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广西米价年际波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性分析

2016-06-28 02:09谭玉龙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广西省米价晚清

谭玉龙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湖北宜昌 443000)

晚清广西米价年际波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性分析

谭玉龙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湖北宜昌443000)

内容摘要:从清代粮价档案记载的米价数据来看,晚清时期以桂林府为代表的米价发生了6次大的年际波动,广西全省范围米价大体发生了7次大的年际波动,每次波动都是呈上波动,并维持4至5年的波动周期,而且这些波动在方志文献中都能很好的得到印证。同时,影响米价年际波动的自然灾害在这一时段也是频繁、广泛地发生,从方志文献记载来看,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导致了自然灾害期间广西米价的骤然上涨,高出常价数倍至十数倍。数据分析表明自然灾害发生的指数同米价指数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

关键词:晚清;广西省;米价;年际波动;自然灾害

一、广西米价的年际波动分析

对于米价的年际波动分析,笔者采取个案分析与全面分析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个案分析同全省分析相比较,个案分析中可以减少计算过程中对各种不规则波动的消除。我们选择以对桂林府米价年际波动的分析来作为分析广西米价年际波动的个案。桂林府作为当时广西的省府所在地,它的米价具有代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广西米价的面貌。笔者将1840至1910年这个长时段的米价数据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并制成图表以便于观察,如图1所示。

图1 晚清桂林府米价波动图

注:由《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中广西桂林府的米价数据计算制作而得,图中所表示的货币为白银。

我们通过桂林府这一时段的米价图示,可以观察出以下6个特殊的短时段。主要是:1850—1853年、1864—1867年、1877—1881年、1885—1888年、

1902

—1905年、1906—1910年。这6个时段的米价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即6次年际波动。将图表、数据、实录和方志等记载结合起来分析,通过考察实录和地方志等文献的记载来印证数据所反映的米价年际波动情况。1850至1853年米价从1850年的每石1.315两白银上涨至1852年的每石1.485两白银,每石大米约上涨了0.17两白银,至1853年才降至每石1.298两白银。 实录中同样有相关文献可以印证,因1853年广西的米价刚刚回落,米谷并无多余,故“有人奏,广东米价昂贵……粤省岁收歉薄,粮价骤增,粤西米谷,亦不能东运接济……”①1864至1867年米价略有波动,从地方志的记载中亦可得知1866年桂林府出现了“谷贵”②的情况,但这次波动幅度不大,仅上涨了0.08两白银。1877至1881年,米价从每石0.955两白银上涨至1879年的1.272两白银,至1881年回落至1.246两白银,上涨了0.317两白银。其后1885至1888年间,从1885年始,米价在每石1.248两白银的基础上大幅上涨,两广总督张之洞不得不将此情况上奏于朝廷:“西省米贵,匪徒煽动,现办平粜安辑……”③至1886年达到最高,每石2.24两白银,足足上涨了0.992两白银,故“光绪十二年(1886)夏谷复贵”④。1886年冬张之洞再次上奏朝廷,因“广西米缺,拟援案招商买米运回粜买,接济两省……”⑤其后迅速下跌至每石1.605两白银,但仍比1885年每石的价格高出0.357两白银,且自此以后再也未出现低于1885年的米价。自1889年开始的平稳期至1902年结束,这一年米价开始迅速上涨,至1903年达到最高值,每石2.46两白银,之后于1905年再次下降至每石2.253两白银,同样也未回到上涨以前的价格,上涨了0.676两白银。1906年至1910年,这一时期米价一直处于一个急速上涨的过程之中,达到了每石2.773两白银。达到了桂林府晚清时期米价的最高值⑥,上涨了0.292两白银。相较最低值1877年的每石0.947两白银,整整高出了1.826两白银,几乎是1877年米价的3倍,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甚至到民国初年米价仍然非常昂贵,“民国二年,米价飞涨,购买无从”。⑦

图2 广西各府米价波动图

二、晚清广西的自然灾害状况

表1 广西各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表

注:表中的数据系笔者根据唐志敬编著的《清代广西历史纪事》、李文海等著《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等资料统计而得。

在70多年间有877县次发生了自然灾害,平均每年有12个县次发生,自然灾害频繁。为了进一步的厘清这一时期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将上表数据制作成趋势图,看其发展趋势如何,如图3所示。趋势图显示,道光朝灾害相对较少;咸丰初年出现一个高峰,其后渐少;同、光、宣三朝则一直处于自然灾害频发时期,其中光绪中期略有减少;同治一朝出现最高峰。总体而言晚清广西自然灾害非常频繁,特别是同、光、宣三朝。那么,在灾害期间广西的米价又如何呢?

