它蕴含着从全局的、长远的、战略的高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消防部队而言,就是紧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步伐,着力当前、着眼长远,分析研究灾害事故特点和规律,狠抓基础性工作,争取战略主动。

战术研究,就是根据我们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分门别类,研究分析致灾因素和灾害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战术措施,配备必要的器材装备,形成训战一体的救援预案。司令机关作为发号施令的部门,必须始终聚焦备战打仗的核心职能,围绕部队担负的作战任务,深化战术研究,着力在解决“如何战”“谁指挥”“用什么指挥”等问题上下苦功,大兴研战之风。

战力研究,就是根据本地区灾害事故特点和消防官兵身心承受能力,分析研究针对性的训练措施和战略战术,在心理上要激发动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在生理上要挖掘潜能,培养锻造业务尖兵和铁人铁军,在组织实战化练兵过程中,不断提升部队战斗力。司令机关必须把求真务实贯穿始终,坚持实战化标准,以谋求战斗力的提升。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实战中什么管用就把什么练好练精练过硬,在近似实战的环境和条件下摔打磨炼,不断提升实战能力。

总之,“战略、战术、战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战略是目的、核心和理论,战术是方法、手段和技术,战力是基础、载体和支撑。战略主要指筹划和指导部队作战的整体方略,以总体性的眼光来看问题。战术体现战略,战略凌驾战术,两者不相分离。战力即基本作战单元的作战能力,是在战斗力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对人员、装备、作战力量结合的评价。战力是战略、战术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战略、战术的应用和发挥通过战力得以体现。

2.消防部队的战斗力标准

消防部队是武警部队序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警种,承担着火灾扑救、应急救援、社会救助任务以及重大活动现场消防勤务等职责。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作战行动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社会稳定,为国家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因此,消防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对消防部队遂行灭火救援作战任务的战斗能力的综合描述。

消防部队作为人民军队序列中的专业应急救援突击队,必须围绕担负的灭火救援作战任务,一切工作向战斗力这个中心聚焦,树立起战斗力标准,深入研究消防灭火救援作战问题,探索灭火救援作战实践,坚持实战化练兵,解决部队战斗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谋求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3.消防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思考与构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防部队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和范围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相比复杂多样的救援任务,消防部队的发展也面临着编制不足、训练设施滞后、装备建设跟不上、指战员能力素质不相适应、训战不一致等诸多问题。本文将以十堰辖区为主线,从战略、战术、战力三个层面来探讨和梳理影响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关键环节,扎实提升实战化水平。

3.1从战略层面来说

建立三个小战区。根据十堰辖区地理环境和灾害事故特点,形成三个小战区,即南部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形成南三县小战区,北部郧西县、郧阳、丹江口(含武当山)形成北三县小战区,市中心茅箭区、张湾区、开发区形成市中心小战区。三个战区主要依照地理位置划分,以便迅速集结形成战斗合力,战区之间和战区内部定期开展拉动演练,强化协同作战能力。一般灾害事故以辖区中队为主,充分发挥主战中队本地优势,较大灾害事故发生后,战区联动机制可确保增援迅速,联合作战效能最大化,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1小时灭火救援圈。

建立三个训练分点和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站。以战区划分建立三个训练分点,解决大型培训基地建设成本过高、建设周期长、轮训时效性差等问题,充分发挥战区优势,整合各小战区的资源,形成三个侧重点不同、功能互补的训练分点。通过组织官兵在训练分点进行集训、轮训,进一步推进实战化训练的有效开展。同时,依托训练分点建立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站,逐步完善鉴定站所需的车辆装备、场地、训练设施,为支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打好基础。

