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服务民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2016-06-29 00:41斐,黄
电视技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生大数据政府

李 斐,黄 丽

(1.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番禺区服务委员会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1400;2.广州星海数字电视金卡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400)

运用大数据服务民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李斐1,黄丽2

(1.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番禺区服务委员会办公室,广东 广州511400;2.广州星海数字电视金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400)

摘要:大数据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而服务民生逐步成为了政府最主要的职能。在分析大数据服务民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数据资源的整合、服务安全标识认证、行为监测与评价、服务应用四方面进行的实践探索,希望对业内同仁有所启迪。

关键词:大数据;政府;民生

大数据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出服务型透明政府、驱动企业创新、推动社会变革的加速器。在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影响下,政府的角色和治理方式也在不断转变,服务民生逐步成为政府最主要的职能。运用大数据,一方面促进政务大数据发展,打通部门壁垒、节约资源,优化政府服务和监管,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思维观念,助力向智慧政府转型;另一方面提供精细化、实名制的个性化服务,同时探索建立利益导向和社会公德相结合的基层信用体系建设的民生工程[1-5]。

如何真正破除信息孤岛,让数据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使政府在法律框架下利用大数据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体现大数据的价值,这需要从政府大数据平台的顶层设计、政府治理模式上进行新的探索。

1政府急需运用好大数据的背景

当前,随着简政放权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措施的稳步推进,市场准入门槛降低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仅今年上半年,本区就新增登记企业超过5 000家,约占到全区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各类涉及企业信息量爆炸式增长,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大数据对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中国,大数据将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中起到重要作用。

2012年3月,美国公布“大数据研发计划”。2013年,国内10多位院士建议制定大数据国家战略,还有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提交相关议案。2012年12月,广东省启动大数据战略,2014年设立省大数据管理局,下设电子政务处、数据资源处、标准与推广处。广州作为华南的科技和信息中心,有20多年的数据信息积累,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2015年5月,广州工信委下设广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其承载着建设工业大数据库等9项重要职责。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政府要增强运用大数据能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增强政府服务和监管的有效性。2015年9月,国务院公开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纲要》指出,目前我国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拥有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但也存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创新应用领域不广等问题,亟待解决。

2政府运用大数据服务民生的理论探索

2.1大数据理论

Manyika,Chui,Brown等(2011年)指出,大数据是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工具软件的捕获、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一种数据集。Gartner(2012年)认为,大数据是需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创新形式的信息处理方式处理的大数据量的、高速流动的以及高可变性的信息资产,这种信息资产可以增强管理者的洞察力和决策能力。科技美国(2012年)指出,大数据并非一种技术,而是由产生于社会并被企业和政府收集的大量原始信息引起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既对理解政府的可获数据造成了挑战,也为利用大数据来提升政府业务创造了机遇。涂子沛(2012年)认为,大数据一般以TB为存储单位,需要使用特殊的软件工具进行处理分析。通过对大数据的整合分析,可以带来更高的利润和更大的发展。

IBM白皮书指出,可以用4个特征来定义大数据(4V属性):数量(Volume)、种类(Variety)、速度(Velocity)和真实性(Veracity)。IDC(2012年)认为大数据是具有“4V”——Volume,Variety,Velocity,Value属性的数据。其定义与IBM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认为大数据应包含价值性(Value)的属性,指的是从对大数据的利用中所获取的价值与技术投入的花费比,大数据往往呈现出价值密度低的特点。

科技美国(2012年)指出,大数据并非一种技术,而是由产生于社会并被企业和政府收集的大量原始信息引起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既对理解政府的可获数据造成了挑战,也为利用大数据来提升政府业务创造了机遇。

2.2大数据理论在政府服务中的运用

政府大数据服务架构如图1所示。

图1政府大数据服务架构图

2.2.1政府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

政府数据资源的整合是智慧政府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大数据实现包括基础设施层、技术支撑层、数据库层三层。底层基础设施层又包括系统软硬件、平台设计、CDN、负载均衡、容灾备份中心等具体模块;技术支撑层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应用、社交网络、身份认证等具体功能的核心技术整合支撑;数据库层将打通政府各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的渠道,实现政府各部门数据资源的协同共享、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

2.2.2加强服务安全标识认证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大数据,通过新建、提升、改造、整合各类信息系统,以提供数据的存储、操作等服务。关键点有三:一是安全存储,通过数据加密把数据使用与数据保管分离,把密钥与要保护的数据隔离开,在产生、存储、备份、恢复等密钥整个管理生命周期实现全过程加密,并利用IC卡作为认证和支付的凭证。二是建立标准体系规范,通过标准体系规范对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编码分类,使各个分属不同类别的数据根据编码规则进行整合和规范。三是确立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网络安全战略,以强化信息网络安全。