图3 晚清广西自然灾害发展趋势图

三、自然灾害时期广西的米价状况

表2 晚清广西灾荒时期米价表

四、自然灾害与米价年际波动间的关联性分析

图4 灾害时期米价与常价对照图

通过上述的分析, 并结合如图5所示,在后五次米价波动时期或之前都是自然灾害多发时期,这充分说明了二者间密切的关联。但是我们也需要证实这其中存在的矛盾,即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灾害的发生相对频繁,但这时期的米价波动却相对要小。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自然灾害是米价高涨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必然原因,不一定发生自然灾害米价就必然会高涨,这主要是因为还有仓储等荒政机制的存在。那么就广西而言自然灾害同米价波动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关联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二者间的相关性。如表3所示,笔者以十年为单位将这期间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县次同这时期灾害期间的平均米价做一比较分析。下面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表3的数据进行分析,按每十年为一个时段来计算出二者的相关系数R。

在公式中,R表示相关系数;σ2xy表示自变量数列和因变量数列的协方差;σx表示自变量数列标准差;σy表示因变量数列标准差。将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并代入公式中(过程省略),即可得相关系数R=0.825。

图5 灾害增长指数与米价增长指数对照图

年代受灾县均数(x,个)每石均价(y,两/石)1840—1850年3.1823.4651851—1860年11.75.8481861—1870年12.76.61871—1880年9.13.331881—1890年14.35.4571891—1900年11.86.641901—1910年18.412.867

按照统计学中关于相关度的一个标准,相关系数的数值在-1和+1之间。计算结果带有负号的表示负相关,带有正号的表示正相关,越接近于1(-1)的,则表示相关关系就越强;计算结果越接近于0,则表示相关关系越弱。如果计算结果在0.3以下就表示无相关,0.3以上才具有相关关系。0.3—0.5是低相关;0.5—0.8是显著相关;0.8以上是高度相关。0.825是属于高度相关的,故从数据分析来看,自然灾害与广西省的米价波动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

五、结语

晚清70多年间广西省的米价发生了7次大的年际波动,且每次波动都是呈上波动的,即米价都是上涨的,周期在4至5年。因此,广西的米价在晚清时期几乎近一半的时间在发生波动。导致米价发生年际波动的因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自然灾害往往是重要因素。在这一时期,广西有877县次发生了自然灾害,平均每年有12个县次发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范围不可谓不广。而且通过对灾害时期的米价与常价相比,灾害时期的米价要远远高出常价数倍甚至十几倍。总之,从前文通过清宫粮价档案和实录记载结合地方志等地方资料进行了印证分析,通过个案分析桂林府米价的年际波动和全面考察广西省的米价年际波动,并运用统计学的数据分析,都可以说明自然灾害是导致晚清广西米价波动的最直接因素,二者高度相关。

注释:

①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M].台湾:华文书局,1968年影印本,第1847页.

②(光绪)黄泌,曹驯.临桂县志(中册第一)[M].桂林: 桂林市档案馆,1963年,第279页.

③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M].台湾:华文书局,1968年影印本,第2122页上.

④(光绪)黄泌,曹驯.临桂县志(中册一)[M].桂林: 桂林市档案馆,1963年,第280页.

⑤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M].台湾:华文书局,1968年影印本,第2171页上.

⑥这个最高值是经过平均后的,实际值要高于此值.

⑦李繁滋.灵川县志(二)[M].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第1163页.

⑧(民国)林芾桢、于凤文修,蒋良术、戴毓驯纂.灌阳志(卷23)[M].民国三年(1914)刻本.

⑨(民国)唐载生、廖藻总纂.全县志(第9编)[M].台湾:成文出版社,1975年.

⑩(民国)覃先澄纂.武宣志(第15章)[M].民国三年(1914)铅印本,梧州市商业日报承印.

⑦ E.H.Gombrich,IconesSymbolicae:TheVisualImagein Neo-Platonic Thought,Journal of the Warburg and Courtauld Institutes,vol.11.1948.p.165.

A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 Rice Interannual Fluctuation in Guangxi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AN Yu—long

Abstract:The rice price data recorded in the files of food prices in the Qing dynasty shows that the rice price had six large interannual fluctuations in Guilin mansion and seven large interannual fluctuations in Guangxi province in late Qing dynasty. The period of fluctuations lasted four to five years. At the same time, the natural disasters resulting in interannual fluctuations of rice is also a frequent, more broadly in this period of time.Records from the local literature, natural disaster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Guangxi resulting prices rising sharply during natural disasters, often price several times to dozens times higher. The data analysis shows the index of natural disasters has high correlation with the rice price index.

Key words:the late Qing Dynasty; Guangxi province; rice price; interannual fluctuation; natural disasters

收稿日期:2016—03—02

作者简介:谭玉龙(1987—),男,中共宜昌市委党校教师,历史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K252;F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52(2016)02—0044—07

猜你喜欢
广西省米价晚清
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巧降米价
绿色生态经济的减贫效果研究
绿色生态经济的减贫效果研究
《10端午粽》教学设计
“水稻抗议”
论晚清民间戏曲中的“皇权隐退”
有情总被无情恼
更正说明
包饭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