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伪分享”教育现状及其对策

2016-07-04 08:59颜日媛
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正确引导

颜日媛

摘 要: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是幼儿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许多家长仍然对分享的真正意义存在误解,将一些“伪分享”的观念传递给孩子,这给孩子的成长过程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幼儿早期观念的形成影响其以后人生的发展,因此,分享教育十分重要。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正确引导幼儿分享观念,培养幼儿科学分享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家庭影响;伪分享;正确引导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09-01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待人处事十分重要。分享是体现幼儿如何待人处事的重要部分,一些专家在研究儿童行为时也关注了其分享行为,但是仅仅研究其个体的分享行为,忽略了影响其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影响儿童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伪分享”作为一种分享误区普遍存在于大部分家庭中。要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找出应对这一现状的正确方法。

一、正确区分分享与伪分享的概念

分享是体现幼儿待人接事的一种重要行为。在传统家庭教育中,幼儿普遍被灌输“孔融让梨”的思想。在主观意义上,分享应是出于自愿的,客观上来说,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在调查研究中显示,能够主动地与他人进行分享的幼儿往往有较好的人缘我,有较多同伴愿意同他亲近,其性格也更为容易相处,其本人也能在分享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伪分享”则是幼儿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对其他同伴进行分享。这种压力可能来自于父母、老师冠冕堂皇的道理。幼儿在进行这种分享时不是出于自愿的,他们从这种分享中体会不到分享的快乐,甚至会衍生出一种怨念,责怪他人剥夺了只属于自己的权利。这种行为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

二、“伪分享”教育普遍存在于家庭教育中

(一)分享建立在利益交换上。许多幼儿在与他人分享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很大一部分原因则是出于利益互换的基础上,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状况很多则是由于父母的错误引导。在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例子,例如,邻居孩子或者其他熟人的孩子与自己孩子玩的时候,会因为喜欢同个玩具而发生争执,这时候很多父母往往这样教育自己的小孩:“某某的妈妈平常对你多好,有好吃的好玩的总会想到你,你应该也把这个玩具给某某玩。”于是建立在利益交换基础的分享就产生了。这并不是真正出于主观意愿上的分享,而是父母强加于幼儿的利益分享,这种引导不利于幼儿成长,容易使幼儿变得自私、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二)分享违背了本身的意愿。很多时候,幼儿会进行分享,并不是出于自身意愿,而是父母对他们进行强行的道德绑架。当幼儿因为一件玩具或其他东西与别人发生争吵时,若是对方年龄比自己孩子年龄大,父母则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我们应该跟孔融学习,把东西让给哥哥(姐姐)。”若是对方比自己的孩子小,父母则会这样说:“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学会尊老爱幼。”不管幼儿是否愿意,家长总是习惯道德绑架自己的孩子,出于被迫的分享是不会感到快乐的,自己愿意、主动的分享才会是幼儿真正体会分享的快乐。强加于幼儿身上的分享只会适得其反,使其与他人分享的意愿更低。

(三)分享是碍于面子的一种行为。有时候分享则是出于一种比较的心理。孩子被拿来互相比较的状况由来已久,家长总是认为别人的小孩很优秀,先入为主地代入与自己孩子的比较中。在日常生活中,互相比较早已司空见惯。家长总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人家某某多好,懂得把自己的东西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他可能会碍于面子问题或者出于一种比较心理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家长的这种诱导容易使幼儿产生一种攀比心理,不利于其成长,甚至使其自尊心盲目作出祟。

以上的几种分享行为都是“伪分享”行为,他们的分享是由于父母错误引導,皆不是出于自己意愿的分享。这些状况普遍存在于许多家庭中。伪分享的状况广泛存在,却往往容易被忽视,这些状况应引起广泛的重视。家庭的氛围对一个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家长应先端正其态度,摆正其思想。

三、少“伪分享”,重塑家庭分享教育

(一)家长理性对待分享,对幼儿分享进行正确引导。首先,家长应该改变其固有的、不正确的分享观念,幼儿的思想很大一部分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幼儿世界观的形成,幼儿的世界观又指导其今后的行为、处事方式。因此,家长能够理性对待分享,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2-4岁的幼儿,出于某种本性,这时候他们的行为首要考虑的是是否会损害自己的某种利益。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在父母的要求下进行分享行为。5-6岁的幼儿许多表现往往很吝啬,对东西的占有欲也表现得很强烈。他们对分享的理解还很局限,认为分享就是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自己则失去了这个东西的使用权,他们并不懂得分享是一些人共同使用一个东西。这个时期,家长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他们既要用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幼儿分享的真正意义,还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引导方式要求温和有效。这就要求家长能够找到简单正确的方法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家长的言传身教可以促进幼儿分享心理的形成。家长本身的行为会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在生活当中,我们容易发现,如果父母善于与他人分享、富有善心,那么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父母喜欢与他人分享并且能够在分享中获得快乐,幼儿耳濡目染容易形成一种快乐的分享心理,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幼儿的模仿能力、学习能力均很强,这要求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有正确的分享态度。大人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分享行为往往带有更多目的性,因此,能有正确的分享态度并且能够做到对家长是一种考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伪分享作为一种分享误区仍然普遍存在于许多家庭中,端正分享态度是每个父母都应首先做到的。只有态度端正了才能对幼儿的分享做出正确的诱导,使幼儿真正懂得分享的意义,在分享当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分享观念的形成,让幼儿的分享还原到最本质的分享中。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张珍珍,王翼,王俐.幼儿“伪分享”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家庭幼儿分享教育误区的分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5.02 15.

[2]易超.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现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0606

猜你喜欢
正确引导
正确引导孩子的“酸葡萄”心理
论艺术类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
初中生数学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及正确引导
《医学概论》的教学实践和思考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正确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好数学
诱发幼儿绘画灵感的探索
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正确引导 消除网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