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位推进视阈下的旅游语篇汉英翻译

2016-07-05 12:13
关键词:分散型主位汉英

魏 蓉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主位推进视阈下的旅游语篇汉英翻译

魏 蓉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根据主/述位理论和主位推进理论对国内知名景点源语和译语宣传材料中主位推进的配置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汉英两种语言在对相同景点进行介绍时,主位推进模式的类型和相对使用频率存在极大共性。译者在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源语的主位推进模式才能更好地传递原文信息,再现源语宣传材料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效果。

主位推进;旅游语篇;翻译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各国之间不仅在经济上扩大合作,也注重文化交流。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将世人的目光重新聚焦到这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越来越多人期待了解这座文化宝库。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译者肩负起介绍中国知名景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旅游语篇的翻译也随之引起译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数千年的翻译实践证明,翻译并非字面的对等,也不是以孤立的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语篇为着眼点,以传达语篇信息和原作精神为宗旨。现代语篇分析中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如主位/述位、已知信息/新信息、交际动力学、主位推进等,均可为基于语篇的翻译研究提供视角。

主位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功能的重要概念。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语篇中,主位的选择和更替能体现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主位的层层推进是实现语篇衔接和语义连贯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译者分析、重组、再现源语的整体语篇效果,对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拟以主/述位理论和主位推进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语料特征,总结出适合旅游宣传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类型,并通过对国内知名景点汉语及英语宣传材料中各推进模式的使用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汉英语篇对同一旅游景点进行介绍时,其主位推进的配置模式有何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主位推进对旅游语篇汉英翻译的指导意义。

一、主位及主位推进

1939年,布拉格学派创始人Mathesius首次提出了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的概念,打破了从语法角度对句子进行主语和谓语的划分,开启了从交际角度重新审视句子结构的新篇章。20世纪60年代,系统功能语言学代表Halliday在此基础上对主位重新界定。他认为,主位是信息的起点,是小句所要谈论的内容,既可包含话题,也可包含不表示话题的其它位于句首的成分;述位则是对主位的发展,是小句中除去主位后的剩余部分。[1]37根据主位本身的复杂程度,主位可划分为单项主位(simple theme)、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项主位(clausal theme),其中单项主位没有内部结构,不可进一步分析;复项主位有内部结构,可进一步划分为语篇主位(textual theme)、人际主位(interpersonal theme)和经验主位(experiential theme);句项主位则以小句为主位,存在于复合句或复杂句中。[1]39-58在进行主/述位切分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主位有且只有一个经验成分,即主位应划分到第一个充当参与者、环境或过程的经验成分出现为止,其中可包含多个语篇成分和人际成分。[1]52

主位和述位构成主位结构,其基本单位是小句。每一个小句均具有自身的主位结构。当某个小句单独存在时,其主位和述位已既定。若无上下文,小句的主位和述位是孤立的,不再发展。系统功能语法对主/述位的划分仅局限于小句范围,而Danes提出的主位推进理论则着重从语篇入手,为基于小句的篇章分析奠定了基础。Danes认为,多数语篇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前后句子的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和变化,这种联系和变化可称作推进(progression)。[2]随着各句主位的向前推进,整个语篇逐步展开,直至形成一个能表达某一完整意义的整体。[3]此后,国内外诸多学者纷纷投入到该领域研究中,他们根据各自的语料特征提出不同的主位划分标准和主位推进模式类型。

二、汉英旅游语篇主位推进模式对比

(一)研究对象

旅游宣传材料涉及范围较广,包括景点介绍、导游词、游览须知、服务设施介绍等。由于篇幅限制,本研究对象仅限于汉英对照的景点介绍类语篇,其中包括故宫博物院、天坛、上海世博园、乐山大佛、丽江古城、莫高窟、布达拉宫和五台山八处国内知名景点。文本选自《中国地理常识》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及其英文版。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根据主/述位理论对汉英对照语篇中各小句的主位和述位进行划分,再以主位推进模式为工具,分析各小句中主位和述位的推进关系,最后计算出各推进模式的使用频率。根据该类型文本特征,我们总结出以下主位推进模式类型:

a.主位同一型:前、后两句主位相同;

b.述位同一型:前、后两句述位相同;

c.延续型:前一句的述位和后一句的主位相同;

d.分散型:前一句的主位或述位派生出后面多个小句的主位或述位;

e.交叉型:前一句的主位和后一句的述位相同;

f.集中型:前几句中的主位或述位共同构成后一句的主位或述位。

值得一提的是,“相同”并不意味着完全等同,可以是两个词或句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如:指代、语义重复、近义、反义、上下义关系等,且这种关系可跨句发生。

