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让习作焕发新生命

2016-07-04 15:40郑赛娇
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互动学习多元评价微信

郑赛娇

摘 要:现代社会信息飞速发展,移动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学习者可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不受场地控制,大大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微信作为移动学习的平台之一,用户可通过平板、手机快速发送语音、视频、文字和图片,深受人们喜爱。[1]如何把微信与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有效结合,借助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给学生提供习作微指导、微展示、微交流、微评价的机会,创新习作方式,让微信最大化为习作教学服务,是我们思考和尝试的一块全新领域。

关键词:微信;转变方式;互动学习;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25-02

到了小学高年级,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讨厌上作文课,却又热衷于微信、QQ聊天,有些还经常发微博,在QQ空间写说说、发表日志。要将学生与这些新媒体技术隔离是不太可能,也没这必要。笔者认为,主动探索、认真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传统习作教学两者之间的联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习作教学新方式,才是破解习作教学难题,走出习作教学困境的办法。下面我将从如何借助微信资源,开展以微信为平台的“儿童微习作”移动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微练笔,体验自由表达

(一)微信朋友圈“晒”随笔

“我手写我心”旨在引导学生为真情而抒,为兴趣而写,倡导习作是情感的自然表达。日常生活中,学生用微信、QQ个性签名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已习以为常,相对传统课堂习作教学而言,微信随笔没有结构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要求,可以随性而为,随时抒发,因而孩子们爱写、乐写;同时,手机携带、使用方便,学生喜欢。[2]抓住这点,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微信朋友圈进行“微写作”,鼓励孩子们在微信中抒发自己的心情感受。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笔者没有限定微日记的字数,只鼓励学生真实写出自己生活中的点滴随想,内容不限,格式不限,可以表情、图像、文字并存,也可以是单纯的文字,真正做到微记录。[3]对于微日记,我从不做文笔上的评价,只让孩子们在浏览朋友圈时,互相点个赞,发个表情,或三言两语进行鼓励交流。

这样轻松、活泼、自在的表达环境,有利于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减轻写作压力,无拘无束地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一两句话、一段话真实地表达出来。[4]

(二)微信群聊“话”周记

很大程度上,学生写不好作文是缺乏兴趣,没有素材可言。建立班级微信群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班级管理,后来发现学生在微信群里的聊天话题多样,情感真实,或语音或文字,率真而为,俨然少了平时大作文里的虚假、客套和无病呻吟。于是我思考:能否让微信聊天与习作教学联姻,开展以习作为目的的微信群聊!偶然的机会,我發现很多同学对一种名为《奥奇传说》的游戏非常热衷,那日的群聊天记录一直在刷屏,于是我利用此话题上了一节《我与网络游戏的不解之缘》习作课。我把微信聊天记录导出来,让学生阅读谈论,回忆昨天群聊的心情,谈谈自己的感受,结果学生兴致高涨,那一周的周记学生也有感而发,从容下笔。从那以后,每周五晚上我会准时发布一些话题到群里,让学生各抒己见,有时也让组长轮流发,可以是本周校园生活的热点话题,也可以是文本学习的拓展延伸,比如:结合妇女节的话题——“神奇的三八礼物”,学完《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的话题——“我眼中的火星”,学完《神奇的克隆》的话题——“假如我会克隆”等等。

学生对微信这种新鲜事物倍感兴趣,能冠冕堂皇地拿手机聊天更是一件兴奋的事情,个个跃跃欲试。学生借助微信群交流后再写周记就不愁没有题材了,习作水平低一些的学生可以借助微信的文字聊天记录和语音回放功能,仔细重温大家的谈论,然后有选择性地写成周记。微信聊天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拓宽了学生写周记的素材。

二、微指导,领悟写作技巧

传统作文课的指导虽面向全体,却无法兼顾个体,更不能因材施教。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可以利用微信进行微指导,让学生在短时间里掌握微作文方法。