整合社会力量,形成战斗合力。消防部队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面对各种专业救援时倍感压力,发挥民间专业救援力量的作用迫在眉睫。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当前,民间救援队等社会组织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正在不断发展,应按照“平战结合”原则,积极探索在社会组织中发展一批具有特殊专业技术和高空、地下、水下特殊作业人才队伍,作为应急救援补充力量。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救援中,应打破行业壁垒,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吸纳社会专业力量,协同参与救援,弥补消防现役人员数量上的不足,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建立健全基层指挥员考核评价体系。目前,部队正在推行中队指挥员等级达标考核和持证上岗,但指挥员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和专业培训考核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将培养基层指挥员作为部队人才建设的重中之重。十堰支队已将培养基层灭火指挥员列入部队党委的重要人才工程,将职业技能考核与干部晋升挂钩,激发干部钻研业务的积极性。通过加大投入,优化结构,建立基层指挥员后备人才库;二是制定指挥员指挥能力考核评价标准和等级考核制度。结合《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消防员等级达标考评办法》制定完善的等级考核评价标准,成立专门的培训、考核机构,指挥员在任职和晋升时必须经过专业训练,经考核合格方可晋升,指挥能力的评定等级越高,则待遇越高,晋升越快。通过全员普训、分岗专训、等级达标、持证上岗,加快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三是进一步改善基层中队干部待遇,增强战训岗位吸引力。因地制宜出台培养和扶持指挥人才的倾向性政策,从干部任免、技术职称、岗位津贴等方面,充分考虑战训干部的实际需求。对于从事基层中队战训工作,又热心战训工作人员,尽可能安排在中队战训岗位工作,不因提职、晋升等非工作需要调离中队或随意转业,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战训干部可考虑提前晋职晋衔。

3.2从战术层面来说

加强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战术研究。十堰市现有超过100座高层建筑,100米以上公共建筑28栋,住宅建筑4栋,工业建筑4栋,其他建筑1栋;100米以下公共建筑31栋,住宅建筑45栋,工业建筑6栋,其他建筑7栋。十堰市高层建筑数量近年呈快速增长趋势,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快速发展蔓延成立体燃烧,对消防救援形成重大挑战。十堰支队立足现有执勤实力,组织全市消防部队开展整建制实战化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操法训练,模拟高层建筑火灾场景,充分发挥基层官兵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通过对扑救操法的反复研究和演练,强化官兵实装实战训练和协同作战能力,切实提升部队快速反应、攻坚克难的战斗力。

加强高速公路处置战术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十堰市境内的“汉十”“十漫”“十白”“十房”(部分在建)“谷竹”“郧十”6条高速公路相继通车,总里程达到695公里,最长隧道达到6.7公里,公路总里程数中的隧道占比居全省首位,高速公路隧道灾害事故救援成为面临的重大课题。十堰支队先后组织特勤中队、郧西中队、郧县中队、丹江口中队对辖区高速公路及高速隧道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分析高速公路常见灾害事故原因和特点,研究灭火救援对策。组织支队战训骨干开展战例研讨,编制了《高速公路灾害事故救援行动指南》,用以指导规范基层中队的灭火救援作战行动。

加强远距离供水技战术研究。十堰市辖区面积大,城区老旧街道多,巷道窄,大型消防车辆通行困难,所辖县(市)多为山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大型火场往往面临远距离供水的难题。因此,十堰支队先后组织房县、郧西、张湾、白浪、武当山、丹江口、竹溪、郧县、特勤、竹山共10个中队、出动30台水罐车、130余人次参加远距离供水测试。其中,特勤中队开展1000米出两门水炮6支水枪操测试,普通中队开展500米双干线出4支水枪操测试。测试中,消防官兵对水泵供水压力、流量、水枪射程以及远距离供水时间数据进行了精确采集。通过远距离供水测试,组织业务骨干对火场供水技战术进行研究,总结出在消防水罐车耦合供水的基础上利用手抬机动泵与消防水罐车联用的方法增加供水距离、改进消防水带铺设车缩减人力,并指导中队对远程供水方式进行应用,有效解决了辖区多为山区、偏远乡镇消防队到场供水困难的问题。