(三)样本分析

受篇幅所限,此处仅以其中一处“北京故宫”的汉英对照语篇为例。

北京故宫(T1)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R1)。(它)(T2)原来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别名紫禁城,又称大内,位居北京城中心(R2)。

故宫正门(T3)为午门,北面有神武门,东面有东华门,西面有西华门(R3),占地面积(T4)72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房屋9 000余间(R4)。周围(T5)有城墙,高10米,总长3 440米(R5)。四角(T6)各有角楼(R6),城外护城河(T7)长3 800米,宽52米(R7)。

故宫内部(T8)由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组成(R8)。外朝三大殿(T9)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中心,是皇帝发号施令和举行盛大典礼之处(R9)。三大殿的后面部分(T10)是内廷,包括后三宫,即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御花园等,是皇帝处理政务和皇族居住的地方(R10)。[4]178-179

T1——R1

T2(=T1)——R2 <主同>

T3(=T1)——R3 <主同>

T4——R4

T5——R5

T6(=T1)——R6 <主同>

T7——R7

T8(=T1)——R8 <主同>

T9(=R8)——R9 <延续>

T10——R10(=R8) <述同>

我们将上述汉语语篇分为10个小句,其中6句的主、述位之间存在推进关系。主位同一型共出现4次,占总量的66.66%;延续型和述位同一型各1次,各占总量的16.67%。

The Palace Museum in Beijing (T1) is the largest extant ancient architecture complex in China (R1). Lying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T2) , it used to be the abode of the Ming and Qing emperors (R2), and (it) (T3) was also called the Forbidden City and Danei (the innermost place, namely the imperial palace)(R3).

The main entry point for the Palace Museum (T4) is the Meridian Gate (R4). It (T5) has the Donghua Gate in the east and the Xihua Gate in the west (R5). Enclosed behind its 3800m-long and 52m-wide moat (T6) are more than 9000 rooms that occupy a floor spaces of 150 000 m2and a total area of over 720 000 m2(R6). The museum (T7) is encircled by 10m-high and 3400m-long walls (R7). Four corner towers (T8) stand majestically at each corner (R8).

The Palace Museum (T9)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 the front court and the inner court (R9). The front court (T10) is centered on 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the Hall of central Harmony and the Hall of Preserved Harmony, where the emperor issued edicts and held grand ceremonies (R10). Behind the three halls of the front court (T11) is the inner court where the emperor worked and lived with his family and concubines (R11). The inner court (T12) comprises the Palace of Celestial Purity, the Palace of Celestial and Terrestrial Union, the Palace of Terrestrial Tranquility, the Imperial Garden and the six palaces at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sides (R12).[4]180

T1——R1

T2——R2

T3(=T1)——R3 <主同>

T4——R4

T5(=T1)——R5 <主同>

T6——R6

T7(=T1)——R7 <主同>

T8——R8

T9(=T1)——R9 <主同>

↗ T10(=R9)——R10 <分散>

R9 T11——R11(=R9) <述同>

↘ T12(=R9)——R12 <分散>

对应的英语语篇共分为12个小句,其中7句的主、述位之间存在推进关系。主位同一型共出现4次,占总量的57.14%;分散型2次,占28.57%;述位同一型1次,占14.29%。

(四)结果与讨论

我们对8篇中文旅游文本及其译文进行了分析和统计。汉英旅游文本主位推进模式类型配置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各主位推进模式类型配置情况