2.2.3行为监测与评价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个人在政府部门办理政务、公共事务行为都将产生轨迹,并记录、存储,政府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及时掌握企业、个人的行为、规律与特征,对企业、个人的行为进行检测,主动发现违法违规现象,提高政府科学决策和风险预判能力。

通过平台应用层(具体包括智能化决策支撑平台、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与开放平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平台等)与数据库层对接,将各种政府数据存储、挖掘、分析,并通过具体数据分析模型,对企业、个人的行为进行监测和评价。

2.2.4政府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

服务表现层与大数据平台应用层对接,将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海量数据对经济社会运行规律进行直观呈现,使政府治理所依据的数据资料更加全面,从而降低政府治理偏差概率,提高政府治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与各应用系统对接,掌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公民的共性、个性化需求,主动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提供整合共享的业务应用、开放透明的数据资源、创新精准的公共服务、科学高效的政府决策。

2.3具体设计

2.3.1民生档案为基础,互联互通、大数据运行

政府运用大数据资源,建立各部门互联互通的个人“民生档案”,民生档案可以单一数据库为根目录,以民生档案号和身份证号为总索引,整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公众机构采集的信息,形成众多专题子目录数据库,从而建立起全员人口的电子档案。

2.3.2民生卡为钥匙,一卡多用、智慧惠民

民生卡系统工程建设是以智能卡为载体、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发行集政府为民服务、公共基础服务和便民增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应用为一体的实名制智能IC卡,建设覆盖全区、面向市民的统一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一卡多用”,最终形成信息共享、精准信息推送的大数据平台,提高政府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信息惠民。

2.3.3民生积分为导向,构建信用量化评价体系

民生积分是兑现“政府+社会”公共服务的凭据,根据市民的行为足迹,把“责、权、利、德”四者结合起来计算积分,强调对“社会公德”的量化评价。同时按照“总量控制、科学合理、统筹兼顾、分类管理”的原则,制定全区民生积分分配、计算、兑换、管理等规范,建立统一的民生积分和民生服务体系,建设民生积分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多部门的积分计算与民生服务兑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大数据服务和监管。

2.3.4民生服务为目的,“互联网+服务”模式提供精细化、实名制的个性化服务

通过“互联网+服务”的模式,为市民提供交通出行、医疗卫生、教育培训、便捷支付等全方位服务。各类民生积分信息可共享至民生档案、民生卡,能使用多种方式查询、兑现民生积分,享受各类政府民生服务,实现服务管理功能最大化和最优化,争创基层社会治理新优势。

3“四个民生工程”的优势分析

“四个民生工程”是指民生档案、民生卡、民生积分、民生服务。大数据的技术为“民生档案”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民生档案将政府职能部门和公众机构采集信息的基础数据库互联互通,形成众多专题子目录数据库,从而建立起全员人口的电子档案。并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进行编码、授号,为建设“可控、可管、可信”的智慧城市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卡多用的“民生卡”为精准服务提供了身份标识和安全机制。安全性是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首要前提,采用符合有关规定的信息安全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标准;通过国密算法进行算法加密、搭建安全的服务平台网络架构、清分结算、综合服务平台,以保障卡系统的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不可抵赖性。

“民生积分”以信用为基础,为社会管理提供正能量。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统计监测和数据加工服务,创新统计调查信息采集和挖掘分析技术。加强跨部门数据关联比对分析等加工服务,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调整监管制度和政策,活用政府数据资源,培育和发展社会化征信服务。

“民生服务”为最终目的,政府通过财政资源或政策引导为居民提供的各种免费公共服务或者优惠政策。

“四个民生”工程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强化市民“责、权、利、德”的统一,增强公民自信,提高公民自觉,促进公民自律,实施公民自治,享受公民自由。公民不仅是数据的提供者,政府通过数据平台与公民达成良好的沟通,进行更科学的决策,鼓励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强化社会参与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培育。

4番禺区“四个民生”工程,实践大数据服务民生

4.1顶层设计

广州市番禺区是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3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280倍,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同时人口规模急剧增长,实际服务管理的人口达300万,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在数量上出现了严重倒挂。为解决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与市民基本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的突出问题,番禺区积极实施“民生档案、民生卡、民生积分、民生服务”的四个民生工程。

民生档案以广东省全员人口信息库为基础,整合公安、流管、计生、民政、房管、人社、残联等职能部门采集的信息而建立的全区居民电子档案;民生卡是依托国家数字电视行业金卡示范工程,利用民生档案数据制作的统一服务卡,是番禺居民兑现政府提供的各种免费服务或优惠服务的载体和方式,融汇了民生档案、广电应用、金融服务、卫生医疗等应用;民生积分指根据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制定的积分管理制度生成的积分,是兑换公共服务的凭证,民生积分同时记录在民生档案、民生卡中;民生服务指政府通过财政资源或政策引导为居民提供的各种免费公共服务或者优惠政策的总称。