(一)微信阅读——拓宽写作思路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很多学生习作水平低下,主要源于课外阅读不足,为此,我们利用微信订阅号定期向学生推送一些优秀美文,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共读共赏,做好读书笔记和摘抄,学习其中好的写作方法。比如,《魏老师阅读与写作wlsydyxz》微信公众号,里面有“小学各年级阅读课标要求及数目推荐”“佳作推荐”“他山之石”“美文赏析“名作片段欣赏”等等,可谓阅读面广,类型丰富,是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的一个好平台。有时会针对单元习作特点收集一些好文章的链接发到微信群里供学生欣赏,有时也会推送一些讲述作文技巧的文章,微指导学生掌握片断的写作方法,充实写作素材,积累学习语言,比如:《作文开头最经典的二十种方式》《写作文的八大绝技》等。切实从教材和实际出发,利用微信订阅号进行阅读指导,让网络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从而弥补课内阅读和课外群文共读的不足。

为了让学生保持持久的阅读动力与兴趣,可以采取“定时进餐,少食多餐”的方式发送资料,即发送新资料的时间要有规律,而且信息量要适中,不可成为学生的负担,并且要持之以恒。

(二)系列微课——灵活有序指导

“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它以小见大,用碎片化形式将学习资源分解,便于学生课堂内外自学和反复研习,既可实现“个体辅导”又“面向全体”,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而言,更相当于是教师“一对一”的指导,这是传统课堂上是无法实现的。

针对我们学校几乎所有老师会做微课的信息技术水平,我们采取年段合作,把本年级作文指导课的内容制作成系列微课,再利用班级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到微信上,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观看视频学习。通过微课视频,学生可对写作知识进行系列学习,如有存在疑问,可以反复观看微课直到理解,还可在“评论”上发表意见,教师和同学们看到后,能解决的及时做出解答。微课视频让大家既可共同学习,又可互相讨论,尽管不同坐在教室里,依然可以很好地进行学习探究,把习作指导课向课外延伸。

(三)微信对话——远程个性辅导

受传统课堂条件的制约,一节习作课上真正能得到指导和展示的学生并不多,不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都无法抽出连续的时间进行1对1的沟通和学习。微信提供的免费聊天、实时留言等功能,适合学习者随时随地向教师提问。[5]学生通过语音或视频聊天,直接跟老师交流怎么写作文,教学双方实时建立1对1沟通环境,有效进行作前指导,特别对在写作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辅导。

三、微评价,提升习作素养

传统习作教学从学生作品的初改、反馈到二次习作,周期长,效率低。有了微信,学生可以按组别第一时间把作品拍照上传到微信群里,师生共阅,用语音方式提出修改意见,反馈随时随地进行,大大胜过了教师手动批改的效率。发送到微信群里的作品读者更加广泛,除了学生自己,还有同学、家长、老师,这些读者都可以成为一篇作文的评价主体,从而一改过去教师作为学生作文唯一读者的现状,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突破了传统纸质作文中只有红笔批改的单一模式。学生在相互评价、实时交互、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提高了學习动力,同时也提升了自改作文的能力和鉴赏评价等习作素养。

四、微发表,激发写作激情

传统教学中,对于优秀习作就是让学生上台诵读,或者把作品贴在班级墙上展示,但是学生回家就看不到这些优秀习作,而且借阅面只限于一个人,如何让优秀习作资源实现最大价值化,微信平台提供了这个功能。每隔一个月,我们对微信周记、微信随笔、单元习作进行一次总结表彰,选出点赞最多、关注度最高、评价最好的优秀习作,用word 格式(.doc)录入,附加小作者上台诵读展示的照片一起发布到班级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则可通过微信订阅号随时随地阅读到每个同学的作文。

学生把优秀作品发到自己朋友圈,能得到同学的关注和点赞自然高兴,但如果能发布到班级微信公众平台上,让家长、老师一起阅读,就相当于作品权威发表了,大大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热情。

五、结束语微时代的网络文化建设对我们课堂内外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利用微信进行习作指导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让小学习作教学有了新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6]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一教学新模式中,教师始终是组织者,学生才是主体,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主,微信平台为辅,两者的合作和互补才能使作文教学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福安下白石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田恩学,何北.微信支持下的网络教学资源交互性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2]豆丁网.巧用微信焕发作文教学的活力.互联网数据.

[3][6]郭惠敏.基于“微信”平台的“微作文”教学.中小学电教:上,2015.

[4]冉光瑜.博客技术应用于习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研究.教育信息技术,2010.

[5]禹禄君.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猜你喜欢
互动学习多元评价微信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基于互联网UMU互动学习平台下地理教学——以“我们身边的自行车”一节为例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微信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