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蔡元培爱国思想的启蒙与影响

2016-06-30 22:58陈艳梅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8期
关键词:启蒙五四蔡元培

摘 要:蔡元培是举世公认的爱国者。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充满内忧外患、横遭蹂躏的可耻时代,也是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进行反抗、斗争的英雄时代。他为了救国自强,振兴中华,积极投身到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时代激流之中,走过了坎坷不平的道路。他不停地实践、探索,在进步与保守、革命与反动的多次较量中,也有过动摇、幻想、上当,但爱国思想一直贯穿始终。

关键词:五四时期;蔡元培;爱国思想;启蒙;影响

作者简介:陈艳梅(1967.12-),女,沈阳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科研部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1

蔡元培博学传统文化,二十五岁进士及第,受翰林院编修,然而蔡元培却弃官不做,投身到反清的革命中去,这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之事正源于他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正义感。他“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在历史的转折中最终走向了革命。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激烈冲击之时,蔡元培通过学习西方,及时地意识到二十世纪是教育和科学兴国的时代,是依靠人的素质进行竞争的时代。因此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近代中国的文化教育科学事业中去,他一生所追求的是,在中国建立一个近代化的教育体系,培养人才,以“造成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

时代的要求,救国的需要,为蔡元培发挥自己的才干创造了广阔的天地。他没有像王国维那样把学术研究封闭在书斋里,没有让教育远离如火如荼的政治斗争和革命活动,而是把发展科学,改革教育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任务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辛亥革命前夕蔡元培在上海创立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爱国女学,传授科学知识,把学员输送到革命队伍参加武装斗争等,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在蔡元培的思想上,教育---学术---救国是三位一体的。也就是说通过以科学民主的新式教育,为革命作思想上、人才上的准备,储备必要的力量,达到救国的目的。他不遗余力地传播美学思想,实施美育,完全服从于革命救国需要,是他推行“教育救国”路线和进行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美学思想,不仅贯彻到教育实践,提出德智体美的教育方针,而且贯彻到政治斗争,新文化运动中去,他始终以进步的美学观念,批判封建文艺的利己主义以及艺术审美活动中的消极思想,低级趣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至于他敢挺身而出到封建官僚习气浓重,校风腐败的北大任职,也正是他坚定的教育救国的爱国立场使然。他以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责任感,殷切的勉励学生应该具有坚强毅力,发愤图强;他不仅改造了北大,使其成为焕然一新的中国最高学府,新潮流新思想应运而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中心,而且对整个中国的政治,思想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和震撼。

蔡元培早就看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脱离的危害,并试图以“科学救国”与“美育救国”并举,来弥补这种危害。他明确指出,鄙视物质文明的重要性是错误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方面,二者并非相互冲突,而是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的。他又把美育比喻为人的神经系统,可以起传导作用。由此可见,美育对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重视人类精神文明同步的,便是重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蔡元培多次提到科学与美术的关系来看,便可知其重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中国虽然祖先创造了影响于世界的科学文化,但时至近代,已远远落在人后。必须正视这种差距,不能由于祖先创造了可赞的科学文化,就陶醉沉湎其中;也不能因落后而自暴自弃。重要的是急起直追,要走科学、教育救国之路,就要向西方学习,不仅要学习他们的先进科学技术,更要学习他们的民主治国思想。尽管西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随着野蛮的炮舰政策挤进我们这个东方古国的,尽管它已经在冲击着封建主义的陈旧的经济基础和腐朽的上层建筑。为了彻底改变祖国落后面貌,就要广泛开展科学文化的交流,学习各国的先进经验。总之,他认为要迅速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必须冲破封建的保守主义,决不能继续把自己封闭起来;无论对古对西,都要认真研究、吸收、消化,以求创新。特别是对于吸收欧洲文明,也要注意选择,切不要把那些消极因素也吸收进来,这给“五四”前后意在泛滥的排外复古思潮以沉重的打击,有助于包括科学和艺术在内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蔡元培指出,“文化”从大方面来讲,是由科学与审美两部分构成。它们虽然都属于文化,但科学直接作用于物质文明,而美育直接作用于精神文明,科学给人以知识,审美激发人的美感,两者在意志行为上得到结合,从而产生了自由——美德。所以,科学教育在于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美育在于激发感情、改造世界的兴会。这就是科学与审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根本关系。他一生致力于“科学救国”、“美育救国”,确为后人所敬佩。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和认识的局限,蔡元培竭力主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由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限制,如同他的美育实施流产一样,收效是甚微的。但这种透彻的理论上的论述,却为提倡科学民主、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解放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梁柱、王世儒:《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蔡元培研究会:《论蔡元培:纪念蔡元培诞辰12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猜你喜欢
启蒙五四蔡元培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启蒙探析
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言意共生,语文的“启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