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老莫”

2016-06-29 13:28黄勇
北京纪事 2016年7期
关键词:老莫西餐食客

黄勇

位于北京展览馆西侧楼,与动物园猴山仅一墙之隔的莫斯科餐厅,被北京人称为“老莫”,45岁以上的北京人差不多全都知道它。文革前和文革期间,它一直是北京西餐的扛鼎之店,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典范。那时节,去“老莫”吃过饭是一桩可以四处炫耀的资本,非高干子弟或大院帮主,很难成为那里的主顾常客。在我们的青春年月里,“老莫”绝对属于今天的“高端会所”,我这么一说,您总该明白它当年有多高端、大气、上档次了吧?

在最红火的年代,鱼贯出入的“将校呢”“国防绿”“军挎”是“老莫”的食客们特有的标志性服饰。如果只穿着“的确凉”、白边“懒汉鞋”——这是当时平民阶层最牛的行头——进去,您必遭到白眼和冷待。

食客们的交通工具除了小轿车(那时没有私家车和出租车)外,都是进口凤头或国产凭票才能买到的二八锰钢、大链套、转铃的凤凰、永久和飞鸽自行车。不论男女,您要是骑一斜梁的二六女车,都不敢停在“老莫”的门口。腿儿着去的,那都属于臭不要脸一级的了。

您听听,在三四十年前,能够置办起这身行头,拥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而且还能够轻松地付得起“老莫”饭钱的,能是平头百姓、等闲之辈吗?

但这些常客群体的年纪却不大,一般20岁左右居多,女性的平均年龄比男性稍低些。但见他们,男性几乎都是一脸稚气中隐着骄横杀气,喜欢指点江山,透着唯我独尊的霸气。女性则面容姣好,身材匀称,把色调单一的衣服修剪得妥帖合体。她们大多是男性常客的陪衬,无论家庭背景是否深厚,这些女性很少有反客为主,跋扈出头的主儿。那种氛围,还真有点往东十里,紫禁城皇宫里兴旺时的景象。哪像今天,到处是男的跪搓板,女的飞扬跋扈的阴盛阳衰世道。

“老莫”另一个出名的原因,是因为这里也曾是当年打群架的高端场所。前面说的军挎里,一般藏着菜刀或板砖,将校呢的袖管里刚好藏得妥一柄军刺或三棱刮刀。大打出手的结果自然是血色飞扬;而在“老莫”引起纠葛的原因,大多是与男女情事相关。故,事发之后,自然也是桃色漫天。京城的小老百姓对于从“老莫”传出的血色+桃色的传闻总是津津乐道,很快就会添油加醋地杜撰演绎出一部惊心动魄的大戏。这在当年,确实给文化生活极度贫瘠的京城百姓,创造出了别样的福利。

当然,也不是说草民一个也进不去,偶尔也有一两个胆大或不怕死的——譬如像我这样的另类——心里比照着杨子荣上威虎山,悄悄地摸进来一探究竟,要不然我今天也就没资格写这篇文字了。

可即使是像我这样的平民百姓有幸踏入“老莫”,一进入高大辉煌的大堂也立即晕了。马上产生得道升天的错觉,恍惚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了非同凡响的人物。那种感觉,却又和在天安门广场上远远目睹毛主席他老人家站在城楼上,举着绿帽子挥摇的幸福和激动不同——完全是另一番滋味。

那时,确实是被“老莫”的气势镇服了,以为“老莫”几乎是天底下最好的下馆子的去处了。直到出国后才晓得,“老莫”的西餐菜肴水平真不敢恭维,顶多也就是西餐“大众菜”的水平。如果单拿菜肴的水平和北京现在的中餐馆比较,大约是略高于成都小吃、重庆小吃和沙县小吃,略逊于郭林家常菜、大鸭梨的水平,勉强算个中低档了。

但“老莫”的就餐环境,在北京至今也是名列前茅,非等闲之辈敢小觑的。

有人说,现在到那里是吃环境,不是去吃饭。对于这种论调,我不敢苟同。我相信,现在的北京人如果去那里,吃的不仅仅是环境。因为,北京人在那里有太多的故事了,这些故事里有青春,暴力,激进,阴谋,爱情,复仇,欺骗,奢侈,佳肴和奇遇。如果哪个文人闲得蛋疼,完全可以去写一部关于“老莫”传奇的电视连续剧,“老莫”完全符合成功大剧所需要的多种元素。但遗憾的是内容太繁杂了,任何人都将永远也写不到终局便先兀自终老一生。

昨天重访“老莫”,本以为现如今好的西餐厅在北京四九城花开遍地,这里一定是冷清了不少。谁料,12点前到达,被告知座位全满,需要等号了!我拿到的是1号,不知这算是幸运还是不幸?

随后络绎不绝,还有不少食客纷至沓来拿号等候。看来,不仅是我还记得北京这家古董级的西餐厅。我审视着这些甘于排队等候的食客群,猜度着他们的身份。我相信,在他们中有当年的玩主,少不了来这里缅怀回忆;也有当年的平民,掩不住好奇猎艳,迫不及待地要印证旧日的想象和杜撰;自然也少不了外地的游人,他们大多是听说了关于“老莫”无数神奇传闻,或被文艺作品忽悠得找不到北,于是慕名参拜。

再回想起我自己的当年,在这个神奇浪漫的餐厅里竟然没有谈过恋爱!除了与狐朋狗友哨聚过若干次外,唯一与女性进餐的经历,好像只有30年前和当时的女朋友分手时节——不知怎么竟鬼使神差地在那儿吃了我们最后的晚餐。由此可见,我这人的点儿有多悖。今天想起这事,仍然汗颜得不敢面对江东父老。对我而言,“老莫”代表了青春,羞愧,疯狂,奢侈,无奈……

“谁是1号?”没容我展开思想、深入自我检讨,就被服务员叫号请进里面就餐了。真谢谢她了!

就餐时,发现这里除了增加3个助兴演唱的国籍不明的老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三十几年前一样。

当我快要吃完时,不经意间发现,我斜对面那张台子上的一家3口外地人已经走了,被服务员新引领来的是两位年近六旬、体态臃肿、满脸赘肉的妇女。她们迅速、娴熟地点好菜,然后安静地等候着上菜,偶尔轻声交谈一句。菜上来后,她们静静地吃着,没有发出任何声响。瞟着这对安静的步入老年的妇女,我猜想,30年前,一定在这里演绎过属于她们自己的不平静的故事。

(编辑·宋国强)

feimi2002@sina.com

猜你喜欢
老莫西餐食客
鲸餐厅和它的食客们
餐桌上的礼仪(西餐)
OF三谷西餐酒吧
吃西餐
Cartoons
最悲伤的字
就餐卡一下
老莫的期盼
老莫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