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内外,“减负增效”并行

2016-07-04 05:46夏玲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凯勒减负增效课文

夏玲

“减负”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作业量过多、负担过重而实施的以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减负”不能“减效”,“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能得到全面发展。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做到“减负增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也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浅见。

一、充分的课前预习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课前预习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它是我们语文学习“减负增效”的前提。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预习时会遇到一些难点,带着问题听课使学习更具目的性;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并不需花很多时间逐字逐句地分析,只须通过问题提问,检测学生预习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作重点精解,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某一知识点的结构、用法及需要注意到的地方。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了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省力省时,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何做好课前的充分预习呢?首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明确预习的要求,这样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通常预习的步骤是先扫除课文中的生字障碍,将课文读通读顺。其次,搜集与文章有关的资料,接着对文章中的不解之处做上记号,最后将自己已经读懂的地方做一小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如在学习《海伦.凯勒》这篇文章时,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行了自学,并搜集了海伦.凯勒的相关资料,还有一些学生拜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课堂上学生对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体会深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根本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才是“减负增效”的根本。

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应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如教学《二泉映月》这篇文章时,我采用了音乐导入的方式。一曲享誉世界的名曲《二泉映月》,直接将学生深深吸引,伴随着音乐带给学生的感受,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不用太多的语言去描述,不用太多的话语去表达,一切都水到渠成。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导语设计的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原则。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

其次,教学过程设计精彩。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玩耍中、在动手中、在探究中学习。教师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灵活地采取小组学习、同桌学习、大组辩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要使课堂更有效,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的规律,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完美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结晶与升华,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

三、精练的课后巩固是“减负增效”的保障

“减负增效”在作业上的体现并不是简单的少留作业。作业是“减负”的一方面,同时也是“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需要。

首先,语文作业的设计应以“兴趣”为核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可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既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又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如布置学生修改习作,可以设计成趣味游戏题,让学生成为“小医生”,给“病人”写诊断书,开处方,动手术等。

其次,语文作业设计要形式多样。要尽量少布置抄写类机械重复的枯燥作业 ,多布置些有新意,能切实提要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作业。如学了《地球的孪生兄弟——火星》、《神奇的克隆》后,可布置学生收集火星与克隆的有关资料,以开展“科学小驿站”的活动来检查学生作业的情况;学了《三顾茅庐》后,可让学生阅读《水浒传》,这远比布置一些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更有吸引力,巩固效果更佳。生活就是一本学习语文的活的教科书,也是一份最有灵性的作业。将语文作业从作业本移至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验证,在生活中提高,在生活中进步。在口语交际课后,将学到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说一说,学习与人交往;在学会修改错别字后,带领学生走上街头争做“文字小卫士”;在学了《水》之后,走进自来水厂,参观自来水的生产流程,感受水的来之不易,从而加强对节约水资源的教育。这些作业为学生创设了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的条件,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感觉器官,培养了观察能力,而且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总之,减负不是纯粹减量,精神愉悦才是真正的减负,才是减负增效的最佳途径和有力保障。

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是“减负”的具体执行者,所以“减负”必须从自身做起。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与探求。让我们的孩子轻松愉悦地去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

猜你喜欢
凯勒减负增效课文
名人名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爱之声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