加强山岳救援技战术研究。十堰市境内有武当山、牛头山、四方山等风景区,地理环境复杂,为满足辖区的山岳救援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山岳救援研究。按照公安部消防局关于“普通中队特勤化、特勤中队专业化”的部署要求,十堰支队联合民间救援力量,整合人才、资源,成立专门组织、制定专项方案、开展专业训练,依托特勤中队组建了12人的山岳救援专业队,大力推进山岳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十堰支队山岳救援专业队在充分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出了山岳峡谷救援操、山岳绳梯救援操等技战术操法,并编写出了《山岳救援专业队建设标准》和《山岳救援专业技术》,为全市消防部队山岳(高空)救援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此外,部队还应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工厂(仓库)类火灾、文物古建筑火灾、化工火灾以及地震救援、水域救援、泥石流救援等技战术的研究。

3.3从提高战力层面来说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具有实际灭火救援经验的基层指挥员和业务骨干总体数量偏少,与繁重的任务是极不相符的。以十堰支队为例,支队共计11个基层中队33名指挥员,大学生干部比例越来越大(占45%),干部也趋于年轻化(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占85%),有5年以上作战指挥经历的只有9人。受编制、岗位的限制,一些懂技术、会管理的士官队伍也大量流失。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岗前培训。中队干部、中队长助理、班长在上岗前组织岗位培训,根据地区实际设定培训的重点内容,强化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另一方面要强化定期轮训和考核。总队、支队在全年定期组织轮训,通过灭火救援攻坚组培训、基层指挥员轮训、岗位练兵比武考核等多种方式强化训练,将培训、考核情况与岗位任职挂钩,督促中队干部加强学习,提升基层中队指挥员的素质和能力。

深化训练改革,推进训战一体化建设。一是贯彻“练为战”的指导思想,开展针对责任区内可能发生灾害的研究,确定训练工作的重点,提高战术训练的针对性,注重战斗编成,开展高效、实用的训练;根据责任区实际情况,经常性组织贴近实战的演练,尤其是在环境复杂、夜间、缺水等不利条件下的实战训练,让官兵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体验灭火作战,熟练掌握基本的灭火救援处置程序和技战术要领;把战术、技能、战法内容综合起来,在艰苦、困难条件下磨炼官兵的意志,不断提高快速反应和协调能力。二是实施科技兴训,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广泛吸纳社会科技成果,运用于灭火救援战斗实践;借助支队级培训基地的先进模拟器材和设施,模拟设置灾害事故场景,在逼真的模拟环境中练战术、练指挥、练协同,不断训练复杂现场的临战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科学安排体能、技能、智能训练比例,遵循“智、体、技兼顾,以智能为主”的训练原则,根据官兵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不同的训练科目和内容,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提升训练效果。

疏通战斗力生成的途径。“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无论是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还是培养战斗作风;无论是提高指挥员指挥能力,还是增强联合协同水平,都要依靠训练。抓训练,关键是训风要严。训风好坏,直接影响训练质量,关乎能否打赢。训练必须紧盯辖区灾害事故特点,一切从实战出发,环境求真、内容求难,考核求严、作风求实,切实增强体能、技能和战术素养,提高部队战斗能力。

强化战斗力标尺的刚性。战斗力标准作为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是部队建设用以衡量利弊、检验得失、决定取舍的标尺。这把标尺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有刚性。刚性不够,就会失去其作用价值,成为“摆设”。古人说:天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只要领导干部带头坚持战斗力标准,就能强化战斗力的刚性,要坚决更新一切与战斗力标准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背离战斗力的做法,做到执行落地、不打折扣。

4.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装备、新的训练手段也越来越多应用到部队,消防部队的战斗力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日益艰巨、复杂多样的灭火救援作战任务,对提高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续不断提升部队战斗力是消防部队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本文从战斗力标准的角度,对消防部队战斗力的生成进行了初步探讨,下一步还需在深入部队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的主要因素和环节,探索快速提升部队战斗力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 李建华.灭火战术[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2] 伍和员.消防战训工作的改革与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从战斗力标准提出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消防部队战斗力标准的内涵,结合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的主要因素,以十堰市消防部队为例,从“战略、战术、战力”三个层面,提出了如何加快消防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对策,研究结果对消防部队的战训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公安消防支队

猜你喜欢
战斗力消防战略
《消防界》征稿启事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战斗力的建议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战斗力爆表的棘龙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