上述结果显示,汉语和英语对同一景点进行介绍时,使用的主位推进模式类型基本相同,且比例由高到低均为:主位同一型>分散型>延续型>述位同一型>交叉型>集中型。其中主位同一型使用最为广泛,占总量的一半或一半以上;分散型也较为常见,约占1/5;交叉型和集中型使用较少。景点介绍类语篇属于说明性文本,旨在运用有限的篇幅介绍景点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历史文化背景等。主位同一型模式可以使信息丰富的介绍类语篇主题明确,目标清晰,给人一目了然之感,因此使用最为频繁。分散型模式可以使结构较为复杂的信息层次分明,由总到分,逐一展开,因此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空间性和层次性的建筑结构、文化特征等。延续型模式使信息呈线性流动,很自然地从旧信息过渡到新信息,比较适用于景点的转换。述位同一型可以使前后内容相呼应,从而令语篇结构紧凑,也是很好的衔接手段。交叉型和集中型使用最少,这可能是因为该类型语篇一般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组织全文,而交叉型和集中型往往会打破这种顺序。

尽管汉英语篇对各主位推进模式的相对使用频率相同,但其绝对频率仍有区别:汉语比英语更倾向于使用主位同一型,而英语则会用分散型、延续型和述位同一型去替代一部分主位同一型。在语料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是造成这种倾向产生的主要原因。汉语的“竹型”结构使汉语句子由数个小句组成,信息量大,可能涵盖建筑年代、地理位置及历史地位等方面的内容,但这些小句均共用第一个主位,后面的主位由“无主句”实现形式上的省略。而英语是“树型”结构,除了并列句外,全句只能有一个主语和谓语,其余内容须以非谓语的形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必须对汉语长句进行切分,并根据各部分的逻辑关系重组原文,包括使用分词形式、介词短语、从句等手段,从而改变了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但这种调整的最终目的仍是保证信息流畅,话题过渡自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主位推进与旅游语篇英译

从上述源语和译语宣传材料主位推进的配置模式可以看出,我们在对旅游语篇进行英译时,首先应分析原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语篇信息如何层层递进,内容如何层层深入;待充分把握其主位推进过程后,可以在符合译语行文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源语主位推进模式,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再现原作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美感。当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无法在译文中保留,那就不得不放弃它;这时必须保证译文具有自己的推进方式并具有自身的连续性。[5]综合上述景点介绍类语篇的主位推进特征,译者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可以考虑更多地使用主位同一型、分散型和延续型推进模式,从而使译文中心突出、空间感更强,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结语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汉英旅游语篇主位推进配置模式的异同,探究主位推进对该类型语篇英译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如下:(1)对于景点介绍类语篇而言,汉语和英语使用的主位推进模式类型大致相同;(2)各主位推进模式在汉、英语篇中的配置比例存在极大共性;(3)在某些推进模式上,汉语和英语仍存在一些独有的特征和倾向性。基于此,译者在翻译前需分析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过程,了解信息流动的方向;翻译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尽量保留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当无法直接保留时,应充分考虑译语表达习惯,适当调整信息结构,使译文信息流畅,语意连贯;翻译后,译者的校对工作包括保证原文的忠实性和译文的可读性。

[1]Halliday, 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Danes, F.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A]. In F. Danes (eds.),PapersonFunctionalSentencePerspective[C]. Prague: Academia, 1974:106-128.

[3]张美芳. 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4]国务院教务办公室,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地理常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Baker, M.InOtherWords:ACoursebookonTranslation(2nded.)[M]. London: Routledge, 2011.

(责任编辑 文双全)

On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WEI Rong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AHUT,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ourist texts on the basis of theme-rheme theory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theory. It shows that the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and their relative frequencies in both languages are similar. As a result, only when translators maintain the original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as much as possible, can they deliver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and reproduce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effect in their translations.

thematic progression; tourist text; translation

2016-03-30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主位推进与旅游文本英译研究(QS2015010)

魏 蓉(1986-),女,安徽马鞍山人,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英语系讲师,硕士。

H315.9

A

1671-9247(2016)04-0034-03

猜你喜欢
分散型主位汉英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的应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在边坡工程中的运用
希拉里败选演讲稿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日本文化产业的立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高分散型三聚氰胺氰尿酸盐阻燃硅橡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