4.2多部门联动,建设民生档案大数据平台

番禺区民生档案系统以广东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为基础,作为民生卡系统大数据的权威来源,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本部门、本行业管理目标和具体工作要求,建设和完善各自业务系统,为民生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提供并共享各项基础数据。民生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存储包括来自各卡应用和服务单位的与个人相关信息资源。以“数据交换、业务自治”模式打破各单位的信息孤岛,安全实现信息共享。番禺区民生档案已完成搭建工作,接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数据,建立了222万全员人口的民生档案。民生档案大数据平台如图2所示。

图2民生档案大数据平台

4.3搭建民生卡系统框架,应用对接、安全保障

番禺民生卡工程是对分散于各职能部门、各应用单位的个人信息应用的综合平台,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推行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支撑。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本部门、本行业管理目标和具体工作要求,建设和完善各自业务系统,并通过公共通信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应用系统连接到民生卡公共服务平台,比如政务应用、卫生应用、交通应用等,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交换共享。同时在民生卡网络交换平台建设中应保障服务应用、交易清算以及各个业务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目前已面向民生档案入库人员免费制发卡82万余张,作为居民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凭证和载体。番禺民生卡密钥体系如图3所示,民生卡平台规划如图4所示。

图3番禺民生卡卡密钥体系设计图

4.4构建民生积分服务管理体系

引入各种类型的民生积分管理,整合各职能部门关于民生积分的管理规定,构建覆盖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全民积分服务管理体系,丰富民生服务内容,提高民生服务能力。

通过实施“四个民生”工程(见图5),全区10.8万栋64.3万套出租屋纳入安全星级管理,覆盖率达94.4%,10万出租屋主和近百万流动人员凭积分享受到了政府13个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免费体检、免费优生优育服务、看电影和购书免费或优惠、景点门票优惠、家庭综合服务和慈善救助、技能培训、家庭教育培训、集体婚礼优惠,赠送租赁保险和赠送电话费等民生服务。1 116名流动人员子女通过“积分入学”办法获得免费入读公办学校资格。

4.5“记录一生,服务一生”

管理、计算兑现积分服务,建立公开、公正、便民、高效的运行机制,提供“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的民生服务。番禺民生服务流程如图6所示。

5结语

国务院《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已出台,意味着促进大数据发展正式升级为国家行动,纲要要求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这一趋势下,在民生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探索尤为重要。作为运用大数据服务民生的创新实践,番禺区“四个民生”工程不断完善政府统一的信息数据云中心,同时通过不断地记录企业、公民的行为轨迹,为政府决策提高了可靠的依据,大幅提高政府提供服务的科学性。

图5番禺“四个民生”顶层设计

图6 番禺民生服务流程图

参考文献:

[1]涂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车品觉.决战大数据[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人民网.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EB/OL].[2015-09-0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05/c1001-27545655.html.

[4]关婉灵.大数据让行政服务更贴心便捷[EB/OL].[2015-09-01].http://news.163.com/15/0805/05/B07V59E700014AED_mobile.html.

[5]郭远洋.智慧城市行业动态“城市一卡通”运营、技术方案设计[EB/OL].[2015-09-01].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A1MzMwNw==&mid=207997422&idx=1&sn=61e99247496195ba9d3f59c0ab17d603&scene=20#wechat_redirect.

Theoryandpracticeofusingbigdatatoservicepeople′slivelihood

LIFei1,HUANGLi2

(1.The office of Service Committee (Panyu district) of State Digital Home Application and Demonstration Industry, Guangzhou 511400, China;2.Guangzhou Xinghai Digital TV Card Co.,Ltd., Guangzhou 511400, China)

Abstract:Big data technology is the revolution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ervicing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government′s main function. Based on analyzing the theories of big data how to service people′s livelihood, the theory is proposed and practiced from integrating the data resources, service security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behavioral surveillance and assessment,service applications.

Key words:big data; government; people′s livelihood

中图分类号:TN919.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6280/j.videoe.2016.03.011

作者简介:

李斐(1985— ),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信息;

黄丽(1986— ),女,双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

责任编辑:许盈

收稿日期:2015-09-08

文献引用格式:李斐,黄丽. 运用大数据服务民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电视技术,2016,40(3):48-53.

LIF,HUANGL.Theoryandpracticeofusingbigdatatoservicepeople′slivelihood[J].Videoengineering,2016,40(3):48-53.

猜你喜欢
民生大数据政府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