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016-07-05 11:53杨春梅
南北桥 2016年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杨春梅

【摘    要】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作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由此可见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但由于历史一直不是中考的考试科目,初中学生则对学习历史有所懈怠,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本人在文中将简要阐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43

中国著名教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只有对一门感兴趣,才会投入较多的精力去学习,学习效果才会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众多初中历史教师思考的问题。在此本人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建议。

一、认识学习历史的作用,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李世民曾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了解过去,吸其精华取其糟粕,对现在的生活也具有积极地引导作用。学习历史具有诸多好处,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增加个人素养、培养正常的是非观、价值观、增强国家荣誉感等等。学习历史绝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必须让学生认清这一点。随着学生在充分了解其重要性和各种好处之后,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会有所提高。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也会影响学生对该教师所授课程的兴趣。本人通过多年教育经验得知,一个严格的、不通情理、教育素質不高的教师大多不受学生欢迎,学生也会因为不喜欢这样的教师,也会不愿意听这样教师讲的课,最终导致学生在该门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会责怪教师的不好。因此,教师应该十分注意师生关系的培养。同时,传统的师生关系也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现在的教学应该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导。学生需要和教师一起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同学之间的联系,使整个课堂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状态。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各小组进行组织交流和各项活动,诱发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带着辩证的思想去看每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教师也应该允许学生发表和自己不一样的意见,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活跃的思维中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创造教学情境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传输优秀的网络资源是创造教学情境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师在课前可以收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照片、视频、音频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比如在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时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亲自看到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主席庄严的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紧接着教师可以专门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频、音频资料,对历史的记忆将更加深刻。

(二)善用历史故事,创造教学情境

学生普遍认为历史学习枯燥无聊,可能是因为学生陷入了不断背诵各类历史事件、时间等环节中,枯燥的记忆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历史课会变得更加丰富有趣,这样很容易就能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秦末农民战争时,除了讲述农民战争的时间、历史意义等内容之外,本人还会讲有关陈胜的生平故事,陈胜年轻时给人当雇工,当时正值秦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和自己命运相同的人。有一天,他对一起耕田的伙伴们说:“以后如果有谁富贵了,可别忘了一块吃苦受累的穷兄弟”。大伙听了都觉得好笑:“咱们卖力气给人家种田,哪儿来的富贵?”陈胜不免有所感慨,叹息道:“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通过讲述这种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充满兴趣的学习中获得知识。

(三)利用合理的教学技巧,创造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能只是生硬的讲述历史事实,教师应该利用合理的教学技巧,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教学技巧丰富多样,比如善用提问法、对比法等。学生在听到问题时,大脑皮层会兴奋,教师的问题提的好,学生会加大对深挖知识、探讨历史的兴趣。本人在讲“淝水之战”时,首先会在黑板上写下“投鞭断流”,“草木谐兵”,“风声鹤唳”这三个成语,同时会询问这三个成语出自什么典故?具体内容是什么?提问后,学生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正确回答问题后,学生也会有一种自豪感和认同感。在历史的教学中,运用对比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本人在讲日本的明治维新时,会与中国的戊戌变法进行比较,比较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与联系。通过这种比较,学生更容易理解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且还能够巩固学习一遍中国的戊戌变法。

四、历史融入现实生活,深化学习兴趣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历史和现实息息相关,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把历史和现实衔接起来,也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再认为历史就是枯燥无聊的往事。将历史融入生活,并不是为了让教师在课堂上天马行空、胡编乱造,教师必须以真实的历史为契合点。比如本人在讲述英法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时,本人会提到现在社会上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圆明园究竟重修与否?学生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赞成重修的认为圆明园烧毁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破坏了大量艺术瑰宝,重修后让这些古老文化重现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反对重修的认为圆明园的烧毁涉及到国家尊严问题,保留毁掉过后的圆明园有助于国民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五、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历史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还要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课外活动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比如在发生重大事件的纪念日时开展故事会、让学生扮演历史角色演话剧、举办历史知识记忆大赛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举办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里面有提到: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要使历史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取得初中历史教学的良好效果,一切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新课程倡导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不遗余力的去寻找各种教育方法,切实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我的教学方法