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2016-07-04 06:16邓裕君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课堂教师

邓裕君

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主动学习,积极求知,与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呈现形式密不可分。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有这样一些认识。

制定合理目标,促进学生“动”起来。教师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三维”目标,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 包括近期的和远期的。这个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 并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 尤其是不断地鼓励。当学生达到了目标时,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 对一时未达到目标的同学, 要帮助分析原因, 指导正确归因;或因努力依然不够, 或者某些学习方法不当, 或者考试没发挥正常水平, 或者说这是黎明前的黑暗, 胜利就在前面。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注意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实行民主教学,引导恰到好处。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在教学勾股定理公式推导过程中,我所讲的话并不多,都是一些引导性的语言。在学生汇报研究结果后,我作了必要性的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理解勾股定理公式的推导。做到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使学生在民主与平等的气氛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新颖的提问,引领学生思考探索,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轴对称的性质》时,教师提出问题: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哪些性质?它们的大小和位置有什么关系?此时,教师便可放手让学生按照课本“画点、折纸、扎孔”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要注意监督,使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画点,折纸,穿孔,展平,观察,分析,归纳,表述。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如讲七年级的“立方体的表面展开” 一节时,我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然后小组讨论能展成多少个不同的平面,并用竞赛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领发展思维能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一块四周带有草坪的花坛,长15米,宽12米,如果中央长方形花坛面积是120平方米,那么草坪的宽度是多少?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通过观察列出方程式并且对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最后让学生讨论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是否也有限制?二次项系数为什么不等于零?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对学生注重情感激励,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曾经有人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让作业内容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业有重要的检测功能,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心设置作业尤为重要。统作业形式单一,多为书面答题,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难免采取应付的态度,于是我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布置一项活动或一件制作来提高作业积极性,如七年级上“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折小正方形纸盒、棱柱、圆柱等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展开与折叠”一节鼓励学生按不同方法用剪刀去展开小正方形纸盒,结果得到了比书上还多的展开图;在“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刀在萝卜或橡皮上切截,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说明截得的多边形有哪几种。这样一来同学们兴趣很浓,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了经验,建构了知识体系,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为主, 外部动机为辅的思想, 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圆我教师梦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